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寧
《先驅》第72期,2004年(夏)
多年前,東華三院籌款晚會必備的重頭節目是已故慈善伶王新馬師曾義唱「萬惡淫為首」。新馬穿一身襤褸乞兒戲服,唱腔卻略帶不協調地非常嘹亮油滑:「好心啦,好心啦,可憐我呢個盲眼乞兒仔啦,真饑餓,確淒涼……」悲切二胡聲伴隨着純熟演出。偶爾新馬會有神來之筆,走到現場的名流紳商面前伸出道具乞兒缽,紳商隨即大樂,慷慨往缽中放下大鈔。
偶爾我會閃過一個念頭:如果紳商在街上遇上一個一身髒臭的乞兒,也會這麼慷慨善心?會不會掩鼻而去?晚會上的慷慨解囊會否夾雜了其他因素?例如捧名角的興奮?被稱為善長仁翁時的榮譽感?
但立即我又會察覺自己過份苛刻。退一萬步說即使這些紳商是沽名釣譽吧,以行善來沽名釣譽,即是價值觀中有「善」的地位。如果他們是「偽君子」,性質也與刻意鬆懈對方戒心以便擇肥而噬的陰險偽君子明顯不同。這種「偽君子」比擺明車馬的真小人可愛得多,因為他們既要維持「偽君子」的假面具,行事便不會肆無忌憚。真小人則完全毋須講道德良知,可以以醜為美以惡為善,「我是流氓我怕誰」?作惡理直氣壯。
有暴發戶愛踏着虎皮拍照以炫耀「威武」。月前惡疾身亡的台灣老醜富豪黃任中,愛炫耀自己手下的掘金娘子分成甚麼「丫環級」、「護士級」,自己會分配她們與友好上牀「公諸同好」。最近還有港商羅康瑞叫不滿人大釋法的港人不高興可以離開香港。這也是一種炫耀,潛台辭是紅頂商人有特殊地位,普通人要麼可以當順民,要麼離開香港。
相比這些赤裸裸的醜人醜行,即使是以行善炫耀,品格也不知高上多少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