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與社會主義民主
(日)佐佐木力
編者按:作者是東京大學哲學科學史教授,日本陳獨秀研究會會長。本文是《陳獨秀與我們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的第二部份:第一部分「近代中國徹底民主主義和永久革命家」2004年已譯出。
(一)托洛茨基與無產階級民主
就我的瞭解,總之托洛茨基主義是二十世紀上半期最革命同時最有民主趨向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這首先從托洛茨基反對斯大林官僚專政無視無產階級民主原則的鬥爭中可見。
我認為這是實質性的。記得1937年夏,中日戰爭爆發,日軍侵佔中國大陸中部時,托洛茨基提出反對這個戰爭。1937年7月30日,他在《中國與日本》一文中寫道:「如果世界上存在正義的戰爭,那就是中國人民反對侵略者的戰爭。中國的一切工人組織、進步力量在不放棄他們的綱領或政治獨立,不管對蔣介石政府的態度如何,都要在這個為民族解放而戰中盡力履行他們的職責而始終不渝,即是說,托洛茨基號召中國人民聯合起來,共同為民族民主而奮鬥。
當時陳獨秀是怎樣想的呢?1938年11月3日,在江津的陳獨秀寫信給托洛茨基說:「在日本佔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我們都應該採取這樣的方針:組織上努力去接近工人,並宣傳民族民主鬥爭這種初步的基本的工作,所不同的在日本佔領區內,工作要更加秘密。」即是說,陳獨秀強調中國人民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到處要聯合奮鬥,拒絕「極左派遠離群眾」的愚蠢行為。陳所引的那些「極左派」指聚集上海的所謂「托派」宗派主義者,他們是以「第四國際中國支部」的名義自詡的那班人。如我上面談到有關陳在1938年所寫的《政治意見書》,托洛茨基在1939年初答覆格拉斯(即李福仁)說:「他的意見書實質幾乎是對我改正。」好像托洛茨基不是拋開上海的「極左派」而是陳獨秀。
總之,我認為在中國多數情況下,政治上最接近托洛茨基自己的是陳獨秀,托和陳兩者都需要為無產階級群眾而都不需要「極左派」。
(二)在曼德爾領導下的第四國際
二次世界大戰後及托洛茨基之後的第四國際托派運動最重要的領導人是比利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厄內斯特‧曼德爾(Ernest Mandel)。他生於1923年卒於1995年。他的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晚期資本主義》出版於1972年,此書從經濟上歷史上描述了二戰後的資本主義。這本專著可以與卡爾‧馬克思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列寧1917年出版的《帝國主義論》這些現代資本主義史中並列而毫不遜色。他的最得意的歷史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意義》在1986年出版:奉獻給為反帝獻身的托洛茨基主義者,扉頁上題辭:「為紀念所有反法西斯反帝國主義而戰鬥進入世界革命勝利最前沿而獻出生命的人們。」在曼德爾題辭列名中,有亞洲托洛茨基主義者如越南人謝秋杜(Tha-Thu-Tau),陳獨秀(錯寫作Cher Dou-Siou)和印度尼西亞人陳馬六甲(Tan Malakka)。在1970年後期,曼德爾為社會主義民主問題給第四國際寫了《社會主義民主與無產階級專政》這一相當著名專文,在這篇重要文章中明確拒絕對無產階級專政作狹隘的宗派的解釋,它並非簡單的號召「無產階級民主」這一經典的概念,而是「社會主義的多元主義」,在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與社會主義運動中反對的思想與反對黨必須准許存在。
毋須待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無產階級專政」不包含伊薩克‧多伊徹所說的「取代主義」,那種意義即是「一黨專政」或「小集團專政」或「總書記專政」。「無產階級專政」簡言之,即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專政的專政。
我認為自己是曼德爾的學生,1995年7月,在他逝世前彌留那短暫一刻,我在比利時見過他和他握別,他的生平,J‧威廉‧斯托耶(Jan Willem Stutje)於2009年出版了一冊關於他文采飛揚的傳記《厄內斯特‧曼德爾—一個反抗者延續的夢》Verso公司在倫敦紐約發行,根據傳記古巴革命英雄E.C.格瓦拉,德國急進主義者R.道徹克,都曾受過曼德爾的巨大影響,而法國的阿‧克裡文(Alain Krivine)和但尼爾.本薩(Daniel Bensaïd)當更是曼德爾的弟子了。關於他的個人品德,我於1998年在巴黎時曾遇到一位越南籍的經濟學家描述他是一位「高尚的人」,我很讚賞他的話。
(三)反資本主義新黨與社會主義民主
2009年2月初,國際托洛茨基主義運動史上發生了一件極其嚴峻的事件,第四國際最中心的支部——革命共產主義聯盟法國支部在2月5日決定解散,一個工人階級新的群眾黨於2月6日—8日成立了,取名為反資本主義新黨(Nour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新黨不再稱法國支部。
新黨成立後,在法國各政黨間成為總統薩科齊最強大的對手,對付這個反資本主義新黨他就不再需要考慮改良的社會黨了。現在新黨已在全民選舉中取得20%的全國選票,在法國怎樣會出現這種政治形勢的呢?
自厄內斯特‧曼德爾逝世後,第四國際最重要的領導人是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教授但尼爾‧本薩,蘇聯於1991年末悲劇性解體之後幾年的1995年,他出版了卓越的專著:《我們時代的馬克思:2002年主張卡爾‧馬克思的理論著作最重要特點的批評是理性或是冒險》(Marx l’intempestif : Grandeurs et misres d’une aventure critique XIXe-XXe siecles)。他今天被視為非僅法國並且世界超出托派的狹小圈子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之一。
從法國的政治局面開始激化起,法共受斯大林主義思維支配下在政黨之間最過份地妥協而迅速衰落,這種現象在1995年的總統選舉中初露預兆,屬工人鬥爭(Lutte Ouvriere)派的托派宗派主義黨的代表A‧拉格勒(Arlette Laguiller)獲得高於法共代表5%的選票,法國革命共產主義聯盟開始向拉格勒接近,與工人鬥爭派結立親密關係,但工人鬥爭派在大多數場合不與革命共產主義聯盟合作,因此革命共產主義聯盟自己站出來推出選舉總統的代表奧列弗‧巴山聖諾(Olivier Besancenot),一個27歲的郵電工人,為2002年總統選舉的代表。甚為機智的托派無產階級工人巴山聖諾獲4.25%選票,拉格勒獲5.72%選票,而法共代表僅得3.37%選票,三個托派黨共取得的總統票比法共的得票多三倍以上。在2007年總統選舉中巴山聖諾得票數超過拉格勒與法共,現在巴山聖諾僅次於社會黨首領,成為第二位最具影響力的左翼政治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代後期,法共的一些領導者開始出席革命共產主義聯盟組織的理論學校去聽取聯盟領導人的演講,聯盟領袖A‧克裡文在這個關健時刻起到了作用,他在法國社會黨、法共、綠黨、工人鬥爭派的托派黨與革命共產主義聯盟等五大左翼政黨中間開展了緊密團結的工作,這些黨派開始派出自己的代表參加其它黨的會議,互祝友誼,並在第二階段的總統選舉中聯合一致。
革命共產主義聯盟(LCR)在2007年總統選舉中取得重大的成就,與2008年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來臨促使聯盟的領導們組成一個新的群眾的工人黨,他們解散革命共產主義聯盟,脫離第四國際,開始組織反資本主義新黨(Nour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
新黨的理論領袖是但尼爾‧本薩,代言人是奧列弗‧巴山聖諾。2009年初他們出版了《建黨》一書,表明我們的政治立場,為21世紀社會主義而奮鬥,本書最深刻之點是著者明確宣佈支持徹底的民主主義原則來推進黨,他們在思想上否認改良主義與官僚主義的政策。讚賞過去和現在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中革命的與民主主義的多元化理論和實際的因素。他們不再稱自己為托洛茨基主義者,至少在狹隘意義上的托派。因此,反資本主義新黨不再是第四國際法國支部,老一輩的革命共產主義聯盟領袖不再作為新黨的領袖。不過,大多數成員仍在各自支持第四國際。看來,新黨在竭盡全力創建一個新的群眾國際。以馬恩領導的第一國際為榜樣,並允許俄國無政府主義者米哈爾.巴枯寧存在。法國反資本主義新黨即是根據經典的馬克思主義創造一個群眾性工人黨的一種企圖。
至於反資本主義新黨的「徹底民主」原則,陳獨秀「徹底民主」的政治理論對法國新黨的創建施加了可能的影響。2003年我用英語撰寫一篇陳獨秀傳略寄給本薩,他將稿子譯成法文,刊出在法國托派刊物Inprecor第483期上(2003年7月號),文章署名Chikara Sasaki(佐佐木力)《陳獨秀(1879-1942)徹底民主主義的永久革命家》。在我名後列出東京大學哲學科學史教授,日本陳獨秀研究會會長。本薩和巴山聖諾在《建黨》書中出現上述情節,如「徹底民主主義者」「永久民主主義活動家」等詞句,我不認為這些表述來自我的論文,但我想在這裡黨的領導人的合著與我的論文之間存在某種相似因素,也許是受陳獨秀的徹底民主思想間接的影響。
強調民主因素是否與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相調和呢?沒有根據。反資本主義新黨的目標既不似薩科齊的政策企圖救活資本主義,也不似社會黨去改良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而是倡導一個革命的社會政治運動。換言之,一個世界範圍的社會主義革命的階級鬥爭。
巴山聖諾和本薩在《建黨》中指出他們反資本主義的目標:「我們是反對資本主義者,因為我們為反對社會不公平而鬥爭;因為我們是生態學者;因為我們是爭取女權主義者;同時我們是反對軍國主義者。」他們考慮到只有社會主義的政策才有可能解決全球的生態問題,與達到婦女解放。這樣含有高度先進的科技的社會主義政策必須支持各個公共部門,穩定工人的僱用,進而才有徹底民主和平,全面燒毀核武器。
如前所述,陳獨秀作為「德先生」為中國人民所紀念。顯然,他的民主與布什前總統所說的美國金融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不同,陳獨秀從一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奠基人,最後成為一個托洛茨基主義者,他是經過他的畢生事業,依靠被壓迫民族被壓迫階級、徹底反資反帝而得出的民主主張。依照1940年他的文章所述:「科學、近代民主、社會主義乃是人類三大天才的發明,至可寶貴。」近代資產階級社會確實接受了前兩者「科學與民主」的價值,而最後一項沒有實現,我們未來的任務必須是創造一個社會主義社會,與「科學與民主」相協調。陳獨秀思想在21世紀非但應當在東亞而且在世界範圍加以考慮。如果人民中國對陳獨秀全面平反,他將有第四次偉大的生命。陳獨秀思想不是簡單仍然存在著,而是在我們當代的馬克思主義中表現得非常活躍。我希望把這點說得很清楚。因此,我說陳獨秀是「一個徹底民主主義的永久革命家」。
沈石譯
2009、12、15
分類:陳獨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