分類: 第31期

似曾相識燕歸來 ——《中國托派史》評介

向青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唐寶林著的《中國托派史》是中國第一部關於這個題材的書,而且是一部不算小的書(連圖片及索引在內,足有四百頁)。這書最後一章的題目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但我看過之後的感想,如果也用一個詩句來表達的話,卻是「似曾相識燕歸來」。

賄賂促「民主」,貪污可「救國」!

陳東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八十年代以來,便不斷有人為大陸上的「中產階級」搖旗吶喊,譽之為民主旗手。十年過去了,但似乎那些新生「中產階級」更忙於官商勾結呢。所以頗有些人開始對他們失望。但是,萬潤南這位中產階級代言人最近在《開放雜誌》上寫了篇文章,指出中產階級之搞官商勾結,其實是別有苦心,不可不察:

陳獨秀與托派﹝連載﹞

鄭超麟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一)從莫斯科派到陳獨秀派

一九二四年從莫斯科回國的幹部

一九二四年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年頭。這是國共兩黨正式合作的第一年。年初,國民黨,在共產黨幫助下,召開了第一次改組大會;若干共產黨領導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委員;黃埔軍校辦起來了;蘇聯的政治顧問和軍事顧問發揮了作用;各地國民黨黨部大部分掌握在共產黨員手中;二七罷工之後消沉下來的大城市工人運動重新活躍;共產黨工作空前開展。此時需要更多的幹部擔任工作。為了配合這個需要,旅莫支部便派遣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的中國同志回國工作。

福利國家的興衰與出路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美國是地球上的超級大國,亦曾宣稱是福利國家,但自八十年代起政府大大削減福利開支,普羅大眾失去了生活的基本保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最近發生了一宗感人而可悲的劫案。

一名男子要打劫銀行。他將字條遞給櫃位職員,上面寫著:「我只想要一萬元,如果你們不付款,我就炸了這銀行。」職員只交了四千一百美元給他,但他隨即被捕。警方發現他身上並無任何炸葯武器。這男子解釋說他打劫是為了挽救罹患絕症的妻子的性命。

世界汽車工業的危機

廖化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汽車工業的競爭日趨尖銳,並且造成各種各樣新問題。最近英國路華車廠被寶馬車廠收購,引起了一些英國人的不滿,認為這麼大型的企業落入外國人手中,是對英國人的民族尊嚴的打擊。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汽車業所需的投資也跟著增加,從而引起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這種激烈競爭也威脅到工人的就業與待遇。資本主義的邏輯正要求把更大的經濟權力集中在少數巨型企業手中,也就表示要犧牲工人的利益。

環保產品能救地球?

小橋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說到購買環保產品,人們很容易會想到Body Shop。這間出售個人用品的連鎖店宣稱其產品全部以簡單的天然材料製造,對自然生態環境無損作為標榜。東主羅迪克絲女士(本身也是積極的環保份子)深明這種宣稱原料來自落後的尼日爾或墨西哥等第三世界國家對顧客所產生的吸引力。她那套強調泥土,與第三世界互助互利的感性呼喚完全迎合優皮一族的口味,使她的企業王國去年營業額高達七億美元。

大選前夕的台灣政治情勢與 台灣左派的當前任務

鄭谷雨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一﹞年底大選的意義

今年年底省市長及省市議員的選舉至少具有幾重的意義。在第一重意義上,就此次的選舉本身而言,省市長選舉是台灣政治史上的頭一次,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選舉。第二重意義在於:一方面此次選舉是台灣主要三黨的第一次全面性的對決(注一),選舉的結果將是三黨實力的總體現;一方面此次選舉更是明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選舉的結果和選戰中各政治派別力量的重整將深深地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最後,兩岸關係已越來越成為當前台灣最重要的政治課題,從國防,外交,經貿(如GATT/亞太營運中心/產業結構的調整……)以至勞工問題都和兩岸關係有關,甚至以兩岸關係為核心問題。而各黨派的政策也以兩岸關係差異最大。從此刻起到1997年前後將會是影響台灣政局最關鍵的幾年,台海是和是戰,台灣政治是否出現大幅動蕩都和這幾年台灣各政治力量的起伏消長密切相關,我們也唯有從這樣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年底選舉的重要意義。

你的子女在學校吃垃圾

許由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我們並非危言聳聽。香港中小學校的食物部,售賣的都是垃圾食物,而小學尤其嚴重。

所謂垃圾食物,就是指那些高脂肪、高鹽份和高糖份的食物,而為了吸引消費者,它們多數含有各種人造色素、味精、人工添加劑等等。這些食物並沒有多少營養價值,反而為害不少。

文化源流無差別學位資格有欄柵 ——談談承認內地學位資格

何水

《先驅》第31期,1994年12月

香港的學術界和傳播媒界常常宣稱香港是一個自由城市,可是自從預委會文化小組提出,九七後特區政府承認中國國務院統一審核學位資格後,香港各大專業團體、學會、知識界精英們,論調立時不同,說什麼學術自由、文化自由、市場自由,現在一律次要,紛紛亮出閉港封區招牌來。他們的理據多得很:例如資格令人懷疑,中國實在太大,國務院可能鞭長莫及;不同價值觀及政治背景下培養出來,對香港制度欠缺認識的大學生,即使具有專業知識,也不一定會適合香港;內地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訓練不及西方(包括香港大學在內);內地大學生「入侵」,會有「和平演變」香港之虞;學歷評審應由香港人自己決定,而不應由預委會作出安排,恐怕他們得寸進尺;歐美許多國家並無明文規定承認什麼外國的學位資格;減少香港大學生求職機會,降低中層職位工資增長。(以上各點摘自信報、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