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取代美國的位置嗎?
──日美經濟比較
(比)曼德爾
新苗雙月刊8期(1988年8月)
本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的頭號政治和經濟大國。它在第二次世界人戰之後,更起著「火車頭」的作用,推動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但是,它的經濟領導地位已經逐漸消失了,儘管政治和軍事上的領導地位仍然存在。
一般人相信,日本已經取代了美國的位置,成為了頭號經濟大國。日本能夠像戰後初期的美國一樣,起到推動國際經濟的作用嗎?
日本的勞動生產力固然比美國高,但它要取代美國的位置,是極其困難的。撇開國際經濟環境的因素不談,日本經濟其實有不少弱點。
第二次股市崩潰甚至有可能首先在東京出現。不少指標都這樣顯示。日本股票市場十分脆弱,股票價格仍然高得十分不合理。再多一個溫和的,像百分之十的跌幅,並不能把股票價格調整到歐美的水平。而且,由於日元的高匯率及來目南韓,台灣和香港的競爭不斷增加,日本的出口正在收縮。
日本資產階級現正嘗試把資本找出升級,擴大國內市場(特別是房屋市場。在所有帝國主義國家中,日本工人的居住環境最差,而收入也最低。據估計,日本工程工業的平均工資不僅比西德和英國低百分之三十,比西班牙也要低,儘管日本的生產力比它們高。)藉此補償出口收縮引起的損失。
但是,為了避免過份影響商業利潤,國內市場的擴張主要是藉擴大公共開來完成的。這是日本公債急漲的原因。同人們的普遍印象相反,相對來說,日本公債比美國的還要廣大的。從七三年到八六年,日本公債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百分之三十點九升至百分之九十點九,而美國同期則從百分之三十九點九升至百分之五十二點四。
一九八六年:美國財政赤字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點四,而日本則為百分之四點二。這是日本經濟脆弱的又一因素。過去日本工業在世界市場的主要部門獲得的優勢,已經開始停滯,甚至被腐蝕了。這令日本公債問題更形嚴峻。在汽車工業,世界總出口中日本的比重已經退回一九八○年的。甚至更低的水平。
在彩色電視機方面,日本出口已經渡過了高峰期。鐳射唱碟八四年達到生產高峰,八五年已明顯下降。打從現在到一九九○年。由於外國的競爭,造船業和煤礦業預算裁員九萬人。
從此自然可以得出結論:當前經濟活動的重心戲劇性地轉向「票據經濟」。一九八七年,日本成為世界頭號資本輸出國,但超過半數的出口是集中在金融部門和房地產的。根據《日本經濟雜誌》八八年一月十六日的報導,現時主要支撐日本經濟繼績上揚的,只是化工業、住房建築、廣告業和「閒暇工業」。
另一方面,美元的衰落,加速了美國在金融方面至高無上的地位的衰落。今天全球十大銀行中,主要是日本銀行,只有兩間是美資的。美國在國際上已成負債國,它的外債以每年一千至一千五百億的驚人速度增長,今天,它的外債總額已達五千億美元了。以這樣的速度,不出數年,美國外債總數就會超過第三世界的外債總和。而日本則會成為國際上的債權國。
在美國貨幣和金融優勢的衰落背後,隱含著美國工業和技術優勢的衰退。美國在世界總出口中的比重,從八一年的百分之三十下降至八六年的百分之十三點八。另一方面,入口比重卻像火箭般上升(見表一)。
表一:美國入口佔全球總人口的百分比
1979 | 1986 | |
鋼 | 10.3 | 15.9 |
錫 | 7.8 | 22.9 |
鋅 | 37.6 | 56.7 |
電子原件 | 14.1 | 18.1 |
信息技術 | 4.6 | 18.7 |
機械工具 | 19.3 | 40.0 |
紡織機器 | 32.9 | 48.8 |
汽車 | 13.7 | 4.0 |
鞋 | 35.2 | 62.5 |
電視機、收音機 | 41.6 | 63.8 |
可是,美國帝國主義是不會接受「非工業化」這命運的。如果主要核導彈或者電子元件——二者並無分別——都要依賴日本,南韓,這可是美國帝國主義所不能容許的。這解釋了為何美國政府會最近否決日本公司收購十所美國半導體托拉斯。
然而,生產投資不足,削弱了美國「再工業化」的嘗試。八二年,日本每個工人工業投資額是美國的三倍。生產力差距無疑越來越大,儘管美國近年作了「些努力(表二)。
表二:八○至八六年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率(百分點)
日本 | 5.6 |
英國 | 4.7 |
法國 | 4.0 |
美國 | 3.4 |
西德 | 3.3 |
意大利 | 3.2 |
四種「高科技」工業充份地表現了帝國主義之間的力量對比的變化。電訊工業是一個在未來的日子裏可以繼續發展的工業。在世界十大電訊企業中,只有兩個是美國資本的。
在超導體的研究競賽中,美國政府向本國公司提供了大量津貼,使其成為全球之冠。但日本和歐洲的力量也毫不遜色。在高解象電視方面,日本和歐洲並駕齊驅,而美國則遠之落後。
在航天工業方面,儘管列根政府花了極大的努力,想解除空中巴士對波音的威脅,但始終不得要領。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實際上只有兩大航天工業生產者,一是美國的,一是歐洲的。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無論美元匯率是否繼續下跌,美國取回失地,是毫不輕易的事情。美國很難恢復過去在世界經濟中的頭號角色,日本又不能完全代替美國的位置。這正是目前世界經濟中的兩黨問題。
正如以往每個衰退長波一樣,現在國際資本主義的矛盾在於:原先佔支配地位的帝國主義強國衰落了,但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強國卻未曾出現。(譯按:就像英國在第一次大戰後急劇衰落了,可是美國當時又未能及時強大到足以帶動全球經濟重新上揚)日本未能代替美國。這可以從日元(以至其它歐洲貨幣)始終末能代替美元這個事實中可見一斑。據估計,一九八六年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全部外匯儲備中約有四成多是黃金,五成是美元,零點八成是其他貨幣,而日元呢?只佔百份一。沒有一個超級強國作火車頭,而各國政府呼籲全球一致行動(以消弭危機),又完全是空話,這一切都預示國際資本主義的矛盾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