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產
《先驅》第74期,2005年(夏)
中共欽點的董建華擔任了七年半香港行政長官,只風光了幾個月,以後就越來越受港人反對,終於在今年三月辭職了(不少人認為是北京逼他下台的)。但是喊了幾年「董建華下台」口號的民主派港人,並沒有什麼歡樂的表現,反而馬上陷入新的不滿。因為中共不但讓當初選舉董建華的原班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來選舉繼任人,而且為了只許這繼任人任職兩年(而不是按基本法所規定的五年),不惜又一次使用人大常委釋法的手段來違反它自己一手製作的香港基本法行事。那標榜「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已經不覺羞恥地露出真面貌了。
民主派反對這次釋法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中央政府這樣一再濫用釋法的權力,使港人所珍貴的法治精神大受打擊。另一方面,民主派明白,中共不讓這次選出的行政長官有五年的正常任期,是為了兩個目的:第一,杜絕港人在2010年普選行政長官的可能性;第二,中共現在只找到了可以試用兩年的人選(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就是原先的政務司長曾蔭權),它要保留兩年後重新決定更合意的人選的自由。
任期五年還是兩年可以影響到實行普選的遲早。本來,上次釋法已經明確禁止了香港在2007和2008年實行普選,所以港人最早也要到2012年才有可能取得普選權。現在董建華提早下台了,如果新選出來的行政長官照正常任職五年,到2010年改選時已不受上次釋法的限制,依法有可能實行普選了。但經過這次再釋法,今年新選的長官只能任職兩年,到2007年改選時仍然不能普選,再下次改選要到2012年,結果港人不可能因為董建華辭職而提早兩年取得普選權。中共就是這樣用盡心機來防止港人稍微早一點取得普選行政長官的權利。其實,在基本法的規範之下,即使實行普選了,那也不表示港人可以自由選擇。因為,第一,普通港人始終沒有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權利,只能在一個欽點的提名委員會所提的名單裡選擇;第二,當選者還須中央政府同意任命才可以就任。但是,中共連這一點點沒多大實際意義的權利也捨不得早點給。現在不論是反對還是支持中共這種做法的人都公開地說,誰能當選行政長官,是由中央政府決定的。反對者說這話是抱怨和批評;支持者是為了叫反對者識相,不要白費氣力幹儍事。
面對這麼頑固而專制的中央政府,同時了解力量對比的懸殊,目前香港一般的民主派和市民儘管很不滿意,卻顯然沒有信心和決心採取激烈的反抗行動。何況有不少人還抱著對港英官僚的幻想,覺得幸好中共終於了解到必須重用原殖民地的官員了,便寄望於九七前香港的經濟繁榮的重現和法治的維持。這種幻想,大概不久就會破滅。因為,九七前那種泡沫繁榮必然要破裂,決不是董建華執政的結果;董建華那種專門為資本家(尤其是大財團)製造商機而犧牲普羅大眾利益的政策,也並非他所特有,凡是擁護資本主義的官員和政府都採取這種政策;港英殖民地官員被中共官員同化,更是容易了。但是,港人面對中共的無力感,就不那麼容易消除了。
主流民主派的表現,也助長香港群眾的政治消極傾向。至今多數群眾的民主意識,還沒有超越民主黨之流所教導的程度,基本上還限於希望所選出的民主派議員或官員來為民作主。但是主流民主派這幾年的表現,卻越來越是一方面無力實際對抗中共的專制,另方面又不大關心打工者的經濟利益問題。他們過去能夠吸引群眾,主要是靠爭取普選權和反對董建華。現在董下台了,民主派並未能領導群眾爭得普選,卻忙於爭權奪利。連那800人選舉行政長官的醜劇,往年民主派是不屑參加的,今年也打算去湊趣了。群眾難免由於對這些民主派失望,又暫時看不到另外的出路而陷於政治冷淡。
香港經濟的復甦和對大陸依賴程度的日益加重,暫時也會助長群眾政治消極的傾向。
總而言之,今後大概不容易再出現2003年50萬人大遊行那樣的場面。下階段香港的政治舞台上演出的主要節目,恐怕只有議會肥皂劇和小圈子競逐行政長官寶座的醜劇。
上述形勢並不表示香港必將一步步如中共所願地變成純粹的經濟城市。貧富不均日益嚴重,生活競爭越來越激烈,打工者日益喪失安全感: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理由估計香港的群眾會永久默默地忍受。相反,應該相信他們必將了解到只有團結起來集體奮鬥才是出路。他們一旦了解到,所共同感受的深刻痛苦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必然現象,而一種合理的新制度是能夠靠人力創造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不僅要阻止生活惡化和爭取局部的改良,還要作大膽的政治鬥爭,最後建立完全向勞動人民負責的政府,實現真正由全體勞動人民掌握最高權力,按照勞動人民生活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去改造政治經濟和一切社會關係。至於原先群眾面對著專制政府的無力感,只要他們想到這個自我解放的事業是長久奮鬥才可以成功的,而且是全中國以及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事業,尤其是到了看見大陸和外國的群眾也在這樣奮鬥的時候,就會化解,變成充滿信心。
總而言之,一旦群眾明白必須採取社會主義的奮鬥道路,就會在政治上積極起來,充滿信心,長期奮鬥。這也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活動者,亦即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所要提倡的路線。這條路線就是本來的、真正的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路線。不過最近幾十年來,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名義讓那些政治騙子冒充使用得太臭,至少是太濫了。為了區別起見,我們不妨給它改個名字,比方稱為「新民生主義」。這樣,我們可以說:勞動人民的出路在於新民生主義。當然,名稱不是最重要的,實質才最重要。
200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