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新保守政權,拒絕舊權貴集團,重建進步反對派
楊偉中
大選爭議雖然沒有澄清,但政治氛圍已漸轉向「後選舉時期」,內閣改組、立委選戰、兩岸關係、新十大建設等等議題逐漸佔據媒體版面。民進黨一方面極力地在就職前以「新族群文化論述」、「兩岸和平發展綱領」等刷新形象,一方面透過媒體猛攻一切反對力量,穩穩地控制了局勢。而泛藍陣營則困於路線與人事紛爭,又提不出前瞻性的價值與方向,似乎十分被動。
然而,民進黨政權的鞏固卻遠不等於台灣民主與進步的鞏固。民進黨的法寶就是族群政治,它一方面在外部設定中國為敵國,在過去國民黨反共宣傳的基礎上不斷激化仇中意識,一方面在內部以「愛台灣」(其實是支持台獨、仇中)為標準,將異己者打成「中共同路人」。民進黨與陳水扁更毫不客氣的將自己與台灣等同起來:支持民進黨就是「相信台灣」,而阿扁則是受上天庇祐的「台灣之子」。
表面上這和族群政治似乎無關,但實際上,不認同其做法的本省人被打成「台奸」(想想許信良和施明德的遭遇),外省人則需以泛綠陣營的方式「愛台灣」(如去中國化),否則就是「吳三桂」和「中國豬」。既然反對者是敵國同路人,那麼痛下殺手是應該,民主討論則不用,族群撕裂更是必然。
除了這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族群政治外,民進黨更以「民主改革」的天然代表自居,凡是它們推動的政策就是改革,支持該黨是「堅持改革」,質疑者則是「反改革」、「支持泛藍」,理性辯論的空間幾乎被扼殺殆盡。泛綠這種「以本土化包裝族群政治」、「以改革包裝反民主」策略如果完全奏效,民進黨固然可以「完全執政」、「長期執政」,然而台灣的民主政治、言論自由和族群和諧將被破壞無遺。
然而,對可能出現的新一黨獨大,泛藍陣營可說是無力招架。泛藍領導集團主要是舊權貴官僚和地方派系的大拼盤,面對泛綠「本土牌」,泛藍沒有進步論述能夠破解,面對「改革牌」,泛藍不但有沉重的歷史包袱,也無法站在中下階級、弱勢群體的立場來拆穿其假象。事實上,民進黨執行的各種圖利大資本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幾乎都是「出於藍」、甚至「勝於藍」,國民黨又怎有能力與意願反對呢?
民進黨政府將是個繼續操弄族群政治、圖利富豪財團,甚至箝制民主自由的新保守政權,而泛藍在兩岸關係、族群問題上提不出前瞻性的進步論述,在金權政治、社會不公等問題上,則是共犯結構的一環,將是個無力與無法挑戰民進黨的無能反對黨。在這種局勢下,進步社運必須以「重建進步反對派」作為自己的中心任務。這個進步反對派,一面必須從草根力量出發,以「階級牌」、「生態牌」、「性別牌」來揭露民進黨的假改革、假本土,爭取平等社會的實現。一面要在堅持台灣人民自決的前提上,將中共集團和中國勞動人民區分開來,拒絕挑釁和仇視中國的做法,支持大陸的政治社會改革,爭取中國人民對台灣的同情,也爭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分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