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看今日學運 想當年五四

看今日學運 想當年五四

向青

新苗雙月刊第11期1989年5月

最近半個月驚天動地的北京學生運動,很自然地令人想起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當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為了自救,為了能夠生存於現代世界而進行的一次巨大的奮鬥,尤其是一次巨大的現代化思想運動。四十年前,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那些歡欣鼓舞的人們普遍認為,這可以說是五四運動終於結成的一個偉大成果;而且相信:此後三、四十年,中國一定有光輝燦爛的發展。然而,事實上,今天中國的有心人卻不能不仍舊像五四時代一樣,為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而憂傷,而且比起五四時代的人物,心中有更多的疑惑。五四時代企圖解決的那些重大問題,除了擺脫外國壓迫和提倡白話文以外,到今天統統還沒有解決。人民始終沒有得到自由和民主的權利,統治者像過去一樣地專制、腐化而且愚昧,各種迷信仍舊瀰漫於社會中,科學的知識和精神並沒有普及。為了迎接德先生和賽先生,中國學生仍舊要冒著流血的危險走上街頭。在這「四.二七」剛過、「五.四」七十周年的前夕,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索和談論。為了便於把問題展開,我還是採取常用的虛擬對話的形式寫出來。

客:中國一下子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你是否感覺很意外呢?

向:意外的感覺當然有,但是,從根本上說,我不覺得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說得清楚一點:一直到廿七日早上,我還沒有猜想到(當然更不知道)北京學生已經下了那麼大的決心,沒有預料到那天會有這麼壯大的遊行而且這麼成功。不過,這種可能性我並沒有忽略。中共那種只偏重經濟上開放的改革路線,早已造成重大的惡果,使大多數人民越來越難以忍受。我一直認為中國需要有大規模的群眾行動來干預政治,同時相信群眾遲早會起來行動。只由於不敢那麼樂觀,更沒有靈通的消息,才預料不到那驚天動地的行動四月廿七日就出現了。在這次運動爆發之前,不少人以為中國人民已經普遍對政治冷淡,再也不肯去幹那種傻事情了。我一直認為他們的看法是錯的。他們太看不起群眾,或者是把自己的傾向當作了歷史的傾向。

客:中共在四月廿六日人民日報社論中顯露出嚴厲鎮壓的態度,但後來又說這並不是針對學生群眾的,並且開始同學生對話了。你認為中共是不是改變態度,採取開明政策了呢?

向:中共對學生運動沒有施行鎮壓,這點自然值得欣慰。可惜我們並不能認為中共已經採取開明的政策了。關於四月二十日警察在新華門前毆打學生的事件,當局並沒有進行調查,新華社也沒有就歪曲報導認錯道歉,反而是那堅持新聞自由的世界經濟導報被中共上海市委非法接管了,同時真實的新聞報導照舊到處受著干涉。學生的新三點要求中,只有對話一點被接受了,可是學生自己組成的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沒有被承認,高校聯會的主席不能到官方稱之為對話的座談會上去表示態度,學生領袖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和干擾。從這些現象看來,只能說中共當局面對這樣聲勢浩大但是和平自制的群眾運動不敢採取鎮壓手段,因為恐怕收到反效果,卻不能說中共已經改變政策了。

客:那麼,你看前途如何呢?真正的對話會不會展開呢?

向:我覺得,初期群眾要求對話是很自然的。這次學生運動的起源,是群眾哀悼胡耀邦。群眾借哀悼活動來表示抗議當局的壓制民主自由,希望迫使當局對一九八六年的學潮和所謂胡耀邦的錯誤平反。起初,官方對群眾這種要求置之不理,只顧籌備官方自己的追悼會和草擬作為蓋棺論定的悼詞。在這種情形下,群眾所要求的對話,是爭取影響悼詞內容的一條途徑。但是,到了追悼會開過之後,學生與其繼續要求重新評價胡耀邦和八六年的學運,倒不如直接提出當前需要的民主改革了。官方到這時候才接納對話的要求,卻又不承認這次運動中產生出來的學生領袖為學生代表。我覺得這實際上是耍手段。這種手段可能起的作用,第一是把學生分化,官方可以拉一派,打一派;第二,利用對話來阻止學生採取進一步的行動;第三,在漫無邊際又沒有結果的對話中迷惑學生,浪費學生的時間;第四,盡量拖延時間,拖到學生厭倦的時候,整個事件就不了了之。因此,我認為,學生方面要避免上當。

客:學生會不會上當呢?怎樣才能夠避免上當?

向:從這幾天高校聯主席吾爾開希的態度看起來(他根本不承認官方一手操縱的那個座談會是學生本來所要求的對話),學生大概不輕易上當。我覺得,除了堅持代表必須是學生民主選出的之外,還需要趕快確定學生的具體要求和這場對話的範圍,才可以避免陷入漫無邊際的空談。

客:為甚麼要限定範圍?廣泛對話,盡量溝通不好嗎?

向:照理,學生選出代表去同政府代表對話,目的應該是讓政府了解並且接受學生目前具體的要求。如果政府接受,任務就完成了。如果不接受,達不到協議,學生就要考慮下一步怎樣做:是採取進一步行動,還是暫時罷休。學生沒有許多空閒時間去進行無了無休的空談。在這次學生集體地提出來的具體要求範圍以外的問題,學生們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和集體的要求,可以留待以後各自去用各種方式發表意見,不適宜擺在這次正式的對話中。這樣,這次對話才可能是有益有建設性的。

客:既然政府當局並沒有改變態度,學生代表同政府的對話豈不是很難有甚麼結果嗎?

向:要政府接納學生的要求,相信很不容易。不過,如果有正式的對話,學生至少比較容易弄清楚政府的立場和是否有對話的誠意,然後根據這種了解來決定下一步怎麼辦。

客:如果對話沒有結果,或者根本不能展開,你估計下一步的演變怎樣?學生運動是再向上發展還是低沉下去?

向:我看學生們不會這麼輕易放棄,大概還要繼續奮鬥。北京高校的罷課還在繼續中,學生準備五月四日再次遊行。如果在五四之前學生的任何要求都沒有達到,連正式的對話都沒有開始,五四的遊行大概就會舉行。而五四那天學生行動的成敗和政府的對策,可以顯示出以後演變的趨向。

客: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後來擴大成為全國性的罷課和罷工、罷市,這次北京學生運動會不會也有同樣的發展呢?

向:至少有些北京學生曾經發出過這樣的號召。不過,到現在為止,北京以外的學生響應罷課的規模都很小,罷工和罷市更談不到。我看,發展到「三罷」程度的可能性不大。當年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是救國性的:反對簽訂損害中國主權的巴黎和約。那時中國人民感受到「亡國滅種」的威脅已有好幾十年,五四運動的「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口號全國人民都很容易接受,南方各省的政府更利用這種口號來加強本身對抗北京政府的力量。同時中國工人運動恰恰具備了一些有利於萌發的條件(如大戰期間中國工業的較大發展,此時重新感受到外國的威脅,有大批吸收了歐洲工人運動經驗的參戰華工回國)。因為具備這些有利條件,才促成全國性的罷課和罷工、罷市。今天中國雖然問題很多,人民的不滿也很普遍,卻還沒有普遍認識到一個公敵、一條出路和一個眼前的具體目標。連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們都沒有號召全國罷工和罷市的決心。中共鎮壓群眾運動的力量卻比當年的北京政府強大。這次學生運動發展到「四.二七」大遊行那樣的程度,不但超過了任何人的預料,恐怕也達到群眾現有的承受力的最大限度了。所以我猜想再升級的可能性不大。

客:那麼,反過來,運動遭受暴力鎮壓,或者過後再像一九八七年那樣,來一次反自由民主的逆流,這種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向:我看,這種可能性也不大。前面已經談過,由於這次運動的聲勢浩大,但要求卻很低,群眾在行動上又十分和平而克制,所以令中共當局覺得很難下手鎮壓。全國民心所向和當前的國際環境,也令中共對鎮壓行動有所顧慮。因此,我相信,直接對群眾施行暴力鎮壓的可能性相當小。如果上次反自由化運動的失敗還沒有給中共足夠的教訓,他們再來一次,一定也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砸得更痛。現在已經有許多新聞工作者以及其他公務人員公開反對政府的作為了。

客:你先說學生的要求很難得到政府接受,現在又說學生運動受到打擊的可能性也不大,那麼,你認為最大可能的結局究竟是怎樣呢?

向:全部要求一下子得到接受是很難,但部份要求被接受的機會卻比較大。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性,也許是群眾所要求的達不到,但是也沒有受到打擊,運動就暫告一個段落,所有問題都留待以後解決。如果結局是這樣,我覺得,在一定的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群眾勝利了。因為,這是四十年來第一次,群眾公然違抗中共的禁令,進行大規模的政治行動,而沒有受到鎮壓。這對於未來的民主運動,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客:你是不是認為民主運動的勝利要在相當長久之後才可以達到呢?

向:是的。中國的專制主義傳統非常強大,中共的專制主義更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它的機體比過去任何專制制度都更龐大。要想用民主制度來代替它,中國人民必須經過長久的奮鬥和鍛煉,發展到力量非常強大才可能辦到。

客:中共當局認為這次學生運動是有計劃的政治動亂,有後台,有黑手。你的看法怎樣呢?

向:把群眾運動指為少數人陰謀製造出來的東西,這是一切專制統治者的慣例。這一方面是統治者欲加之罪故意使用的借口,另方面也常常是巨大的群眾運動所引起的統治層內部分裂現象在統治者眼中所形成的倒像。在中共應付這次學生運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統治層裡面是有分歧的。鄧小平不滿意悼詞把胡耀邦說得太偉大,暴露出最高層裡面也有不少的裂痕。也許鄧小平對他原先依靠的第二根擎天柱(趙紫陽)也失望了。上層的裂痕多少助長了群眾運動的發展,這也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規律。不過,把群眾當作少數人的傀儡,根本上總是荒謬見解。

客: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成為劃時代的群眾運動,是因為它大大推動了當時的新文化運動。「四.二七」運動會不會起同樣偉大的歷史作用呢?

向:有這種可能。我希望它會。這次學生運動那麼快就發展到那麼大,除了因為中共那種愚昧專橫的政策起了促進作用之外,群眾近十年感染到和滋生了新的思想,也是一個重要的(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新思想是對中共正統思想的逆反。四十年前,中共領導解放戰爭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解除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束縛,消滅了半封建的地主階級,為中國人民打開了一條新出路,因此在人民心目中建立起無比強大的新的權威,中共官方思想也成為新的正統思想。中共自命代表最革命、最進步的思想,起初人民也普遍相信這是真的。其實,中共官方思想(即所謂毛澤東思想)是一種很特殊的混種雜交的產物,其中既有一些革命的、進步的因子,也有專制、落後的因子,而基本精神是非科學、反民主、教條(武斷)主義的。起初,中共政權和毛澤東思想對中國所起的作用以進步方面為主,推動了種種改革和建設,落後和倒退的方面是次要的。往後,正負兩種作用的對比逐漸逆轉。可以說,一九五七年的整風運動(起初是大鳴大放,後來轉變為反右)是分界線。在此之前,中共的作用基本上是進步的,往後就變成反動的了。但是中共正統思想的支配地位卻一直保留到文革時期,而且一般人一直把它當作革命思想。一九七八年底中共三中全會之後,這種正統思想的支配力量才開始動搖,新思潮才開始出現。一九八六年的學運,是新思潮影響下的群眾運動的初露頭角,而這次北京學運可說是新運動成熟的標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行動會反過來大大促進新思潮的發展。

客:你認為現在中國的新思潮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有多高呢?同五四時代相比怎樣?

向:現在和五四時代一樣,把外洋先進國家五光十色的思想都引進來,同時批判中國原有的正統思想。五四時代中國的正統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而現在中國的正統思想有新舊兩套,舊的還是儒家思想,新的是中共的毛澤東思想。對儒家思想的態度,是各種程度的批判和繼承都有,大體上類似五四時代。可是敢於對毛家思想公開徹底否定的還很例外,而陽奉陰違、暗自否定的較多。五四時代的全盤西化派,一開始就多數是激進的民主派,不久,主要份子陳獨秀等人又演變為社會主義(馬列)派,創立了中國共產黨。現在,即使是全盤西化派,在爭取民主方面也不算激進。至於社會主義,簡直沒有一個有聲望的思想家是真心擁護了。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中共正統思想自命代表社會主義,而中國的思想界還遠遠沒有認清中共官方思想同真正馬列主義的基本對立性質。在思想方法上,現在中國新派思想家許多人都仍舊沒有擺脫那種圖式主義的社會發展觀點支配。不過,他們不再像斯大林和毛澤東那樣,圖式主義地斷定現有的所謂社會主義制度天然地比資本主義優越,卻像考茨基那樣主張中國不該跳過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了。他們拋棄了毛澤東對資本主義世界一味抹黑的描寫,卻同時連資本主義真正的黑暗面和深刻危機也不加注意了。對於毛澤東思想的反動方面,他們不了解它真正的社會根源(國有財產基礎上的新官僚層),卻以為是傳統小農經濟的產物。因此,我認為今天中國的新思潮運動還很不健全,科學性並不高,在基本上並不算新,其實相當舊。我衷心盼望不久之後,中國出現一股能夠正確了解當代中國和當代世界的真正當之無愧的新思潮。要有這樣一股新思潮,才能夠幫助中國人民找到真正的出路,完成五四時代開始的事業。

一九八九年五月一日

分類:第11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