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成
《先驅》第63期,2002年(春)
你是否相信一個小小的鋁罐,竟然是產自淹沒大量森林及農地、趕走大量村民並扭轉當地生態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最近,國際河網聯同巴西的反水壩組織發表報告,指出煉鋁業在近年全球大壩減建的趨勢底下,依然大力支持建造大壩,因而成為了大壩建造界的新盟友。我們作為消費者,應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就讓筆者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煉鋁業破壞河流生態?
事實上,煉鋁業是全球耗電量最高的工業之一,因此需要極廉價電力以維持運作。每年,生產鋁材耗用了至少250 GWh的電力,相當於全球能源消耗量的百分之二。根據綠色和平組織1992年的研究,在1990年全世界煉鋁工業需要差不多相等於全非洲的電量來將鋁礦變成鋁材。而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 watch Institute)則指出熔解一噸鋁所需的電量足以供應全美國家庭一年半之多。
自從五十年代以來,鋁生產量足足增長了十六倍,但也同時帶來大量的破壞性大壩工程,及採鋁煉鋁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今天,超過一半供應給煉鋁業的電力都是來自水力發電的。煉鋁業界不少都跟水壩建造者合作,自資興建大型水電站。這些私人水電站供應煉鋁業百分之十四的電力,其餘則來自聯網的水電站。這些水電站分別位處於非洲的加納、巴西及加拿大等國家。而且這種只為煉鋁業而建的水電站,預料陸續有來。
這些水電站事實上帶來了可怕的環境和社會災害。阿可桑布大壩(Akosombo)淹沒了加納百分之四的土地,強迫移民安置八萬人,以及引發大量水生疾病,包括血吸蟲病。而巴西的圖庫魯爾(Tucurui)大壩則強制遷出了二萬四千人,並引致亞馬遜森林被廣泛破壞,瘧疾個案大幅上升,及淹沒了二千四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加拿大的肯尼大壩(Kenney)則調走了百分之四十尼查可河的水流,因而大幅減少了魚獲,嚴重影響了原住民的生計。如果沒有煉鋁業的支持,這些水壩本來就是不能建成。
鋁罐知多少
根據容器循環再造研究所(Container Recycling Institute)人員的估計,在2000年,拿來生產鋁罐的能源,如果可以循環再造生產,省下的能源足以提供二百五十萬美國家庭的電力。換句話說,生產一個再造鋁罐省下的電力,足以供應一檯電腦三小時的電量。
所以生產再造鋁材是必須受到鼓勵的。現時再造鋁材佔美國供應量的百分之十四。利用再造鋁材除了可以節省能源,更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據美國環保處的估計,生產再造鋁的淨碳排放量比生產原鋁低四十倍之多。
煉鋁業的電費歷史上都獲得龐大的優惠,這些優惠甚至要由納稅人支付。根據1994年哥倫比亞研究公司的估計,在1986-1995年期間,供應美國西北部鋁廠的電力成本,比電力公司的收入多九億多美元。可見煉鋁業對電力需求極殷切。美國西北煉鋁公司趁最近西部的能源危機,牟取了可觀的利潤。當加州的能源危機爆發時,煉鋁公司立即停產,解僱數以千計員工,並將其輸出的電力賣給加州,賺取了數以百萬美元的利潤。換言之,煉鋁公司是在趁火打劫。
發展中國家成煉鋁業重要基地
為了減低成本,煉鋁業還在尋找新的生產基地,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很多發展中國家政府都希望煉鋁業來投資,並以豐厚的電費優惠作餌。其實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統計,自六十年代而來,全球發展中國家所佔的鋁生產量已經增加了一倍。1999年,另一份工業報告《鋁的經濟學》指出,雖然全球鋁材市場由於供應過剩而出現衰退,但是發展中國家卻成了鋁材出口量增加的主要地區。在1988至1997年間,亞洲國家出口的鋁材已增加了超過一倍,使亞洲及大洋洲出口的鋁材佔全球生產量的四分之一之多,其中中國是主要生產國。而拉丁美洲也佔了百分之十,美國及加拿大合共佔百分之二十八。
不過,煉鋁業並不是發展中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不二法門。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的專家便相信,發展金屬循環再造工業將會有更可觀的前景。他們指出提煉和製成原金屬是需要極大的能量,會引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短缺。相反,循環再造的過程相對簡單,成本較低,耗電較少,需要的投資因此也較少。在九十年代初,每年投入提煉一噸原鋁約需十萬美元,但循環再造同等重量的鋁材則只須五百美元。
推動減廢再造可保河流
由此可見,鋁的循環再造,甚至減少消耗,與河流生態關係重大。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年代,可以預見全球對鋁罐及其他鋁製品的需求也日增,新的煉鋁廠也乘勢增加,直接威脅全球的河流、大氣、自然資源及抑賴這些資源維生的人類社群。
煉鋁業破壞巴西亞馬遜原始森林
巴西的煉鋁業佔全國耗電量百分之八,舉足輕重,令國民開始關注到該工業與現時持續的能源危機的關係。從時刻受停電影響的憤怒用戶,以至主張改革國家能源體系的能源規劃人員,都認定煉鋁業及其他耗用大量能源的工業在未來數年有能力為國家節省電力。能源危機也促使跨國煉鋁公司推出其大型水電站計劃,以確保電力供應不受到外間影響。這些大壩將要建於亞馬遜森林地帶,威脅這個全球最大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現時在這個熱帶雨林最大的水壩是圖庫魯爾(Tucurui)大壩。這個水壩主要供應電力給兩個龐大的煉鋁廠。每座煉鋁廠每年生產約三十七萬公噸的鋁材。這兩個廠房二十四小時的不停運作便已耗用全國超過百分之三的能源。
這次能源危機已重新喚起巴西國內消除給煉鋁業電費優惠的訴求。巴西政府在八十年代跟這兩所煉鋁廠所簽訂的合約,訂明電費不會超過國際鋁價百分之二十。換言之,他們所付的電費只是每MWh十八美元,相等於當地居民電費約五分之一。巴西政府變相便為煉鋁業付出每年二億至四億美元的補貼。根據世界大壩委員會的研究,圖庫魯爾大壩的建設成本原本約需四十億美元,結果超支超過一倍,還沒有包括建設輸電網所要償付的利息。
巴西政府一度跟這些跨國煉鋁廠磋商,要求關閉工廠,減低電力負荷,可是基於政治壓力,能源規劃當局結果讓步。不過這種情勢已使鍊鋁業自建大壩,以維持甚至擴大產量。根據巴西鋁產協會的資料,業界已投資了十五億美元在大壩建設。其中一家鋁廠Alcoa更聲稱其會投資十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建設新的大壩。這些公司已在亞馬遜森林地帶的Tocantins河與Araguaia河流域,規劃了十四個大壩工程。一種工程更已進行了可行性評估,預料快將實施。
在亞馬遜地帶興建大壩,不單影響法定森林保護區的生態,更會影響到當地的原住民。其中一個大壩工程Serra Quebrada更會淹沒森林生態系統,需遷徙一萬四千人,影響漁民的生計及印第安人的土地。
引人關注的是,美洲開發銀行可能會資助這些大壩工程。當地的環保組織正積極開展行動,趁這個能源危機,喚醒人民關注煉鋁業為國家帶來的影響,並呼籲政府停止向這類工業提供電費補貼。
誰在阻礙鋁回收再造業發展?
近年美國的鋁回收率有下滑之勢。儘管美國鋁業協會訂定了全國回收率為百分之七十五,近幾年多處地方的回收率卻正在下滑,從1992年最高的百分之六十五,下降至2000年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五。根據容器循環再造研究所調查,1999年便有450億個鋁罐棄置在掩埋場或被焚化。相比起瑞典和日本分別超過八成及七成的回收率,美國現在所浪費的鋁材竟比十年前還要增加。
其實,近年美國對鋁罐的需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仍是維持高水平。單在2000年,美國便購入了一千億個鋁罐。調查人員指出,除了由於美國人對罐裝飲品需求增加、外出用膳時間增加及宣傳循環再造的經費減少以外,很多地方還沒有循環再造的基建配合,因此很多鋁罐都沒有回收。
自從前蘇聯解體,俄羅斯急須大量出口鋁材套現,使全球煉鋁業面臨供過於求的情況,因而同時壓低再造鋁材的價格,減低了市場收購鋁罐的意欲。為了保持利潤,跨國企業更不惜放棄原定的擴大循環回收計劃。一些推動社會良知的投資公司,例如Trillium Asset Management及Domini Social Investments,便聯同合共持有五千萬美元股票的投資者,動議要求可口可樂公司於2005年4月前,達致百分之八十的鋁回收率。可是該動議最終被否決。美國基層循環再造網絡(Grass RootsRecycling Network)便發起行動,推動兩大可樂公司-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達致高的鋁回收率。他們指出可口可樂公司每小時浪費了二百萬個汽水樽及罐。
Ademir Alfeu Federicci,人稱“Dema",是一名反對亞馬遜森林大壩的活躍人士,於2001年8月25日被兩名男子殺害,終年36歲。當地警方說他是被劫殺。他協助組織當地社群及工會反對水壩工程,控訴政府貪污腐敗,致力推動其他可行方案。
你可以做什麼?
身體力行,支持『零廢物』目標,支持回收再造,轉移煉鋁工人到回收再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根據多個就回收再造業的研究,都指出回收再造業比原材料生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抑制煉鋁業的發展同時,可以完善地安排工人轉移到回收再造業。
要求政府介入市場以刺激回收率:提高容器按金,擴大回收網,硬性要求廠商回收容器及減少對煉鋁業的優惠等。
要求飲品製造商回收再造鋁罐
寫信給亞馬遜流域的大壩建造者,停建大壩。要求巴西政府撤銷對煉鋁業的電費優惠。詳情:
http://www.irn.org/programs/latamerica/index.asp?id=011127.aluminiumpr.html
原文刊載於《世界河流評論》,2001年10月,第16期第5號©2001國際河網,版權所有。原題目是《支持鋁罐回收業可抑制河流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