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風傳媒)
本文轉自安那琪的文字烏托邦2.0
南韓:
堅持不懈的群眾燭光集會促成總統被彈劾
安那琪
經過六個周末聲勢愈來愈浩大的燭光集會,韓國國會於2016年12月9日針對總統朴槿惠彈劾案進行投票,300名議員當中,234人投下贊成票通過彈劾案。已打破南韓史上總統最低民調支持率紀錄的朴槿惠,在彈劾案通過後被停止行使總統權力,由總理黃教安暫代行使總統權力。
總統彈劾案通過後次日(2016年12月10)原定為第七場要求總統下台的燭光集會轉變成慶祝大會。
自2016年10月開始,朴槿惠密友崔順實干政的“閨密門”醜聞被就揭發後,引起了韓國民間普遍的不滿。韓國首都首爾於2016年10月29日爆發了第一場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光集會,3萬人走上街頭進行抗議。過後的每個周六,韓國民眾堅持進行燭光集會,直到朴槿惠被彈劾。
當政治醜聞爆發時,朴槿惠最初拒絕辭職,並試圖跟各個勢力的政治精英協商以避免辭職或彈劾的命運。但是,南韓的民眾並沒有輕易就範,堅持每個周六舉行抗議集會,而且抗議規模一周比一周更大。走上街頭參加燭光集會的韓國民眾,不僅是對朴槿惠領導的執政黨——新國家黨感到憤怒,也對立場搖擺不定的在野黨不滿。在巨大群眾動員的壓力下,韓國國會朝野政黨議員最後被迫通過彈劾案。這是韓國民主另一個歷史性里程碑。
韓國國會兩大在野黨——民主黨及國民之黨,儘管在國會內掌控了多數議席,但是在朴槿惠醜聞爆發後,並沒有及時反應,也無法提出任何應對這場政治危機的適當措施,而是在堅決鬥爭跟政治妥協之間搖擺不定。在野黨最初也因沒有信心取得三分二多數票支持而對提出彈劾案躊躇不決。不過,隨著整個11月的民間群眾動員愈來愈聲勢浩大,在野黨在群眾壓力下最終惟有硬著頭皮去啟動彈劾程序。
朴槿惠在意識到群眾抗議浪潮已經不可收拾之際,企圖作最後掙扎。她於2016年11用戶俄29日發表演說時,首度表示願意辭職,並獻議國會安排權力轉移的方法。這是朴槿惠力圖避免被彈劾的伎倆,但是2016年12月3日逾200萬人的燭光集會(也是反朴槿惠抗議浪潮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會),展現了憤怒人民的決心,那就是要朴槿惠立即無條件辭職!2016年12月3日燭光集會是轉捩點,把朴槿惠避免彈劾的最後希望也撲滅掉。
韓國民眾展現了巨大的人民力量,以鍥而不舍的意志每周舉行燭光集會,最後成功迫使原本不願辭職的總統被彈劾。
南韓的民主歷史進程一路走來崎嶇不平。自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儘管擺脫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卻因為冷戰而被分割成南北兩個國家,還經歷了三年血腥的朝鮮戰爭。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半島被分割為南北兩個國家,南部的大韓民國,被納入了美國帝國主義勢力範圍,並經歷了3個反共的獨裁政權統治。首先是李承晚的獨裁政權統治。1960年爆發“四.一九革命”,推翻李承晚獨裁政權,但當時南韓人民所爭取到的議會民主,很快就被朴正熙於1961年5月發動的軍事政變所終結。朴正熙於1979年被暗殺後,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上台,並血腥鎮壓光州民主起義。到了1987年,全國範圍爆發了“六月民主運動”,讓韓國走向民主。不過,1987年的六月起義並沒有完全將軍事獨裁勢力推翻,而接替上台的是保守派政府。直到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時,韓國才首次實現政黨輪替,經歷了十年自由派執政(金大中及盧武鉉),但卻實行不利於底層人民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保守右派於2007年總統大選中勝出而重新上台執政,前獨裁者朴正熙之女朴槿惠則於2012年當選總統,延續保守右翼的政權。朴槿惠實行新威權主義的統治,繼續削弱工會及限制民主參與空間,去維護資本統治集團的利益。
近期韓國爆發的燭光集會浪潮,給保守右翼勢力起了沉重的打擊。儘管未來的挑戰仍然艱巨,朴槿惠在群眾動員壓力下被彈劾,無疑是韓國民主的勝利,也再次證明一個事實:聚集在街頭和廣場上的群眾,才是推動民主進程的真正動力!
分類: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