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總統大選結果與我們的任務
黎茗
這次總統大選有兩個與過去相當不同的特點,其一是兩岸關係與兩岸立場成兩黨交鋒的核心,貧富差距、就業、稅制等與一般人民生活最直接相關的問題反而退居次位;其二是兩岸關係的立場問題讓諸多跨國大企業老闆先後出面表態,而我們大家都知道驅使他們出面的背後力量就是中共。這兩件事告訴我們,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兩岸政策及兩岸政治關係對一般人民生活的影響也愈來愈明顯,此一發展對台灣的左翼提出了新任務。
大選聚焦兩岸政策
馬英九執政四年來,內政成績乏善可陳。雖然國民黨不斷宣傳兩岸經貿交流深化後對台灣經濟帶來多少好處,但客觀的數據卻顯示馬英九上任四年來的各項經濟政策只甜了大財團和有錢人,並沒有讓基層民眾的生活好轉。四年來,金字塔頂端的人們收入倍增,但台灣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勞工的勞動條件日益惡化,不穩定就業造成基層人民雖付出巨大的勞動卻無法改善生活條件,越勞動越貧窮。馬政府還於其任內為財團富人減免遺產稅、放寬法律限制讓更多企業能得租稅減免,促使社會的財富益發積聚在金字塔塔尖。更別說政府舉債數字再創新高、拿基層人民的辛苦錢(國安基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去救財團股價、放寬都市更新方面限制,讓財團更容易逼迫小市民及農民遷居以遂行其炒地炒房的目的……種種壓榨基層民眾和廣大勞工的「政績」簡直磬竹難書。
這樣的執政成績讓一般民眾非常不滿,但不阻礙大資本的獲利一向是國民黨的經濟政策,想當然它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財富重分配政策來改善人民生活。馬英九為了轉移輿論對其內政缺失的關注,於是選擇猛攻民進黨的痛腳,兩岸政治關係(九二共識)及兩岸政策才因此躍升為選戰焦點。而一直沒有認真處理及定調自己的兩岸關係立場的民進黨果然在砲火之下弱點盡現,蔡英文在回應問題時立場前後不一、搖擺閃躲、左支右絀,突顯出民進黨並沒有準備好任何方案因應中國的政治要求,還是寄望以「說一套、做一套」的模棱兩可態度應付民眾和處理兩岸政治上的可見的各種衝突。民進黨曖昧不明的兩岸政策成了致命傷,最後也導致它們輸掉了選戰。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聚焦兩岸政策的選戰策略能夠奏效,表示兩岸政治關係在台灣經濟發展上已佔了關鍵地位。台商投資中國雖然不是從馬英九上台後才開始,但不可諱言在馬政府多方放寬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後,台資與中國交融的程度與速度都更勝以往,亦使中國成為諸多大台商事業成長的命脈。而國民黨聚焦兩岸的選戰策略同時也讓「認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兩岸關係中的關鍵議題浮上枱面,中國政府從而抓到對台灣施壓以及測試「以商圍政」成效的契機。
北京借力使力、隔山打牛
從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大部分的財團和大企業老闆會避免表態支持特定候選人,就怕「染色」或「押錯寶」在選後惹上不必要麻煩。但這次2012大選,許多大企業主卻一反常態地相繼高調表明立場。媒體一般都解讀為企業挺馬,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其發言內容,會發現這些企業主是表態支持九二共識,多於支持特定候選人。也就是說,這些企業主爭相輸誠的對象其實是北京,不是國民黨。
站上風口浪尖積極表態的企業主橫跨電子資訊業、製造、交通運輸、零售等產業,都是在中國紅紅火火地開展其事業的跨國大台商老闆。這些眼中從來只有利潤,無視於員工身心健康、勞動法令和社會責任的企業主,此時卻口口聲聲不離照顧員工。他們一邊說著自己的企業關係到數萬個工作以及數萬家庭生計,一邊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就無法安心經營」。把九二共識跟工作機會串連的說詞,其實是在告訴社會大眾:我掌握著各位的生計,不支持對我(的利潤)有利的政策,你們就準備沒飯吃。這些大企業主依賴著中國市場和它相對低廉的勞動成本,其利益已與中國密不可分,所以他們甘為北京使節,在台灣傳遞「沒有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就沒有穩定經貿關係」的「天朝」旨意,同時對國內的成千上萬的中下階層民眾施壓,明確要求大家支持對其有利的政治選項。
大老闆們的發言著著實實讓台灣民眾認知到一個中國原則對自己荷包的實質影響,也進一步影響了選舉。馬英九最後還是從日子過得苦不堪言的民眾中獲得51.6%的選票成功連任,蔡英文則以45%的得票落敗。
雖然大企業主們爭相支持九二共識的行動成功襄助馬英九當選,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有過半民意支持九二共識,所以也沒有所謂「九二共識的勝利」這回事。事實上,多數台灣民眾並不明白九二共識的內容,也不太清楚接受九二共識對台灣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大家只知道不支持九二共識似乎就很難繼續賺中國錢。換言之,「不跟人民幣過不去」以及「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才是真正受過半民意支持的「台灣共識」。
不過,不管台灣民眾真正支持的是什麼樣的兩岸關係,這次選舉結果顯示中國政府打出的經濟牌已發揮震攝和收服的作用,政治施壓順利地從大資本家轉達到一般人民身上。「以商圍政」奏效,意味著「以經促統」指日可待,這對中國來說的確是一大勝利。
兩岸關係的轉變
雖然中國政府囿於內外環境的限制無法立即統一台灣,但它多年來也一直透過各種手段逐步營造有利於自己「降服」台灣的條件,除了從未放棄的武力威嚇之外,最重要的也最有效果的就是「以商圍政」。中國政府採用的經濟手段──用中國市場及相對優勢的勞動成本與環境成本餵養台灣大資本家,再透過採購農漁產品讓農漁民感受「中央」對台灣的實質照顧──大致有兩個目的:一、利用經濟利益把台灣牽制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中;二、透過經濟利益在台灣內部培養親中勢力,逐步抗衡與削弱美國及台灣內部分離主義的影響力。
從2012大選結果能夠看出中國經濟攻勢已收得相當成效。台灣大資本家們很明顯地一面倒支持中國,因為只有中國的市場和勞工才能讓他們擁有足夠的力量站上世界舞台,迎戰日資、韓資、歐資及美資跨國企業;另一方面,中國採購台灣農漁產品也影響了農漁民的投票行為。報導指出,不少從中國觀光客和中國採購中獲得甜頭的民進黨支持者,雖不會轉而投票給中共較喜愛的國民黨,但在擔憂生計的前提下,索性選擇放棄投票來解決心中的矛盾。換句話說,在多年的努力後,中國政府終於買到了大台商的支持和台灣人民的沉默。主流民意日漸屈從於經濟實力的現實亦逼得民進黨於選後決定改變其中國政策。
台灣民眾迫於經濟現實決定低頭,對中國政府的抗議和排斥也不若以往的強勁,這也等於兩岸實力進一步的轉變。2011年2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時,從南到北都有抗議的民眾如影隨形地跟著代表中國政府的陳雲林。雖然這主要是由民進黨發起的反對中共統戰的活動,但參與民眾同時也憤怒地反對中共鎮壓西藏、抗議中國的不民主、呼籲結束一黨專政以及聲援中國的茉莉花革命。此情此景還歷歷在目,但僅僅相隔一年,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在大選後到台灣各地走訪12天,就只見列隊歡迎而不見包圍抗議。這與民進黨的態度丕變當然有關,但台灣民眾在經濟利益面前自動自發地為「金主」避諱,不再談「金主」不愛聽的民主人權話題亦是主因。
對於不義(包括反人權、不民主)的噤聲,慢慢地會變成對不義的麻木。台灣民眾驕傲地向中國人民展現自己擁有選舉領導人的權利,不過如果台灣人民只在乎自己的民主權利,而不再積極地對中國的不民主表達異議,這說明了我們並不是真的在乎民主自由這個「普世價值」。再更進一步說,若我們滿足於台灣為一擁有民主和自由的「孤島」,對中國是否民主則保持沉默,是不是表示我們其實可以接受「專制中國,民主台灣(地區)」的一國兩制呢?這樣的民主還會是真民主嗎?視而不見和劃地自限將使台灣的民主自由權利面臨極大危機。
中共不可能放棄用經濟力量對台灣人民的政治行為施壓,而隨著未來兩岸經濟交往更加緊密,中共的政治施壓將會愈來愈有效果。這當中更深一層的隱憂是:台灣維持事實獨立的有效期限將隨著中共的對台政治施壓能力而愈來愈短。台灣人民必須要開始認真思考,目前這種只談經濟合作,擱置與中國談判兩岸統獨實質問題的作法,是不是讓我們一步步失去談判的時機和談判籌碼?在兩岸關係中,中共是實力較強的一方,實力較弱的台灣是不是應該繼續採用「以拖待變」戰術?如果我們拖到中共掌握了各種有利條件的那一刻才被逼上談判桌,屆時還有什麼籌碼可討價還價、保護我們的民主權力呢?這是值得我們持續探討的嚴肅課題。
缺乏信心的主人翁
從這次總統大選的過程及結果,可知現今兩岸經貿、兩岸間的政治定位與台灣經濟這三者已然發展成「鐵三角」般的連動關係,而台灣與中國之間政治關係的變化更在這三角關係中佔了主導地位。其二,由於跨國大台商於選前表態,使得這個選舉結果不單只是國民黨的勝利,也是台灣的大資產階級透過經濟上的威脅利誘手段在政治上取得了勝利。
在過去的選舉中,資本家如果太大動作支持特定政黨,該政黨通常會被視為「跟財團站在一起」而招致一般民眾的反感和批評。但這次選舉,資本家的政治表態反倒成為票房保證。跨國大台資現在能如此高調表態並影響民眾的政治選擇,顯見台灣勞動者的自信心在數年來的經濟震盪下所剩無幾。勞動者找不到政治上其他的出路,也不知道出路是什麼,更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力量改變現狀,於是在面臨選擇時只能跟隨大資本家的決定。
台灣勞工自信心匱乏還表現在幾無任何反抗眼前壓迫的勇氣。許多人的薪資微薄到只能支應眼前吃住的生理需求而不敢想像所謂的「退休生活」。我們的工作時間已逐漸拉長到逼近生理極限的程度,幾乎成了活生生的人體實驗:原來人可以一天工作16小時,原來人可以連續工作25天沒有任何一天休假,原來人可以連續工作36個小時不休息,也「沒事」。近幾年來台灣每年都有過勞死的案例,說不定有一天案例可以多到成資料庫,讓老闆更能拿捏把你的勞力用盡又不致於讓你死亡的奧義。勞動者工作的目的哪裡還是為了那虛無飄緲的自我實現,說穿了全是為了讓自己現在死不了好儲存日後的買藥錢。面臨眾多殘酷、令人難以忍受的壓迫,台灣勞動者私底下雖然哀歎咒罵不休,卻寧可坐等父母官主持公道,或是巴望老闆良心發現。這一切都說明了勞動者的怯懦和對自己力量的不了解。
喚醒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不再讓自己成為搖尾乞憐的可憐蟲,這正是台灣左翼的重大任務。許多人聽到「知識分子要教育工人」就會跳起來大罵,但,事實上是如果只憑工人的經驗,根本得不出「勞動者才是資本主義得以運作的關鍵力量」這個結論。因為在勞動者的實際經驗中,老闆擁有絶對的權威,可以多給幾個人工作,也可隨時拿走自己飯碗。老闆才是這個社會的主人。既然如此,聽從大資本家的話何錯之有?
要重建勞動者的自信,使其明瞭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就要讓勞動者了解自己在社會生產中佔的關鍵位置、了解僱傭勞動的本質;認清自己的勞動與老闆的利潤之間的真實關係;了解到現在所有的惡劣勞動條件只是結果,我們不能只是針對病癥,還要根治真正的病因,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工人必須明白,唯有團結一致並終結現今利潤至上的制度,才能永遠擺脫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才能不再被利潤奴役,並真正活得像個人。
左翼的任務與工人自救良方
時至今日,台灣基層人民面臨的最大威脅已不是戰爭,而是日益惡化的勞動環境。這些情況告訴我們,台灣人民不能再等待,是團結起來自救的時候了!
我們現在迫切地需要建立能夠代表台灣基層民眾政治和經濟利益的政治組織,扭轉目前只有利於資本的經貿政策。現在的政策只在乎老闆的投資權益是否獲得保障、市場開放的程度和開放的項目、企業能夠獲得的租稅減免程度,卻完全無視於兩岸勞動人民權益。
明眼人都知道,我們的勞動條件之所以江河日下,正是因為對岸中國工人的勞動環境更差。不過,中國勞工並無意搶走台灣勞動者的工作,也無意與台灣勞工比賤,他們完全是因為受專制政權壓迫所以沒有權力和空間爭取更合理的勞動條件。相反的,在民主自由社會裡的台灣勞工卻甘願放棄自己的權力,拼命地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要戰勝中國勞工。這廂自願犧牲,那廂被迫奉獻,結果是台灣勞動者和中國勞動者都血流成河,老闆們坐收漁翁之利。
若想有效改善我們的勞動條件,台灣工人要打破國族籓籬,團結起來拒絕兩邊工人流血競爭。例如,我們應要求所有到中國投資經營的企業必須要遵守中國的勞動和環保法規,如果出現違反情事必須要給予懲處。台灣勞工也應積極監督台資企業在中國是否有壓榨勞工的行為,同時,我們更要積極地關注中國民主化問題,積極聲援和協助中國勞工爭取其合法權益。我們必須要認清,老闆壓迫中國勞工之後,就會回頭來壓榨台灣的勞動者,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與中國工人才是命運共同體。
此外,在台灣,一個稱職的左翼力量除了應致力於建立勞動者的階級意識、鼓舞勞動者跨國界團結合作以自救之外,還必須能夠回應及面對兩岸問題。台灣社運界已經相當長時間避談統獨問題,不過,當兩岸關係已深深牽動台灣的經濟、政治乃至於一般人民生活的時候,如果不能回應兩岸問題,無異於把解決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讓給藍綠資產階級政黨,也就是讓資產階級的利益來左右一般人民的生活。
要解決兩岸統獨問題,第一件事就是要回答「是否同意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其實是個代稱,在中國來說指的是的「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政府則主張它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了讓兩邊政府各取所需,所以用「九二共識」讓雙方雖然有不同主張但看起來又像是立場一致。我們認為,如果台灣民眾同意「不獨」,不把「台灣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做為台灣未來選項的話,那其實可以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是,我們不應該使用「九二共識」這個模糊的名詞,而是應該主張「一中各表」,積極地表明「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分治的事實。同時我們也應該堅持即使台灣同意「一個中國原則」也還是擁有自決權,未來有關統一的任何方案,都必須要經台灣人民自主投票決定。
今天,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全世界的資本已經積累到大得驚人,而且能夠在全世界如此自由地流動,以致於在勞工與資方之間有關改善工資、工時、福利等條件的經濟鬥爭中,資方都佔了絕對優勢。雖然非常艱困,但並不表示我們完全沒有機會爭取到更好條件來改善生活。我們必須採取集體鬥爭行動去阻止生活的惡化和爭取改善,因為我們需要身心健康的工人來為我們更好的未來一同奮鬥。但更重要的是,勞動者應該要提高政治覺悟,認識到必須建立工人階級的政權,推翻利潤至上的社會經濟制度,代之以「以人為本、環境至上」的社會經濟制度。台灣勞動者必須把改善日常生活的行動與解決統獨問題以及爭取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奮鬥,密切結合起來。這是相當長遠而且很吃力的奮鬥,但只有它才是真正的出路。
分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