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刊第3期

異化的現象及其原因

異化的現象及其原因

小喬

新苗試刊第3期(1.8.1986

今日的香港的確很繁榮安定,但其實繁榮背後含有很多隱憂,我們常常會感覺到很難與人溝通,又感到個人越來越孤獨、空虛和寂寞,無人了解。家庭悲劇不時發生,兩性關係亦十分脆弱,動輒便要仳離。個人的精神健康更受到這個商業化的社會的巨大壓力。有見及此,香港政府也推行什麼家庭和睦關係等宣傳,以減輕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這就是異化的現象。

這種情況在最近商台製作的「盡訴心中情」節目中更表露無遺。節目的受歡迎程度顯示出,原來香港有這麼多寂寞的人,需要別人聽他們傾訴心事的,他們感到生活給他們巨大壓力,又無處可發洩,這節目正給予他們一個發洩機會。最有趣的是連主持人白韻琴小姐最近接受《爭鳴》訪問時也坦白承認自己也是一個寂寞的人。這在在證明異化問題的普遍性及嚴重性。

人際關係的疏離

上面提到的個人極度孤獨寂寞其實是溝通異化的表現。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則是人人靠自己。極度的個人主義也表示極度的寂寞空虛。時下流行「絕對空虛無人觸摸似廢堆」的歌曲,正反映這種異化。

存在主義者認為人本來就是孤獨寂寞的見解顯然不對。溝通異化只是一些特定的歷史條件的結果。在原始社會的集體生活中,人根本沒有寂寞這個概念,因為他們要通過集體的合作互相了解才能得以生存。這個概念只有到了階級社會才產生的。但很不幸,到今天這種異化已發展到影響人類精神健康的地步了。

以下的歌詞是取自七十年代流行民歌《我是一塊石頭》(I AM A ROCK),它描繪出異化人何其可憐!

「我用書本及詩保護自己;

我穿著盔甲,躲在房間。

我在這個小天地內感到很安全,

我不接觸別人,亦無人接觸我。

我是一塊石頭,我是一個孤島,

石頭不會感到痛,

孤島永不流淚。」

心理學家曾經錄下商店內或街上的人的對話,發覺人與人之間有時無法溝通。兩人就像站在不同的平行線上,各有各講,無法溝通。每個人都慶幸有機會擺脫寂寞,根本不需要理會對方說些什麼,只要有個對象便行了。他們唯一聽懂對方的話是說「再會」的時候,大家都很傷感,因為分離之後他們又會各自再度陷入寂寞。法國人說這是「聾人對話」,當然這是很極端的描述,幸好社會大部份未致到此地步,但無可置疑,資本主義制度把這種異化發展到越來越嚴重了。

我們好像把前境描繪得很暗淡,但這確是事實。假如我們看看西方社會的精神病與社會財富的關係,便會發現兩者的增長是成正比例的,社會財富越多,精神病人也越多。

溝通本來是作為人最基本的特徵,無溝通根本不會產生語言,更不會生產有組織的社會。但是資本主義,階級社會及商品生產的社會都會破壞人這種基本能力。

現在再舉兩個例子。首先,人是怎樣學會溝通的呢?心理學家認為幼兒期的孩子是經過社會化的過程來學會說話的。長期以,使孩童社會化最主要的方法是讓孩子玩洋娃娃。通過洋娃娃,孩子可同時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講兩種不同的語言,這種人為的溝通可使孩子學習語言及發展智能。

現在市面上一種會講話的洋娃娃,有人認為是玩具界的一大進步,其實洋娃娃會說話,就等於對話受到限制。孩童不能同時用兩種語言,就限制了他發展語言的機會,因為有些對話已被製造商規定了。雖然,製造商可能聘最好的教育家或心理學家設計洋娃娃的說話內容,比孩子想出來的更完美,但這不但歪曲了對話的意義,而且阻礙了孩子要發揮想象力。

第二個例子比較複雜。任何一個用物質利益來區分的階級社會,階級之間的鬥爭都會導致不同的階級在溝通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障礙,這並非個人的性格使然,而是物質利益的對立所造成的影響。

任何有過工資談判經驗的人,見到工人與老闆之間的緊張關係,都會明白的。老闆總是不明白工人在說什麼,因為他們只看到自己的物質利益,卻看不到工人的需要。工人需要改善福利,但老闆卻不肯花錢,兩者的利益不同,因而無法溝通。

所以馬克思主義關於異化的見解不但包括受壓迫的階級,也包括壓迫階級本身,因為壓迫階級亦無法與社會大多數人溝通。但階級社會一天還存在,階級之間的異化便無可避免。葉錫恩寫的自傳裡談到的一件事,頗有意思。她說,在五十年代的一次木屋大火後,她求見高官,希望他能協助災民。當時百廢待興,不少人簡直衣不蔽體、食不困腹。但是,這位高官愀然變色,曰:「叫他們另租房子不就行了嗎?」晉惠帝聽到有人沒飯吃,怪而問曰:何不食肉?正是異曲而同工。

除了上面所說的溝通上的異化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到其他的異化現象的。

我們生活在商品生產的社會,勞動高度分工使工作過份專門化,人們為了生活,只從事一種特定的工作或活動,這導致他們的視野極端狹窄的。他們只看到自己專長以內的問題,跳出這個範圍便變得一無所知或根本無興趣知道。

更壞的是這種傾向會把人與人的關係變成物與物的關係。舉一個常見的例子:食店的夥記常要面對大量顧客,所以他們常以客人所叫的食物來記認客人,久而久之,見到客人便會說出他們常叫的食物來稱呼他們,譬如熱狗先生或沙津小姐等。這並非工人無人情味,只是表現出商品生產下的人際關係罷了。在極度分工底下,人從事於一種專業,他們同人的關係便以他們之間經濟關係來決定了。

其實在日常語言裡很容易發現這種象。據聞日本的大城市大板的人同朋友打招呼時不是問「你好嗎?」而是問:「近來生意如何呀?」或是「是否正在發財呀?」其實,今天的香港打招呼的方式也同日人差不多,我們常會聽見「在那裡搵銀呀?」可見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如何扭曲正常的人際關係了。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困難,自然有很多原因。但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經濟異化。人是經濟的動物。人的大部份活動,都是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活動。資本主義尤其如此。職業、消費、娛樂,無一不是從市場中,從商品交換中實現的。也就是說,許多人際關係本身都是直接或間接的經濟關係、商品關係;就連性愛關係也越來越商品化。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就是最異化的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的動力是人人為自己;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利潤;資本主義的組織是盲目的市場調節和競爭……;這樣的經濟制度,無可避免造成自私,孤獨和互相敵視,而這正是人類和諧相處和互相了解的大敵。

消費者的異化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很多改良派都以為人若有多些空閒時間便能獲得解放。不錯,社會越進步,人們花在勞動賺錢的時間越短,餘暇時間便相應地越長。但這個稱為「消費天堂」的資本主義社會,又只會帶來商業化的娛樂,它要不斷刺激人們作無謂的消費才能生存的,所以它千方百計把餘暇時間同以商品生產、剝削及累積為基礎的經濟結合起來。這就帶出一種叫消費者的異化了。

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主義社會是建立在違反人類需要的基礎上面,一方面資本家給工人盡量少的工資,限制他們的需要,以達到他積累利潤的目的;但另一方面每一個資本家都視其他所有資本家的工人是潛在的消費者,而非工人;所以他常想方設法擴大這些潛在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否則他就不能擴大生產以及賣出他自己的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所以,資本主義有一種不斷擴大人們需要的傾向。

不錯,在某一個限度內,這種擴展的確能符合人類的真正需要,譬如最基本的如食物、住屋及衣服等,每個人都應有像樣的生活。但資本家很快把所有東西商業化起來,而且常常是有計劃地大規模生產合理需求以外的新產品,務求刺激起人工化的需要。有些簡直是荒謬怪誕的。譬如一本講死亡的書便說到殯儀業者勸人買更貴的棺材給死去的親人,說會令死者在軟綿綿的墊子上「睡」得更舒服。其實這是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多於屍體的需要,這種利用別人死去親人的悲痛心情來搵錢的生意眼簡直令人作嘔。

為什麼要刺激起合理以外的需要不斷膨脹呢?這要人類永不滿足才行。假如人人都健康愉快。又易於滿足,資本主義就很難存在了。資本主義制度就是要刺激起人們的不滿足,它才能把新產品推銷出去。可惜這些新產品又只能使人更脫離真正的需要。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化粧品業。我聽過一位職業女性說,化粧就是把自己的臉兒「畫」上去;原來你化粧得久,你原來的臉面就會消失於無形,到最後真假顛倒,假的才是真的臉兒。她還說,不如此簡直不敢以真面目見人。異化就是異己化:而人的主體活動最後竟分化出一個客體而且最後反過來支配主體。這位小姐就這樣被她自己的假臉支配了自己。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化粧品業的大老闆為了不斷刺激人們消費,為了刺激人們對自己的新的不滿足,以便推銷新的商品,有時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你只要數數化粧品的品種數量便行了。有些面霜特別分為清晨和晚上使用的。如果要保護皮膚,就要用這種或那種化粧品;但不久人們又發現(化粧品老闆永遠能發現)這還不夠,須要新的保護……這個惡性循環是永不停止的。

上面提到的各種異化現象,都離不開商品化這個更根本的現象。資本主義的特點就是一般商品的生產。利潤的需要,驅使這個社會越來越把商品的範圍擴大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從性愛關係、朋友關係,到隨便那一種娛樂,莫不如此。

異化的定義

異化是文明社會的歷史性現象,指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反過來支配人自己,甚至主宰人們的命運,這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不但不能擴大人的自由,相反會倒過來勞役人。

經濟異化要從幾個連續性的階段來看。首先,最顯著的特點是勞動者同生產資料分離,即勞動異化。這是近代才發生的歷史現象,生產資料即是土地、賴以為生的生產工具及原料等。缺乏生產資料,工人便無法自力更生。在十九世紀,美國及加拿大等國的農業人口都能夠自由獲得生產資料(主要是土地)來謀生。直到美國內戰為止,都不難找到佔有耕地的自由農民,而在二、三百年前的歐洲及其他國家,農民仍然可擁有自己的土地。

這個歷史因素是談論任何異化理論的起點,因為後來社會剝奪了大部份人有自由獲得生產資料的權利。其後工資制度普遍確立,人們再沒有自力更生的條件,要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老闆才能生存。所以,勞動同生產資料分離是勞動異化的先決條件。

勞動者喪失生產資料,是他喪失自己的第一步。童話中常常提到「快樂的木匠」這樣的角色。那些小手工業者並非完全不受異化之苦。但是異化只是到他出賣他的產品的時候才開始。他一旦拿成品到市場,異化便開始,他能以什麼價格出售,他是不能控制的。市場本來是人創造的,但反過來盲目支配人。可是,這個快樂的木匠究竟對整個勞動過程以至對勞動成果有自覺的控制。要麼他可以悠閒地幹;要麼他可以像藝術家那樣幹。但是,他之所以能有這種自由,正正因為他是生產資料的主人。而喪失了生產資料,就意味著非要出賣氣力不可。而這樣,工人連整個勞動過程、勞動強度、勞動成果,統統都失去。快樂的木匠變成「返工一條蟲,放一條龍」的討厭勞動的僱佣工人。

有些自由派認為,在中世紀的封建社會,農民被束縛於土地,一樣沒有自由。不錯,當時的農民或者農奴確不是自由人,他們不可隨便行動,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

但是那些批評封建社會的資產階級自由派忘記了一點,把人束縛在土地上,亦即土地也被人束縛著,正正由於在封建關係之下,人被土地束縛著,所以才不必成為工資勞動者,不必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當時的資本擁有者。農民獲得土地,用自己的生產工具生產,又可保留一部份產品。只有那些在封建社會組織以外的人,即非法的人才能成為新社會階級——工人或商人——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起點。

勞動異化的第二個階段是有些人被趕出土地,不再獲得生產資料。為了生活,這些人只在市場上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這是勞動異化的主要特點。在經濟領域內,這叫工資勞動制度。人們唯一的生存方式是毫無選擇地把自己的勞動力在勞動市場上出售。

把你的勞動力賣給老闆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馬克思的分析,這種純粹正式而合法的合約關係——即出賣你的勞動力及時間給老闆,在現實生活中對所有人類,尤其對工資勞動者的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首先,工人失去大量自由時間。當你把時間賣給老闆,你就屬於他的,在這段時間內,他叫你做什麼便要做什麼、他指揮你如何生產,甚至控制你所有活動。譬如每天要生產定量的產品,什麼時候吃飯,上廁所要先得到管工批准等等。

勞動生產率越高,所需的生產時間便越短,所以老闆要嚴格控制工人的每一分鐘,盡量用最少時間生產最多的產品,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有些老闆甚至聘專家研究時間和動作之間的關係,使工人的勞動成果以秒來計算,達到盡量剝削工人的目的,這真是最抵死的控制方式了。

勞動異化的第三個階段是:當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老闆後,他不能擁有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這些產品成為老闆的財產,工人無權分享。這種現象並非自古已有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產物。不但古代及中世紀的手工業者自己擁有生產品,甚至農奴亦可擁有百分之五十或以上的農產品。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不但不能擁有生產品,這些產品還會倒轉來反對工人自己。以機器為例,機器本來是人類智慧的產物,但變成操縱工人的工具。工人成了機器的附屬品,被迫以自己生命的自然節奏去適應機器的操作程序。機器要日夜操作,工人亦要當夜更或在正常以外的時間工作,這種日夜顛倒的生活不但容易使人產生異化,更會引起各種心理及神經錯亂症。

以下的一首詩是說明機器如何變成工人的敵人。

自動機器 美國 丁.休曼

這天我當真賣命地做工,

忽然波士來到我的眼前。

他說,「喂,去領你的工錢而且滾吧——讓位給新的自動機器!」

我的眼珠碌碌滾轉;

我真覺得傷透了心。

我的波士當真是個貪婪卑鄙的小人。

他說,「喂,你應該知道我不再需要你了。

你被炒魷魚了!——因為我已經有了自動機器。」

好吧,第二天我又找到一份工

你從未見過我這樣地賣命,

直到我又聽見

波士響亮的聲音喊

「當心!」——

又來了一架自動機器。

現在,我像奴隸般,

出力做工,

而且做得還不錯。

我把層樓板

洗擦乾乾淨淨,我想這回一定能長久安樂地打工,

誰料到:

「滾開!」——

那邊又來了自動機器。

勞動產品的壓迫性還表現在另一方面,分為資本家及工人兩大敵對階級的資本主義社會往往造成生產過剩,不景氣及衰退等危機,那時一種反常的現象會出現:消費減少了,因為生產太多,而非生產不足。有這樣的例子:

孩子:爸爸,天氣這樣冷,我們為什麼沒有煤?

做掘煤工人的爸爸:因為爸爸沒有錢。

孩子:為啥沒錢?

父親:因為爸爸失業?

父親:因為爸爸掘的煤太多了,銷不出去,它就炒爸爸魷魚。

 

最後一種的勞動異化可以從上面的結論得出。

工人與勞動生產異化顯示工人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變。在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天賦的創意力,可以在他勞動時發揮出來,但有工資勞動制度一天,這種創意力都會受到壓抑。對工人來說,工作再不是自我表現的手段,工作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目的就是搵錢,錢要用來買生活必需品。這樣,工作變成有害及破壞性的活動而不是人類發揮創意力的活動。

如何消除異化

究竟異化有沒有可能消除呢?這點我們是樂觀的。異化其實是人類由於未懂得自然界,未了解社會的力量及其規律的發展,因而無能所造成的。異化並非永恒不滅的,當人類能逐步控制他們自己的生活、社會關係及科學技術時,異化亦會逐漸減輕,若社會主義能真正實現,人便獲得解放,異化亦會消亡。

現存的異化的原因,主要是根源於資本主義,因為它使工人群眾從一開始就不能生產資料,因而造成工資勞動的異化。這種精神制度更進一步在社會各方面製造異化。現代壟斷式的資本主義更廣泛地使異化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階級社會的異化是基於對勞動力的剝削,但這種深刻的病態其實已經指出解除異化的方法。只有工人與生產資料重新結合,異化才能消除。但這種結合方法不是返回原始主義,而是把科學、技術及工業的最高成就結合成集體化的生產模式。只有通過全球性的社會主義革命,帶來一個無階級的社會,才能真正有可能解決問題。我們指的並非蘇聯、東歐及中國,她們只可勉強叫作處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過渡社會,雖然這些國家已經廢除私有財產,但不同的社會階級及階層,勞動分工及商品生產仍然存在,因此這些國家仍然存在勞動異化及人的異化。

消除異化還有以下的先決條件:商品生產逐步消亡、消滅私人擁有生產資料及勞動分工、消滅貧困,消除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間的差距。以上的條件都能使人從搵錢、消費的角度轉移為自願的勞動,那時人們會明白勞動正能表達他的內在需要,使他們能發揮所長。

社會主義的目標是要使勞動變成人類全面而富創造性的活動。只有達到此一目標,勞動異化才會消失。

分類:試刊第3期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