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不允許日本憲法改惡,成為固定的派兵國家 阻止日本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我們的國際職責

不允許日本憲法改惡,成為固定的派兵國家 阻止日本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我們的國際職責

日本橋樑週刊2005年4月18日(第1875期)

作者:平井純一

翻譯:許立潔

擴大常任理事國的聯合國改革報告書

3月20號聯合國理事長安南提出「聯合國改革報告書」,其中包括擴大安理會的政策。倍受矚目的是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中「安理會應根據現況來擴大安理會的編制」。

報告書中,安理會的擴大方案的國家條件包括,「對聯合國在財政上、軍事上或是在外交上有貢獻的」「先進國家的狀況,政府開發援助和國民平均所得比必須達到百分之0.7的國際認可標準,或是有同等進展 」等條件。除此之外,去年11月在高級委員會指示的兩個安理會擴大案,在可能會有其它更可能被實現的提案情況下,安南期望這個提案能夠在今年九月,也就是在聯合國成立六十週年的特別領袖會議之前決議通過。

現行的安全常任理事國是十五個國家(常任理事國5國,非常任理事國10個)。 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最近公布的改革報告中,安理會改革有兩套方案。一號方案是增加6個沒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以及3個經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其中非洲和亞太地區各有2個常任席位,歐洲和美洲各增加1個常任席位。二號方案是增加8個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的半常任理事國和1個非常任理事國,非洲、亞太、歐洲和美洲將分別獲得2個半常任席位。

新常任理事國的候補國,不但必須是地域上的軍事、經濟大國,也必須符合聯合國「大國協商支配」的構造的前提。

作為「派兵海外的軍事大國」

針對聯合國理事長提出的安理會擴大方針——「聯合國改革提案」,亟欲一償宿願的日本政府正在展開一系列外交攻勢,包括擴大對外經濟援助。去年九月,日本首相小泉與巴西、印度和德國這三個可能成為新常任理事國的國家進行首長會議,並在這個會議中發表一篇遊說各國政府推動安理會擴大的共同聲明。此外,日本還在聯合國總會發表演說,列出他們提出派自衛隊到伊拉克駐紮、且提供五十億美元的「復興支援」;還有主持阿富汗的「復興支援國會議」以及支援非洲等等的實際成績並提出下面的論述:

「我們國家致力於維持和平、為了復興和平構築而一起努力,聯合國和平維持活動中,我們也提供了許多資源。我國的自衛隊分別駐於東帝汶及伊拉克等地,進行人道復興支援活動。我們相信,以上提到的這些貢獻在國際社會裡受到極高的評價。我們相信我們會是最具備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資格的國家。」(參考原刊載於本刊04年10月4日平井〈批判小泉首相的聯合國演說——「聯合國安理合常任理事國」制度應廢止〉一文)

日本政府為了成為一號方案中「常任理事國必須是能夠派兵到海外的軍事大國」名實相符的國家,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加強,小泉內閣相繼派自衛隊加入聯合國維和部隊[1]到印度洋、伊拉克等地。

九月決議連美國都反對

儘管日本政府以進入一號方案中的常任理事國為目標,提出了對非洲諸國與中南美洲國家無條件支援的固票行動,然而小泉內閣還是碰上了難題。

韓國、中國的輿論對於日本政府「進入常任理事國」一事高舉反對大旗。日本不但一再正當化侵略和和支配殖民地的行為,小泉首相鼓吹排外主義的民族主義、一再前往代表軍國主義的靖國神社參拜,在竹島和釣魚台諸島的所有權爭議上,則是對於領土擴大的新挑戰;此外像是教科書爭議等,這些都加強了韓中兩國的反日意識。

韓國政府在3月31日,對於日本進入常任理事國一事表明反對的立場。韓國的聯合國大使金三勳對韓國記者團說:「得不到周邊國家的信賴,又不反省歷史的國家沒有資格加入安理會」。中國聯合國大使王光亞也在4月6日在聯合國總會的審議當中,以「中國與安理會改革相關,中國不贊成在沒有取得聯合國會員國的一致意見的情況下,就因為時限設定而草率表決。」為由,否決了安南「九月決議」的提案。

在中國大陸, 「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的網路連署已集結了一千五百萬人。4月9、10兩日並大規模地展開投石抗議行動,包括位於北京的日本大使館、廣州的日本總領事館,還有Jusco等日系超商全都遭殃。

不僅如此,美國政府也是一方面表示支持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國,另一方面卻對安南提出的「擴大常任理事國」、強化聯合國機能的「改革案」表達反對的立場。美國的帝國主義心態,其實是同時玩弄訂定遊戲規則和操作單邊主義以求先發制人的兩面手法。

4月7日召開的聯合國總會也針對「聯合國改革」一案做出審議,負責對美國國務卿賴斯提出聯合國改革建言的顧問塔希爾凱利 (Shirin Tahir-Kheli) 也對於九月將做出結論的安理會擴大案提出與中國同樣的反對意見——「不能因為受到時間限制的束縛而草率通過」。包括巴基斯坦、義大利、荷蘭、阿根廷在內的幾個國家,都對「九月決定擴大安理會」的論點抱有批判的態度。小泉內閣、日本外交部的「進入常任理事國」的戰略看來是破綻百出。

反日鬥爭擴大的意義

關於韓、中兩個的「反日」鬥爭的擴大,多半是對於正當化其在亞洲的侵略行為與殖民地化的歷史,煽動排外愛國主義並朝向憲法改惡和「發動戰爭的國家」奮勇前進的日本帝國主義,讓中韓兩國覺得自己必須表現出民族主義的危機感。對中國政府而言,不可否認他們是想藉由反日鬥爭轉移人民對社會不滿的注意力。但是我們批判日本帝國主義式的民族主義,並不能和中國、韓國的民族主義放在同一個水平上評判。

雖然小泉首相說「和平共處是未來最大的希望」,但親自到靖國神社參拜幾乎就等於肯定過去的侵略戰爭、表露出天皇制的意識型態、準備修憲草案,為了成為美國帝國主義的反恐軍事戰略實戰上的一國,強化海外派兵的體制等,這些日本帝國主義的現實情況都成為新的反日意識的基礎。

同時我們也應該對「作為進入常任理事國的日本……如何取得國際支持、如何取得各國對日本的信賴,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的問題。」(朝日新聞,3月23日社論)、「要作為亞洲的代表進入常任理事國的日本政府,應該認真對待周邊國家的反對」「如果不能取得亞洲各國支持的話,連入常目標都褪色。」(每日新聞報,4月2日社論) 等主張提出根本性的批判。

「進入常任理事國」這件事,以及現行的由核心國家組成的大國支配系統的常任理事國的制度本身都應該被當做問題提出來討論。新的常任理事國是不是被排除在這些「核心國家」之外、依照新規定進入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沒有絕對的否決權等,這對民眾來說都不叫真正的「聯合國改革」。

前面提到安南提出的「聯合國改革」提案,「軍事上的貢獻」是進入常任理事國的必要前提。安南的提案也再次確認執行武力是安理會的主要工作——若有「種族滅絕、民族淨化及人道方面的罪行」這些「不得已的情況,若有必要,必須根據聯合國憲章行動」,以行使「保護責任」。這種「對人道罪行的保護責任」的高調,其實就是布希政府一貫採用「人道的軍事介入論」,即「掌握法律的保護大傘,依法制裁這些國家;而處置這些國家的前提都以布希政權的安全保障戰略一致。」(朝日新聞,3月22日)

日本韓國中國民眾的國際團結關係

去年12月,日本國會決定新防衛計畫大綱,以「國際的和平合作活動」與「多機能、彈性的」防禦力整備為名,呼應美國帝國主義的全球反恐軍事戰略,提出自衛隊「海外作戰化」的計畫。不僅如此,以「集團的自衛權」為名,發動在海外的自衛隊侵略的戰鬥行動和憲法改惡相關,和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軍事責任」其實是綁在一起過關的。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曾在去年七月表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為國際利益發展軍事力量。若沒有這個條件,就很難進入常任理事國。」前國務卿鮑爾則表示「若日本想負起擔任常任理事國的義務,就得好好推敲憲法第九條。」這些發言對於日本進入常任理事國都有相當直接的表述。

以反戰、和平、阻止修改憲法為目標的日本勞工、公民運動,必須把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聲音擴大。只有這樣才能發展超越民族主義的日本、韓國、中國的勞動者群眾的國際團結。

分類:日本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