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路見不平的兩封信
第一封
《新苗》第2期,1987年5月
××:
我已在三天前從中國旅行回來了。經過香港時,因為逗留時間很短,所以沒有再去見你,很抱歉!生長在南方的我,第一次到中國北方旅行,擴大了我對祖國認識的眼界,通過親身經驗觀察到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真是獲益不淺,心中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而滿足的感覺。這次我們遊歷的地方包括北京,齊齊哈爾,哈爾濱,吉林,長春,瀋陽,山海關和天津。比較起來,我還是最喜歡北京。在回程經過北京時,我獨自一人去逛歷史博物館,在那裡逗留了一天還沒有看完。那裡的規模宏大,陳列的文物極多,自上古至現代都一一詳列,等於一部巨大的實物編成的教科書。有機會再去北京的話,我一定還要去參觀的。
在這二十多天的旅程中,有許多新奇的、有趣的、快樂的經歷,但也看見一些令我難過、憤怒甚至悲傷的事情。在東北的二十天裡,我們見到不少吵架和打架的事情。有同學說,還是我們南方人比較斯文,能忍耐。北方人竟是這麼好鬥的。
在火車上看見一個中年婦女被人打到血流披面,這件事情實在令我傷心,至今仍未平復。那天我們乘火車去齊齊哈爾。旅程為二十五小時。由於春節回家的人多,許多人和我們一樣買不到臥舖,只好在車上直挺挺地坐二十五小時。我正在疲乏到想打瞌睡的時候,突然聽到後面有個女人大聲說粗話。接著看見一個男青年拼命打她,打得她血流披面。那女的也不甘示弱,拼命抓他。旁邊有個中年男人勸架,用身體把他們隔開,也遭了殃。事後我方知道,起因不過一點小事。那婦女因為疲倦,在地板上躺下,那男青年踏了她的頭部,女的罵他,他就動手打人。當然是那男人理虧。最令我看不過眼的,是車廂內一般人的態度。除了一個中年男人勸架以外,竟沒有人對那婦女施以援手!別人不但不理,多數還嘻嘻哈哈地笑著,彷彿看什麼烈鬧戲似的。這時我突然覺得中國人真是很醜陋。從前在小說裡看過不少的描寫舊中國和舊俄國的這類場景,不料今天在社會主義革命三十多年後的中國還讓我親眼見到。更令我傷心的是。我叫××去干涉,他也那麼懦弱,表示不想惹事。我一向都不承認女人是弱者。但在眼見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突然恨不得自己是個男子漢,能夠保護弱者。我恨××的懦弱,但我又能說些什麼呢?我自己何嘗不是軟弱呢?何嘗不需要別人保護呢?正義,難道是只有強者才能伸張的嗎?
××
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五日
第二封
××:
二月十五日來信收到了。你這次旅行中看見一個中年婦女被一個青年男子打得血流披面,竟沒人仗義援手,你感覺悲憤,又歎息自己無能,這種心情我完全了解。我自小每次見到特強凌弱或其他顯著不公平的事情,都非常悲憤。小時甚至把事件的準確時間和地點死死記住,幻想將來長大有一天把那惡人抓出來算老帳。我也曾幻想將來做一個俠士,去打抱不平,鋤強扶弱。事實上,這些幻想自然一點也沒有實現。我小時候本來大有機會學武術,連學校課程裡都有武術一科。但我這羨慕武術的功用的人都並不愛好武術的學習,甚至連體力方面的勇氣都相當欠缺,所以結果是一點武功也沒有。做武俠的幻想更早已拋棄了。不過。曾有幾次。眼見惡事就發生在眼前,我忍不住出言干預,憑著強硬的態度和語氣。倒也多少有點作用,至少也使那惡人不敢轉過來犯我。事後別人說我太冒險,沒有惹禍上身算是幸運。這種危險性我並非不知道,可是事到臨頭就顧不得許多了。我覺得。武俠自然不是人人能做的,伸張正義也不是主要靠武俠,但是見義勇為的精神,卻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有。見義勇為自然需要具備一些條件,體力強壯可能是條件之一,但即使是干預暴力欺人的事情,體力強壯也未必是最重要的條件。法律和道德都對人的行為具有約束力量,即使是很強橫的人,也不能完全不理會這些約束。所以,沒有武力的人也可能憑嚴正的言詞和態度,對暴力欺人的行為起一點壓制的作用。像你在火車上所看見的事情,如果你們旅行團的人齊聲喝止,加以向治安當局報告的威脅,相信那打人的青年未必毫無忌憚的。根據來信所寫,那青年雖是蠻橫撫理,卻不像是個有恃無恐的霸王(從那勸架者的遭遇可知,你只說他也遭了殃,大概是承受了一些本非以他為目標的打抓,並沒有說那青年故意打他)。你們一團差不多有十個人,不論憑聲勢還是憑體力,照理都不難制止他。團友的軟弱,自然是最大的問題。其實,如果你不顧慮太多,自己首先去出言干涉,大概會迫使團友們要來支持你,尤其是如果那青年轉過來威脅你的話。你們的嚴正態度,對其他乘客也會發生影響。我並不想在這裡批評你,更不認為你當時沒有出頭干涉是值得批評的,不過,既然你為這個事件很難過,我覺得值得把事件稍微分析一下,從中找出一些教訓。
你有強烈的正義感,感情也比較豐富,所以你眼見那個事件之後很憤怒,很傷心。這些都是你的優點。另方面,這事件也顯示出你的弱點。你的弱點主要不是你的體力弱小(這方面是極難改變的,所以不必多談),而是你還沒有充份的責任感(或者說,使命感),還末能做到凡事都首先考慮自己應該怎麼辦,盡力去找尋積極奮鬥的道路。正因為你有這些弱點。你才覺得自己完全無能為力,只有歎息傷心一番。其實,即使當時你沒有干涉,或者干涉而沒有效果,事後也還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比方,你或你們整個旅行團可以寫信給當地或北京的報紙,指出這種現象多麼令人(尤其是海外的愛國者)難過。多麼需要積極設法改變。從這裡開始,你還可以研究中國社會風氣不好的根本原因在那裡,徹底改變的辦法是什麼。個別的恃強凌弱的事件,個人未必干涉得了,而且未必一定適宜個人直接去干涉;但是改良社會的風氣卻是人人有責,人人可以盡力,而且辦法有多種多樣的。斯陀夫人寫出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對於黑奴解放運動的貢獻。不是超過救助個別被迫害的黑奴,也超過參加北軍的個別兵士嗎?
你的男朋友在這個事件中的懦弱表現令你格外傷心,這點也是很容易了解的。他這次的表現真是不好,自然毫無疑問。但問題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我覺得,卻要了解到更具體的情況才能下判斷。如果他只覺得在當時的處境中不適宜干涉,問題就不大。如果他根本沒有見義勇為精神,而以「名哲保身」和「各人自掃門前雪」為做人的原則,那就真正值得你傷心,甚至「點止傷心咁簡單」了。
勇氣是有各種各樣的。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體力的勇氣,智力的勇氣,和道德的勇氣。富於體力勇氣的人敢於爬高山,臨深淵,從事各種艱難危險的體力活動。想打破傳統的見解、學說、信仰和思想方法等等,卻需要智力上的勇氣。見義勇為,當仁不讓。富貴不能淫,貧殘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則屬於道德勇氣的範圍。只有身體強壯的人,才會有具大的體力勇氣。富於智力勇氣的人,一定有高深的學問和聰明的頭腦。道德勇氣的高低則決定於一個人的人生觀,尤其是人生目標。懷有遠大高尚的人生目標的,自然有強大的道德勇氣。只追求私利和物質享受的人,一定欠缺道德的勇氣。每一種勇氣都是可貴的,每一種勇氣都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價值,三種勇氣又可以互相補益。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道德勇氣。體力或智力的勇氣差,只相對降低一個人的價值。倘若道德勇氣太差,就難免可憎可鄙,令正直的人不能忍受了。在平常的時候。生活比較安穩平靜的時候,有無道德勇氣的差別似乎不大。一走到生活的難關面前,有道德勇氣的人和沒有的人就不能走同一條道路了。道德的勇氣可以擴大人的責任心,加強人的意志力量,所以能夠使人不論碰見什麼困難都更有辦法找到出路,在智力勇氣和體力勇氣上都可以有所提高。
你眼見這次事件的時候自恨不是男兒身,這種想法我覺得是不正確的。令你對這件事很想管而不敢出頭去管的原因,主要是你的體力弱小,而不是你身為女子。女子也有體力強壯的,甚至可以做女俠,男子也有許多是體力弱小的。我覺得你在碰到這次的具體問題的時候突然忘記了平日的信念,不知不覺地被流俗觀念支配了。抽象的信念和具體的運用以及實際的堅持之間。是有距離的。這點也是值得你引為教訓的。
如果說,即使你的體格強壯。倘若出頭干涉。也會比一個同樣條件的男子出頭干涉所遭遇的困難更大,那倒是實在的。因為在今天的社會裡,一般人總覺得女子不像男子那麼值得尊重,是容易欺負的。但這只應該令你更痛感爭取男女平等的必要,而不該令你徒然恨不生為男子。
關於北方人是否比南方人(或廣東人)愛打架,根據我過去在華北生活的經驗,我不覺得是這樣。我認為根本不適宜做出這樣籠統的判斷,你的同學至少是太輕易作出判斷了。可以告訴你,我以前聽過許多廣東人譏笑北方人,說他們爭吵的時候,雙方都嘴上喊打,又伸拳捋袖。但實際上總是打不成。同樣是表示自己高人一等,但那時是說自己的人敢於打架,而人家不敢。對於這一類的地方成見,我總是一笑置之。我認為,與其從北人和南人性格差別的角度去看問題。倒不如多注意一下法治程度和文化水平的因素,並且考察一下現在同過去的差別。
這回信很長了,而且包含不少談論什麼教訓的話,恐怕令你厭煩,就此收筆吧。祝你下次旅行比上次更愉快!
××
二月二十日
分類: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