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民主勞動黨的奮進與前途
楊偉中
今年4月16日下午﹐在韓國漢城汝矣島民主勞動黨中央黨部前停滿了各媒體的車輛,大批媒體記者為了採訪該黨主席權永吉召開的記者會蜂擁而至[1]。記者的暴增,讓權永吉都「產生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2]!原來,在前一天,韓國國會選舉揭曉,民主勞動黨一舉獲得了十個席位。這是五十年來韓國政治的巨大變化:首次有社會主義色彩的進步政黨進入國會。
韓國進步勢力將佔上風?
面對這個變化,保守的朝鮮日報評論說「民主勞動黨在國會上將行使超過席位數的發言權」,「今後的政局將變成由進步傾向開放國民黨和激進傾向的民主勞動黨與保守傾向的大國家黨唱對臺戲的格局﹐而在這兩大勢力之間的較量中﹐進步勢力將佔上風」[3]。民勞黨的斬獲,部份台灣工運人士也給予了相當大的期望與肯定,究竟民主勞動黨是什麼樣的政黨呢?
建立屬於勞動大眾的左翼政黨,一直是韓國運動圈的重要目標。1997年民主勞總(KCTU,韓國兩大總工會中較進步的一支)結合其他社運團體,共同推舉媒體勞動者出身、前民主勞總委員長權永吉參選總統,並為此組成了「國民勝利21運動」。隨後在1999年成立了進步政黨準備委員會,著手組黨的工作。2000年1月,自許為代表「勞動者、農民、都市貧民、小企業主、女性、學生和進步知識份子」的政黨—民主勞動黨正式成立。
民主勞動黨的概況
民主勞總是民勞黨的主要基盤,韓國農民聯盟則在去年10月加入了民勞黨,各股左翼勢力也投入了該黨(當然還是有其他左翼勢力並未加入民勞黨,比如原名青年進步黨的社會主義黨,而主要紮根於民主勞總中的左翼組織「勞動者力量」也尚在討論是否入黨)。其中親北韓的民族主義左派(NL)原本反對在南韓建黨,因為它們認定北朝鮮勞動黨才是領導,不過2001年9月它們決定全體加入民勞黨,從而在黨內佔有40﹪的主導性力量。被稱為「北派」的民族主義左派往往更關注南北韓統一的問題,而非勞動者的鬥爭。甚至有部份北派在總統大選時支持盧武炫,而非民勞黨的權永吉,即使盧的國內政策相當不利於勞工,因為他們認為盧實行對北韓親善的政策,有利於統一大業。除了北派外,泛左翼的力量在黨內約佔25﹪,它們主要是在87到89年鬥爭中湧現的力量,有不同的思想傾向,主要因為反對北派而集結。第三派是具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的「國民派」,約佔6-10﹪,是民主勞動黨第一期的領導[4]。
另外,激進左派團體「All together」也在黨內作為最左翼的一支力量而存在。「All together」在國際上屬於托派的「國際社會主義潮流」(International Socialist Tendency)[5],它們支持南北韓統一,但認為勞動階級的鬥爭應該優先於民族統一,並將北韓政權性質判定為官僚的國家資本主義。面對主導運動而立場偏右的民族主義左派,它們採取批判性支持的態度。這兩三年由於積極投入反戰與反全球化運動,「All together」成員迅速成長,據說已有千名左右的成員。
社會矛盾的加劇與民勞黨的崛起
如今,韓國的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可支配收入低於最低生活費的「絕對貧困家庭」,從1996年的5.92%增加到了2000年的11.47%。在2000年,韓國代表的吉尼系數(收入均衡程度)達0.358,貧富分化程度高居OECD成員國中的第三位[6]。在就業狀況方面,有一半左右的職工是屬於收入低、沒保障的非正式職員工,青年失業率更是高漲,今年五月達7.7﹪[7]。在政治上,推翻軍事獨裁後的韓國仍面臨著嚴重金權腐敗的問題,前後三任民選總統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炫都有親信或家屬涉及金權醜聞。
在這種情況下,崛起於社會運動,有著較進步政綱、強調廉潔、平民化的民勞黨有著較好的發展契機。民勞黨綱領中明定「繼承和發展社會主義理想和原則,實現嶄新的解放共同體」,在此次國會大選中提出了涵括四十項要求的競選政綱,包括透過降低工時、擴張公共投資等來達成充分就業、課征富人稅和裁減軍購預算、創設議員召回和不信任制度、將財閥轉變為民主和參與式的公司、停止公共服務私有化、非正式員工任職一年後自動轉變為正式職、反對派兵伊拉克以及關於女性、農業、媒體、住房、環境、性少數等各方面的要求。民勞黨的政黨比例代表候選名單由黨員普選產生[8],男女各半。該黨還承諾當選後,每位議員只領取相當於一般勞動者收入的薪資,其他全部繳回黨部,供推動黨的政策所用。
民勞黨果然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支持度。現在民勞黨共有5萬名黨員,除了10席國會議員外,還在15個道、特別市或廣域市的地方議會擁有42名地方議員。選後韓國媒體報導,20幾歲和30幾歲的年輕人中各有20.3﹪、和25.5﹪的比率支持民勞黨,遠超過最大反對黨大國黨。面對民勞黨的躍進,官商界當然相當關注,勞動部官員說「當民主勞動黨與民主勞總提出個別議案時,相對缺乏經驗的政府根本無法抵擋」。財政經濟部官員則認為民勞黨政策「與以美國式資本主義為基礎的政府政策基調的衝突將不可避免」。部份企業界人士說「政府偏袒勞動界行為的做法有可能更勝於前」[9],目的主要還是要提醒盧武炫政府不要忘記堅持親資壓勞的新自由主義政策。
官商支配的「輿論界」要求民勞黨轉向
然而,民主勞動黨畢竟不是一個以徹底變革資本主義為目標的運動型政黨,而是以透過選舉來執政為目標。左翼團體「勞動者力量」的成員便強烈批判民勞黨是「選舉主義」、「合法主義」,認為民勞黨是以英國工黨、德國和瑞典社民黨以及巴西工黨為模範,而在當前各國社民黨都更加右傾的情況下,民勞黨的這種「選舉主義和譁眾取寵」的路線只會「不斷地扭曲工人階級的政治」[10]。
民勞黨會不會在壯大過程中逐漸走上各國社民黨、共產黨的老路,日趨以議會活動為重心,在路線上、政策上越來越以「中道」、「妥協」自許,十分值得關注。其實,各國統治階級早就有豐富的經驗來對付壯大中的左翼政黨,除了打壓外,它們慣用手法就是積極勸誘左翼:既然進入議會體制,就要學會遊戲規則,好好「走上正途」。韓國統治階級在這方面也是早有準備,他們有種意見認為「在國內左派勢力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應該把這股力量納入體制,以確保韓國政治的穩定性[11]。
朝鮮日報在選前一週的評論中就預估民勞黨定會進入國會,甚至獲得十席,並「期盼民勞黨發生負責任的變化」[12]。選舉次日則發表題為「民主勞動黨將成為什麼樣的議會政黨?」的評論,希望民勞黨向歐洲社民黨學習:「歐洲的社會主義政黨,每當時代變革時都以修訂綱領來增強了對現實政治的適應能力,民主勞動黨也有必要像他們一樣修改綱領中不符合現實和落後於時代的內容」,特別是「通過聯邦制實現統一、駐韓美軍階段性撤軍、以及廢除韓美同盟關係等主張」。該報還要求民勞黨轉變運動手段:「作為進入國會的政黨」,「要認真反省至今強調的直接民主主義方式或大眾鬥爭方式。作為負責國政的政黨,民主勞動黨通過以議會民主主義的方式替代激進的勞動運動,在引導社會變革的同時,要兼顧靈活性和均衡感」[13]。
面對大資本壓力,民勞黨將向右或向左傾斜?
韓國大資產階級和跨國資本則正對民勞黨密切觀察並伸出試探的手。雀巢、摩根斯坦利銀行等跨國公司和美國商會紛紛拜訪該黨。美國商會一方面對民勞黨進入國會持「積極的態度」,希望勞動界能參與協商以促進勞資關係和諧[14],一方面該會總裁公開表示「勞動彈性化的增加是韓國吸引外來投資的首要條件之一」,民勞黨「已進入體制」,「作為體制一部份,必須遵守約束並現在體制內的責任感」[15]。5月4日,韓國大財閥的組織—全國經濟人聯合會(KFL)安排了與民勞黨事務總長盧會燦的正式會面,以期了解該黨的經濟政策[16]。5月11日,權永吉更應邀出席了歐洲商會為他舉行的早餐會,有11國大使及19家歐洲公司參加。
在大資本的密切「關注」下,民勞黨有什麼因應,又會產生什麼變化呢?我們還沒有充分的資料可以判斷。不過從媒體零星的報導,我們見到民勞黨代表正在洗刷該黨的「激進」形象[17]。在與摩根斯坦利代表會面時又表示,該黨將扮演勞資間的管道和調停者,以期減少罷工爭議[18]。對民主勞總六月的罷工鬥爭,該黨一方面表示尊重工會自主的決定,一方面又表示不希望見到民主勞總採取罷工行動[19]。相當一部份的民族主義左派在民族解放(統一)優先於階級解放的的路線下,對那些採取與北韓親善政策的資產階級政治勢力持著階級合作的立場,不願強烈批判其國內政策,甚至給予直接的政治支持。由於這些民族主義左派佔黨內主導地位,該黨是否會更向階級妥協的路線傾斜也是值得注意的。
民勞黨的成長固然是韓國左翼力量壯大的信號,不過進入議會後的民勞黨將面臨更多的陷阱與挑戰。國際左翼和工人運動的歷史告訴我們,左翼政黨要實踐自己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想,甚至只是為了捍衛勞動者的基本權利,都必須大膽果敢的採取階級獨立自主的路線,以符合發動工人和其他所有勞動群眾根本利益的主張,推動草根群眾的自我組織和堅決戰鬥,迎接統治階級的各種攻勢,並積極準備反擊,直到徹底改造體制為止。如果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包裝」、如何「勝選」、如何改變自己以迎合所謂的「大眾口味」、如何扮演體制內政治遊戲中「負責任」的玩家角色,那麼其前途必然是逐漸的保守與墮落。這樣的左翼政黨即使擁有再多的議席與官職,也無法真正捍衛大眾的利益。韓國保守政黨—大國黨的發言人田麗玉曾大膽的說:「即使民勞黨有左傾的政策,包括引入富人稅制度,該黨也必然會向巴西總統盧拉一樣改變它的政策」[20]。資本家的政治代表替民勞黨指出了他們心中的明路,民勞黨的同志和台灣有志於社會改造的朋友,我們又要走哪條路?
[1] 權永吉是當時的主席,但由於黨規規定議員不得出任黨職而卸任,現任主席是長期從事天主教都市貧民運動的金惠敬女士。
[2] 〈記者蜂擁而至 民主勞動黨喜笑顏開〉,《朝鮮日報》2004年4月17日。
[3] 〈進步勢力和戰後一代成為權力中心〉,《朝鮮日報》2004年4月16日。
[4] 關於民勞黨內部派系生態,係筆者今年6月17日在漢城訪問「All together」創建者崔一鵬時所得資訊。
[5] 「國際社會主義潮流」是以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SWP)為中心發展出來的一個國際托派組織,在全球30個左右國家中活動。其理論特色者要是認定前蘇聯、東歐、中國、北韓等「社會主義國家」實屬國家資本主義性質。
[6] 〈KDI報告指出絕對貧困階層4年來翻一番〉,《朝鮮日報》2004年6月9日。
[7] 〈5月份失業率3.3% 青年失業者增加〉,《聯合網》2004年6月17日。
[8] 韓國從第17屆國會選舉開始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在區域投人,一票投黨。但是政黨比例席次在299席中僅佔56席,民勞黨的競選政綱中就提出政黨比例代表需佔一半的主張。
[9] 〈民勞黨異軍突起 官商界緊張升級〉,《朝鮮日報》2004年4月16日。
[10] Won Youngsu, ‘Workers’ struggle erupts again’,International Viewpoint,February,2004.
[11] 〈期盼民勞黨發生負責任的變化〉,《朝鮮日報》2004年4月8日。
[12] 同上。
[13] 〈民主勞動黨將成為什麼樣的議會政黨﹖〉,《朝鮮日報》2004年4月16日。
[14] ‘Minister sees labor peace in long term ’,Korea Herald,April 20,2004.
[15] ‘Amcham pressurizes labor flexibility on DLP’,Korea Herald,April 22,2004.
[16] ‘Labor Party Holds Rare Meeting With Chaebol Interest Group’,Korea Times,May 5th,2004.
[17] ‘DLP Adds Legitimacy to Korean Politics’,Korea Times,April 16,2004.
[18] ‘Labor Party Promises Industrial Peace’,Korea Times, April 27,2004.
[19] ‘Will labor party compromise with reality?’,Korea Herald,May 5th,2004.
[20] ‘Conservative Party Readjusting Ideological Line’,Korea Times,April 21,2004.
分類: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