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台灣反服貿運動的意義

台灣反服貿運動的意義

區龍宇

台灣反服貿運動週四將退出立法院,表示佔領將會結束。有些參與者覺得運動並未達到目標,不想退場。我們作為局外人,一時難以判斷。不過,這場運動的直接目標本來就設得很低,好處是能夠以最大公約數團結各路人馬,但只要政府/王金平稍作退讓姿態,就不難化解佔領。即使如此,這場運動仍有歷史意義。雖然其表面目標不高,但它使用了強烈的公民不服從,而佔領立法機構長達22天,更是世界少有。

自下而上的改革總比相反好

歷史教訓總是:改革如果自上而下,即使是很大的改革,其對社會進步的推動,總是有限,因為權貴統治單方面給予人民,將來也可以單方面收回;反過來,改革如果自下而上,即使是小的改進,其進步意義總比其表面成果大。今次台灣反服貿運動也如是。

其次,運動的表面目標雖低,但在參與者中,各有解讀。在右邊,是把運動引向只反馬英九,不反服貿,當然更不反所謂自由貿易。在左邊,則是前幾天十七個台灣工會的聯合聲明,它反對所謂自由貿易,所以才反對服貿,理由是目前這些自貿協議,都是幫助大資本去剝削小商人和勞工。聲明指出:「近年台灣工人運動中,亦有對於WTO、美牛、美豬、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各項自由化議題的抗爭。…透過服貿協議,具競爭優勢的中資可進入台灣設店開業。新進資本一旦進入整體供過於求的服務業市場,勢將又帶起一波在地廠商削價以求生存的割喉戰,勞工也將在這樣的競爭中再度被犧牲。」[i]

沒有自由貿易協議,不等於沒有貿易

有些站在國民黨立場的工會積極支持服貿,固不值一哂。倒是有人搬出馬克思當年支持自由貿易的「左翼」言論為服貿辯護,需要審視。[ii]但馬克思時代的所謂自由貿易,同今天之所謂自由貿易,是一個東西嗎?李嘉圖的所謂自由貿易,只涵蓋貨物貿易,而基本排除資本跨境流動。今天所謂自由貿易,卻不僅擴充到資本,讓跨國公司自由進出各國,而且把服務業一詞解釋為包括許多公營社會服務,以便其私有化。這造成了所謂全球比賤(race to the bottom),即在保護勞動人權和自然資源方面,各國為求吸引資本而競相下調保護水準。此所以過去20多年,各國都有反抗這種自由貿易協議的社會運動 – 它們並不是批評者所說的,反對貿易本身,(所以不用搬出李嘉圖馬克思),因為即使沒有這些協議,世界貿易還會進行的。

不過,多數工會暫時都不支持上述少數工會的立場。而大部分運動參與者,或者出於樸素的民主意識,對國民黨的做法反感;或者出於樸素的民生主義立場,不想受對岸大資本的壓迫;或者出於恐中情緒,抗拒中國對台灣的商戰/統戰。這三種情緒也往往混雜一起。至於帶有狹隘民族主義的仇中(所有中國人)的立場,影響有限,儘管「馬英九中國禽獸」的口號吸引眼球。

各種思潮繼續發酵

當越來越多普通人民和社團,各自帶著自己的社會想像參加運動時,運動就有超越原定目標的可能。其次,王丹有一個重要觀察值得留意。他說看到許多平時對政治絕不感興趣的學生也積極參與運動和各種討論。如果配合著有幾十萬普通民眾參與了330的行動,那表示什麼呢?表示台灣新生代與平民百姓的政治化。試想,如果多數人的樸素的民主/民生/恐中情緒,逐步與上述17個工會的立場匯合,那就不僅對於大陸以商統戰的企圖是個大打擊,而且對於美國霸權主義同樣是個打擊。此所以美國趕緊表態警告台灣人不可原則上反對自由貿易協議,同時王金平表示退讓姿態,以便其把運動扭轉到立法程序,再瓦解之。

不過,即使運動暫時退潮,至少已經警告了兩岸權貴資本,不要以為可以獨斷獨行。這不是小事。那些一句否定運動的看法,只是見木不見林。其次,運動中浮現的各種暗流,經過三個星期的交鋒,以及群眾的街頭討論,今後也會繼續發展;再進而影響台灣的政治版圖變化,也不是沒有可能。

2014年4月9日

[i] 《全台17工會團體反服貿共同聲明全文》http://news.cts.com.tw/nownews/politics/201404/201404051402067.html

[ii]《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上)》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1606

分類: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