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教育,就是要把人變成機器。」((註一)
文:黃Sir
《新苗》第28期,1994年3月
身為一校之監,一校之長,仁義道德滿咀,言必天主耶穌,卻幹盡誣蔑詆毀,公報私仇,黨同伐異、無理開除學生等壞事,實在是香港教育界的一大諷刺。然而,作為一位教了八年書的教師,筆者卻絲毫不以為奇。香港的中小學校長校監,花的雖然是公眾的金錢,然而卻一貫地可以在校內為所欲為——對教師如是,對學生更如是。
一九九一年政府的教育及人力統籌科出版了一份報告,其中不得不承認:
「(學校)決策通常由一人(通常是校長,有時是校監)說了算。並無甚麼法定指引,規定他們作決策時須包括教師或其他有關人仕,也沒有把學校決策與執行決定這兩個範疇分開。……有些學校的校長,儼如專制土皇帝。在制定學校目標時,很少學校想過要更多地讓資深教師參與其間。……在一些學校,士氣低落。很多校長缺乏足夠準備和訓練,來應付其職責。」(註二)
根據現行的條例,校規是由各學校自行規定,所以實際上賦予校長很大權力去統治學生,而同時在校內沒有任何監察權力足以多少制衡校長權力。一般教師即使不念及升職,也要顧及在轉校時由校長所寫的推薦信這個問題,所以有時即使不值校長所為,也往往啞忍。
正因為這樣,所以即使發生過金禧事件,即使多年來有關校長獨裁、任人唯親,對學生種種不合理壓迫等時有所聞,那些土皇帝卻雷打不動,依然故我。且看今次聖貞德前任校長校監那種無法無天的行徑,就已經不難想象其他土皇帝的氣焰了。
現在,除了部份小學仍可能存在隱蔽的體罰之外,大抵中學是很少了。然而,這絲毫不表示學生的人權已經得到尊重。恰恰相反。種種形式的侵犯學生人權的事,在全港中學恐怕是無日無之的。這裡略舉一二:
(一)侵犯私隱——動輒搜學生書包;學生在放學後仍受干涉;或明或暗地禁止學生談戀愛。(有時在校外「拖手仔」也要記過);不准學生的朋友在校門外等放學;
(二)剝奪受教育權利——輕者如罰學生站到課室外,重者如用軟硬兼施手段迫其離校;
(三)濫罰學生——實行寧枉勿縱,集體處罰學生;機械抄寫(如罰抄校規幾十次);
(四)過份妨礙人身自由——對於學生校服、髮式的約束過份苛刻,有時簡直吹毛求疵。有時僅僅因為女生束髮稍為鬆懈,或者校服欠了一顆鈕扣,都可被記缺點;
(五)人格侮辱——對於被指犯規學生,在集會上指名或不指名地加以宣佈罪名,很有點「公開批鬥」的味兒;
(六)歧視成績稍差學生——這種情況有時已發展到高度制度化。對於精英班則百般呵護;對於成績較差者則不准其享有某些權利;
(七)禁止學生組織學生會。
上述種種不合理現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大多數中學。我們完全同意,大部份中學生由於年少,不可能享有如成年人一樣的權利。但是,更要承認,那為數不很少的中五以上的學生,尤其是預科生,卻大抵要算是成年人吧?中四學生多未臻成年,但也很接近了。怎麼能對於這大批成年或準成年人,施以同中一學生一樣的校規?享有同等的無權利狀態?這難道不是太荒謬嗎?
其實,對於高中生,由於接近或已臻成年,就應當享有更多權利,可以有一定的自治能力來自行組織學生會或從事其他活動。可是,從教署到校長,都一致敵視學生的自治要求,從不加以考慮,而所根據的,不外是古今中外獨裁者都愛用的理由:給人民「太多」自由,就會天下大亂。
這種論調其實不值一駁。無數証據表明,大部份學生喜歡一所管理嚴格(不是嚴厲)而又公正的學校,不喜歡管理散漫鬆懈的學校;學生所真正愛戴尊重的教師,往往是嚴格而有愛心,有學問而又公正的教師,而非一切「無為而治」的教師。沒有理由假定,連那些高中學生,只要他們享有某些言論、集會、結社權,便會使學校大亂。如果這種擔心還有點根據,那與其歸咎於學生的先天反叛,不如歸咎於現時這種非人道的教育制度——這種非人道的教育制度不僅不能把青年人的反叛性誘導成創造力,反而將之壓抑,不是把大多數變成盲從附和的馴民,便是把少數變成一觸即跳的準暴民。而更可惡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總是把結果當成原因,反過來為自己那種不斷製造準暴民的制度辯護,把責任歸咎於學生。
即就初中學生而論,也不能說:他們既然並非成人,就可以無視他們的人權。我們認為,必須在建立有效的學校管理的同時,顧及學生的人權。二者本質上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並存。如果現在看似對立,那只是因為在現有的制度下,一定要保住教署的權力,一定要保住校長校監的權力。一句話,一定要首先維護既得利益者的權力。在這個前提下,自然談不上甚麼學生人權了。
人們愛談:現在的學生真難教。那當然囉。因為你們要把學生「教」成機器人,「教」成馴民,「教」成為資本主義的螺絲釘,「教」成填鴨,「教」成奴才,而青年學生以自己那還沒完全死亡的童真,不能不懷疑甚至反抗這種「教育」,所以他們自然是難「教」囉。
青年學生是亟需教育的,而且也很想受教育。但我們應當提供的,是優質的(而不是像現在那麼廉價),而且是人道主義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是能夠引導學生成為獨立思想的人的教育,是能夠把青年人的天生反叛誘導為創造力的教育。現在的學校所提供的則相反。雖然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向學心,但經過十幾年「教育」後卻變成對學問毫無興趣的青年。對於這種「教育」,青年學生實在是大有道理去反抗的!
註一:共產主義宣言第二節
註二:“The School Management Initiative: Setting the Framework for Quality in Hong Kong Schools." Education & Manpower Branch & Education Department, March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