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和平之車大串連
莊 信
1998年12月,菲律賓總統授權對棉蘭老島的軍事行動升級。棉蘭老島向來是摩洛人及其他原住民活躍進行民族解放鬥爭之地。一經總統下令,菲律賓軍事部隊把「摩洛伊斯蘭解放運動」的根據地包圍起來進行攻擊,令不少平民離鄉別井,喪失家園財物。此外,政權又再把「公民武裝力量單位」策動起來,用以挑釁大部份到棉蘭老島殖民居住的菲律賓天主教徒和信奉回教的摩洛人之間的事端,製造亂局。全副武裝的政府敢死隊又在鬧市橫行,表面理由是掃蕩毒販等犯罪份子,實際對象卻也同時針對解放運動及進步運動的人士。
所有這一切新一輪的軍事動作,其實都是身兼三軍司令的菲律賓總統的宏圖大計的一部份。他故意製造亂局,以令國會批准軍隊現代化的計劃。而在現代化計劃之中,菲政府極需要美國的援助。作為回報,是菲政府讓美國恢復位於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容許美國駐軍。因為,隨著前獨裁者馬可斯的倒台,美國昔日在菲國的軍事基地也全部關閉了。
民間的反應是反對兩國政府這項所謂《外訪武力協議》。人們深切記得美國駐兵菲國所帶來的政治和社會效果是什麼。
棉蘭老島民間為此發起了廣及全島的「三方人民和平之車大串連」行動。所謂三方人民,是指菲律賓基督徒、摩洛族回教徒及各式原住民,三方面進行聯手,打破種族和社會鴻溝,共同為棉蘭老島的和平及發展而致力。參與組織的有來自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地方官員及來自不同教派、社群的宗教領袖和社區領袖。這個聯盟並委任以推廣社會主義見著的活動中心擔任大串連的秘書處。
大串連從回教城市Marawi開拔,有8,000人參與開拔的禱告集會。大串連並且不忘五一勞動節,得到多個不同城市的工會發起大型集會響應參加。在數以千計的工人集會上,講者們譴責全球化對工人職位的不良影響,呼籲工人在嚴竣的環境下團結行動。
從5月1日開始的3天全島和平之車大串連,共有超過百多輛汽車串連遊行,數以萬計的教徒、工人、青年和學生參加。單在終點城市的大集會上,便有來自當地的15,000人參加。最後,最使人振奮的是大聯盟在這次汽車大串連結束後,決定把三方人民這次臨時性的聯袂行動,變為長設性的三方人民和平運動的協調機構,以為長期推動和平運動而共同鬥爭。
(史丹譯自《國際觀點》1999年7月號)
分類: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