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工會,加強工會,自下而上抵抗官商勾結!
陳丁
今年民陣主辦的七一遊行主題是「施政失誤,貧富懸殊 還政於民,改善民生」。這對於經濟不景下的普羅市民來說,當然是切中時弊的。但是要防止政府和財閥合謀把危機轉嫁給普羅市民,只靠一兩次遊行是遠遠不夠的。要保飯碗,反減薪,需要持久的、經常的組織性抗爭。而這只有工會才能做到。不過香港的打工仔並不熱衷加入工會,因為他們覺得香港的工會沒有甚麼力量。
這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消極看法。只要再積極一點去想,就不難看到,香港有些工會還是比較有力量保護工人權益的。去年紮鐵工人就是通過罷工和組織工會成功提高待遇。原有工會無用甚至有害,積極的結論應該是改造舊工會,或者組織新的工會,就像紮鐵工人一樣,而不是消極無為。有人認為,香港工會比較弱是因為入會人數太少。表面上看,香港工會組織率達到百分之二十,不算少,比法國不足百分之十高出一倍。但是,香港一般工會的抗爭性就遠遠不如法國工會。自從今年全球經濟危機惡化以來,法國工會已經舉行了兩次一百萬人以上的大遊行,罷工事件也不斷發生,多少抵抗了官商的聯合進攻。這說明,並非會員少就必然無力反抗。工會有無力量,關鍵其實是工會會員自己的態度。有些普羅市民參加工會是抱著由工會幹事來包辦的心理,無須自己出頭。連一些工會幹事也會這樣想。這是一種錯誤想法。工會的力量主要靠工人團結起來共同奮鬥。這裡面領導人和幹事很重要,但並不是完全靠他們。更重要的是會員能夠活躍,在日常的共事中緊密團結同事(包括會員和非會員),經常做到聯誼、討論工作上的共同事務等等,直到建立起工會的基層組織。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團結會員和非會員共同抗爭。香港工會的最大弱點,不是領導人不夠人氣,不是會員太少,而是會員依賴心理太強,抗爭精神太少,太缺乏基層組織。
這個組織上的弱點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思想上的弱點互為作用。普羅市民普遍都有一種迷思,多少相信甚麼勞資一條船論。那是錯的。過去二十年,香港的經濟發展了又發展,大老闆發財了又發財,但是有讓普羅市民分享勞動成果嗎?沒有!官商階級不可能自動對工人好,這不是個人品質的問題,而是利潤掛帥的資本主義社會所決定的。我們必須明白,不論普羅大眾怎樣與人為善,殘酷的事實是:富豪階級及其政府必須剝削你,他們才能發財。這是至淺至明的道理。普羅市民如果不想受到剝削,只有掉丟幻想,組織起來抗爭。是時候把舊思想換成新腦筋了!
2009年7月1日
延伸閱讀:
分類:香港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