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

資本主義與人權

陳敬慈(《全球化監察》編輯)

《先驅》第60期,2001年(夏)

維多利亞港煙火燦爛﹐掩飾不了灣仔街頭十步一崗的森嚴和緊張﹔示威區離會場很遠﹐受傷的示威者憤怒的吶喊仍然震撼人心。在這個越來越充滿暴戾和衝突的城市裡﹐任何粉飾太平的企圖都必然徒勞。

獨裁的共產政權對人權的踐踏世所共知。江澤民的到來引起法輪功學員﹑支持民運團體的抗議早為港人所熟悉﹐也標誌著資本主義的香港比起“社會主義”的中國更能保障人權和自由。曾幾何時﹐部份支持民主者多麼希望中國早日融入資本主義﹐因為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資本主義能保障人權和自由。直到今天﹐自由派知識分子仍然預期中國入世是和平演變的延續﹐入世後的中國必然走向資本主義﹐走向民主﹑自由和人權。

是的﹐中國已走向資本主義﹐全球財富論壇正是中國“共產政權”與西方資本主義的核心扣得最緊的一刻。七百多位最有權勢的跨國資本家和內地政要雲集在經濟最自由的香港﹐共同策劃亞洲和中國的未來。然而﹐嚴峻的事實顯示﹐我們毫無理由相信﹐資本主義的前景能為中國和香港帶來民主﹑自由和人權。事實上﹐資本主義在今天的發展﹐已展現出破壞民主和人權的傾向。

我們不能解釋為什麼警方要動用遠遠多於回歸典禮的警力和保安措施去保護一個非政府論壇﹐不明白警方的造勢為何那麼高姿態。但可以肯定的是﹐那雙鉗住支聯會司機頭顱的手﹑年輕示威者身上血跡斑斑的傷痕﹐以及被一群警員制伏在地面時發出的“救命”吶喊﹐是我們陌生而又熟悉的﹐它標誌著一個新時期的來臨。陌生是因為警方的血腥和暴力前所罕見﹔熟悉是因為在西雅圖﹑在倫敦﹑在墨爾本﹑在魁北克省﹐在資本主義權貴聚集的類似場合﹐警察也用類似的手法對待示威者。不同的是﹐香港的示威者﹐論人數﹑論手法﹑論訴求﹐都溫和得多。即使如此﹐會展中心內的資本主義精英也不可能支持港人民主和人權的訴求。

資本主義今天的反民主﹑反人權有其歷史背景和內在邏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面對共產陣營的挑戰﹐資本主義的保守勢力向社會民主主義和其他改良思想妥協﹐多實行福利國家政策和較為廣泛的政治人權保障﹐產生了資本主義遠較共產陣營優越的局面。這也是香港人在80年代初要求“一國兩制”﹐要求保留資本主義制度的原因。然而﹐70年代開始的經濟危機令資本主義的保守勢力重新抬頭﹐人們稱之為新保守主義。1990年冷戰結束後﹐失去共產威脅的西方全面右傾﹐新保守主義一時似乎所向披靡。新保守主義復原18世紀前的共和思想和古典自由主義。前者提倡權威和精英統治﹐強調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反對直接民主和參與式民主﹐高呼“民主的危機”﹔後者提倡小政府﹑大市場﹐主張自由貿易﹐聲稱一切交由市場調節就能使人人受益。香港政府向來是保守主義實踐者﹐回歸後民主的倒退﹑公營事業的外判化﹑社會福利開支的減少廣為市民大眾所詬病﹐卻十分符合會展中心的資本家們的胃口。

新保守主義之所以攻擊福利政策﹐維護大財團利益的政府之所以用越來越粗暴的手法對待示威者﹐是因為人權﹑民主和自由與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相矛盾。資本主義視私有產權和市場規律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人的生存權。福利政策令人人都得於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發展自我﹐是為了保障人權和自由﹔示威者提倡合理的財富分配﹐要求限制資本對勞工的剝削和對環境的破壞﹐是追求經濟領域的民主。雖然人權﹑民主和自由的概念曾經被當作攻擊共產政權的武器而被資本主義政府推廣﹔在新的歷史時期裡﹐卻已經成為了阻礙資本主義擴張的力量而被壓制。資本主義不能帶來人權﹑民主和自由﹐中國和香港應該重新探索一條新的路。

200159

分類:第60期, 政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