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寧
《先驅》第70期,2003年(冬)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邵善波先生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明報》論壇版警告說,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民建聯,反而會破壞香港的民主發展,因為中央會覺得在選戰中「支持政府竟是票房毒藥,而獲選的既有與外國人、外地勢力勾結的,也有公開支持台獨的人。這樣的制度,加上社會上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絕對不是加快開放選舉的理由。」
邵文似乎論證了一種民間智慧:中央其實不反對全面直選立法會和普選行政長官,但條件是,必須保證民建聯和中央屬意的行政長官人選勝出。
邵文像是透露了玄機。根據這套邏輯,爭取2007年普選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會全面直選的人其實有捷徑可循。他們應該忍辱負重,先在選舉中一致投民建聯一票,在民調中也假扮全力支持董特首,以鬆懈中央戒心。當騙取中央全面開放選舉後,才在立會選舉中突然轉舦投票給民主派,或在行政長官選舉投楊森、余若薇、劉慧卿、梁耀宗、長毛等各路人馬一票,特區一夜間變天,讓中央領導人目瞪口呆。
如此妙計,將比「八月十五殺韃子」故事更驚天動地,想想也教人興奮。可惜,要實行卻超困難,結果可能比荒謬劇更荒謬。
首先,怎樣在二百萬選民中秘密散播計劃,讓民主派支持者知道,又恰好瞞過民建聯擁躉和中聯辦的耳目呢?如果讓前者知道,必然會反過來投民主黨一票,抵銷影響。讓中聯辦知道則後果更嚴重,中央會懂得正確閲讀選舉結果,例如,民建聯得票七成,其實是民主黨得票七成。
即使騙得中央全面開放選舉,民主派人士仍然未可安枕。因為這種「民主」是中央打賞的,隨時可以收回。為免激怒中央,民主派選民還是應該揣摩上意,永遠投民建聯和中央欽點的行政長官候選人一票。忍辱負重變成忍一輩子的辱,負一輩子的重。是否荒謬?
應用邵文的邏輯做生意。如果你是買家,認為一批貨價值50萬,但探悉對手希望賣70萬時,你應當不待對方開口,搶先主動出價70萬,甚至100萬,讓對方無話可說。這樣談生意的確會很順利,但這宗生意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有這種做生意方法嗎?有,根據「邵氏商業心理學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