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第63期,2002年(春)
編者的話
東北的上空傳來幾聲春雷。這是大慶油田工人和遼陽工人的怒吼。近年來,「改革」越是深化,就越多大型國企變成完全資本主義式的企業,也就是一方面拼命在海內外上市,實行局部私有化,另一方面則大力推行瘦身裁員,以便「提高競爭力」。石油業便是這樣。於是,兩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與中國石油公司(大慶油田的母公司)就競相裁員,買斷工人工齡。另一方面,它們又努力在紐約、香港上市,以便在海外集資。但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要令海外股東相信國企從此再也不會以職工利益為念,相反,只會一心為資本家利益謀福利。怎樣令海外股東放心呢?答案是:裁員!尤其因為中共急於參加世貿,所以近年來不斷向外資拋媚眼,大力向外國氣油及石化產品開放中國市場。近一兩年,氣油、潤滑油及液化氣市場,外國產品已經分別佔了中國市場的20%、25%及50%。合成樹酯及合成橡膠更分別達到52%及44%。對於自己一手造成的苦果,中共的對策不是檢討那種放棄經濟自主權的荒唐政策,而是加緊把苦果向千萬職工轉嫁:裁員!中石化董事長李毅中表示,中石化員工超過一百萬,這數字令他感到羞恥。(2002年2月16日信報)為了一雪這個奇恥大辱,他就裁員21萬人。難怪當日的記者接著寫道:「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其實這對高級幹部也是絕好消息,因為石油管理局的頭兒們可以幾十萬幾十萬的分錢。
西諺云:甲之美肴,乙之毒葯。對投資者是好消息,對工人卻是壞消息。但是各地工人並沒有坐以待斃。近年來各地工人早已出現零散的鬥爭。大慶工人去年底也已經發生過抗議。但只有在今次,抗議行動的水平才有了顯著的提高。從3月1日起,大慶幾萬工人已經連續4個星期圍堵石油管理公司,抗議局方在買斷工齡後違約取消取暖費及其他應有福利。但這次行動的特點不僅在人數和耐力,而且在於工人━━幾萬工人━━要成立自己的臨時工會。有關具體情況仍有待了解,而且在當局的拖延策略下能否真正發展為獨立工會運動也未可知,可是,開始作這方面努力━━這已經值得注意了。其次,這次行動不僅有工人參與,而且包括基層幹部,因為後者也大批買斷了工齡。在韓東方的訪問中,有個工會幹部用「資方的工會」來形容官方工會,用「工人的工會」來形容那個「大慶石油管理局買斷工齡職工臨時工會委員會」。這實在一針見血!這說明工人已經不僅看穿了官方工會的鷹犬角色,而且說明工人對於中國石油公司的資產階級性質已經沒有懷疑了。
當華盛頓郵報訪問中油公司的一位董事對工人的要求的看法時,他答:
「這真是個兩難局面。如果政府要我們向工人讓步,我們的股東就會很憤怒。但如果我們照原定計劃推行改革,結果只會帶來更多動亂。」
「我們的股東就會很憤怒。」不過,工人更憤怒。憤怒的是中國的所謂改革開放,說穿了不過是一種劫貧濟富的把戲。到今天為止,大慶工人的行動還在繼續。不論暫時成敗怎樣,這次行動可能已經預兆著越來越多工人覺悟到自我組織起來的必要了。
到今天(3月28日),大慶工人已經連續抗議了四個星期。據我們初步獲得的消息,25號那天大慶石油管理公司在鐵人廣場上廣播說今年不用繳交取暖費。這表明當局已經感到非作一點兒讓步不行了。但工人也不傻。他們問:今年不交,明年呢?所以工人還是繼續抗議。不過,當局已經開始大批秘密抓人,人數不詳,但多少已經發生威嚇作用。27號當日抗議人數只有一千。但一時的威嚇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工人也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力量。有位職工說,現在絕大多數人并沒到揭不開鍋的程度,爭的也不是一時之利,而是長久的待遇,所以大家支持得住。他說,89年學生運動夭折了,我覺得我們夭折不了。事實上,他們都是幾十年的油田業務骨幹,非常熟悉油田運作,在職職工也同情他們,所以有足夠能力完全癱瘓油田生產。這就是他們的力量所在。
另一方面,遼陽市又有六個工廠聯合起來抗議領導貪污、導致工廠破產,而且很快發展為廿個工廠工人的聯合。這事件同樣值得注意,因為這種跨廠聯合過去很少。據說示威工人還要求罷免遼陽市人大主任,因為人大代表根本不能代表人民。這種政治性要求也是很大膽的。
大慶工人和遼陽工人的行動可說是各有千秋,因此我們搜集及輯錄了九篇文章以饗讀者。
2002年3月28日
分類: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