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
《先驅》第69期,2003年( 秋)
如果說七一大遊行有甚麼意義,那首先就在於証明普羅大眾有了明顯進步,而主流民主派則繼續退步。
提前普選,踢走老董
七一大遊行的主辦團體原想把遊行主題限於反對廿三條,對於倒董和普選的要求則自覺地不提。可是,大遊行時人們喊得最響的口號,除了反廿三條之外,恰恰就是倒董和普選。對群眾來說,後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他們越想董建華盡快下台,就越想盡快普選。七一後有人作過民意調查,顯示分別有超過五成和六成受訪者希望今明兩年內就普選特首和立法會。 換言之,大多數人不管基本法所規定的、最快要到2007年才能考慮普選的限制。
這種要求是完全正當的。根據主權在民的原則,殖民統治結束後就應當實行普選,當時根本沒有理由再推遲到2007年才能考慮什麼時候普選。其次,董建華六年來為普羅大眾以及中等收入者帶來的只有痛苦,所以沒有理由要他們再等四年。市民已經通過遊行、通過民調說出了心裡話。但是,董建華以下一直到主流民主派,他們怎樣回應民意呢?
董建華仍然裝聾作啞,自不待言。但是大遊行的確震動了整個社會統治精英,甚至使部份從來不支持普選的人都覺得不經普選的特首很難有統治威信。換言之,他們純粹是從統治者角度感到普選可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不過,看不出這部份人的意見可以成為工商界和高官的主流意見。自由黨不久之前才取消其政綱上面所列的2007年實行普選的條文,畢竟並非偶然,而是真實反映統治階級的主流意見。有些民主派以偏概全,把個別現象當作是工商界出現了強大民主呼聲,純粹是一廂情願,或者更壞,反映了他們對工商界的依戀和對普羅大眾的漠視態度。
五十步與百步
自由黨固然是狗咀長不出象牙。但是主流民主派又怎麼樣呢?連李鵬飛也開始「進步」為「民主派」了,那麼,那些追求民主近廿年的主流民主派理應有更大進步吧?理應不致落後於群眾吧?然而不,他們不僅違背民眾意願,而且一味只顧在這次短暫的民運高漲中攫取選票。
在主流民主派之間發生了一個微小的分歧,有人刻意不提倒董,有人刻意要提倒董。不過,二者在基本前提上其實沒有不同,大家都同意要按基本法規定,最快也要等到2007年才實行普選。在這個前提下去倒董,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葯,甚至可能給那些想取董代之的野心家所利用。市民不想再等四年,而這些民主派就要大家等,而且是毫無理由地等。這不正好証明他們連普通市民也不如嗎?
這些民主派可能會說,提前普選,這不是違反基本法嗎?基本法是一國兩制的主要防線,我們不能不遵守。市民不管基本法的限制只是出於無知,民主派自己不能人云亦云。更有人質問:難道我們要河水犯井水嗎?
這種論調不值一駁。首先,在幾次遊行集會中,根本沒有人直接鼓動針對中央政府,所以談不上甚麼「河水犯井水」的問題。其次,即使從守法的角度看,要求超出基本法所規定的民主化步筏,不能算是法律意義上的「違反基本法」,不是用暴力去改變現行憲政制度,頂多是政治意義上的反對。任何政治上要求提前普選的言論不算違法。你可以照樣不給,但我們可以照樣主張。只有大陸那種專制主義的司法制度,才會連鼓吹改變現有憲法條文的言論都往往當作顛覆罪。香港保皇黨就常常照抄這種專制主義司法觀念去指責民主運動,而部份民主派自己也往往因為浸透太多奴隸性而不敢堅持正義,所以我們必須在此重申:香港市民完全有權提出超出基本法規定的要求,實行提前普選!市民不想再等四年!
這種要求當然在政治上同現行的基本法衝突。那怎麼辦呢?是不是因此非要和特區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衝突到底不可呢?不是的。基本法又不是天條,當局是完全可以順應民意加以修改的。法律本來就應由人民代表按民意制訂和修改。這就像腳板和鞋子的關係一樣。只有鞋子遷就腳板,決沒有削足就履的道理。而消費者堅持前一點,不等於非要和鞋匠大打出手不可。鞋匠從善如流,不就解決了矛盾嗎?你們大官小官,都是公僕,你們從善如流修改基本法,不就行了嗎?
打破基本法的緊箍咒
基本法本來就壞透。按民主原則和民意修改基本法,這本來就不是甚麼激進口號。不要忘記,在回歸前,主流民主派不是口陳標榜九七後要大搞「修憲運動」嗎?當時甚至連保皇黨的陳婉嫻也說過九七後要「修改基本法」呢。好了,現在正好須要這樣做了,可是,這些民主派個個卻好像患了失憶症一樣,忘記自己過去的承諾,反而在此刻提醒人們要「按基本法辦事」!銀行家對於須要借貸的顧客,永遠都是「好天借傘,下雨收傘」。想不到政客們在對待民主要求時也完全模仿銀行家!
那些保守民主派可能會反駁:有權提出超過基本法規定的要求是一回事,策略上應不應該提又是另一回事。你們不止要提前普選,還要進一步提出修改基本法,這不是太激進嗎?不是超越中央底線嗎?不是招惹它翻臉和毀掉一國兩制嗎?所以呢,還是「見好就收」吧。要「與中央建立良性互動」,避免八九民運被鎮壓的覆轍啊。
這種論調耳熟能詳,因為保皇黨就是一直這樣唬嚇港人的。在七一之後,有個人大代表就發出嚴厲警告:你們想搞政變嗎?
但我們首先要問:你怎麼知道「中央底線」?早有人放風,說七月九日為廿三條立法也是「中央底線」,但結果這個「底線」給七一大遊行打破了,但天有塌下來嗎?沒有。或許……或許中央在這個問題上的底線就是沒有底線?或許……。其實瞎猜甚麼中央底線根本就是徒勞無益之舉。如果能從各種瞎猜中學到甚麼,就只有如下一點:由於所謂一國兩制的微妙形勢,除非香港爆發廣泛的暴力事件,否則中共高層往往有口難言;縱使最終要自己出面解畫,但談到真正在行動上干涉香港的自治權,這也是他們極力避免的。所以香港的民主運動的發展空間比大陸大許多。我們不珍惜和充份利用這個空間去爭取改革,反而總是處處以「中央底線」為活動前提,口將言而囁嚅,足將進而趦趄,這種民主派只配稱為官主派。真正的民主派應該急市民所急,大膽提出提前普選。
當然不是說我們不必講究策略。我們不應採取任何超出民主運動的實力的冒險主義行動,不應採取任何破壞性的暴力行為。只要守著這個策略底線,就能避免給予中共干預的藉口。至於奮鬥目標,要求提前普選,其實是很起碼的目標,我們不應放棄。
保守民主派自然是另一種路線:政治上不敢越基本法的雷池半步,同時盡力把群眾運動從街頭導向議會選舉。七九和七一三集會,主持人不斷慫恿市民為某某人參選而歡呼,本身就足以說明,他們雖然在參加七一遊行時半喜中也有半懼━━懼怕運動失控,但是接著,在撈取選票上卻完全是不遺餘力的。然而,在今後四年內,在任何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中,在每年七一紀念日中,對董建華政府忍無可忍的怒氣將會再次、三次爆發,因此提前普選的要求就更顯得迫切、因而更得人心,同時也更突顯那種甘心接受基本法緊箍咒的保守路線多麼違反人民利益。至於人民能否及時達到目的,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民從實際鬥爭中認清目標、鍛練鬥志,擺脫種種妥協投降的思想影響,頂天立地去爭取應有權利。
200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