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

老人院舍外判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譚亮英

《先驅》第59期,2001年(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資助機構繼推行「資源增值」、「一筆過撥款」等「假改革」後,政府現在又打算把老人院舍外判。在27日衛生福利局的小組會議上,提出計劃將新財政年度開辦的6間政府資助老人院舍作「競爭性投標」,即是用價低者得的辦法把老人院舍外判出去,私人公司也可以投標承辦,合約為期5年。

成功標準 彼此各異

政府說前一段時間外判老人家居照顧和送飯服務搞得「很成功」,所以今次打算把外判推廣。而且,政府已聘請顧問公司研究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幼兒園等其他服務外判,而且每35年重新競投一次。

政府憑什麼說外判成功呢?社署一份評估報告說,外判老人家居照顧和送飯服務比未外判前為政府節省了兩成開支,所以說是成功。我們卻不這樣認為。我們對是否成功所持的標準壓根兒和社署的不同。

送飯外判 苦了長者

首先,判斷一項福利服務是否成功,應該看它能否滿足服務使用者的需要,而不是看它是否能省錢。因為,如果一項服務外判後變得能省錢,往往只是因為它大舉裁員及降低員工待遇,或是提高服務價格,或是降低服務質素,或是三者齊備。

以外判老人家居照顧和送飯服務為例,根據起居照顧員及家務助理員協會去年5月的一次調查顯示,大部份接受服務的長者覺得外判後出現經常更換人手及跟進不足、不能提供緊急服務、以「用者自付」的理由提高專車陪診服務收費等問題;另一方面,有參與競投的機構為了中標,以剝削員工工資待遇和聘請散工來降低成本,起居照顧員的工資由9000多元(跟公務員薪級表掛鉤)減至5500元。可見,社署的所謂「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犧牲長者和員工利益之上的。

剝削基層 高層自肥

其次,外判福利服務是否一定能夠降低成本?一位英國學者曾對英國福利服務十多年來外判化私營化的經驗作過研究,發現服務外判後總成本比起外判前(維持公營)不會節省很多,但如果把成本分為「行政費成本」(策劃、文件、管理費之類)和「實際提供服務成本」(活動開支、藥物、員工工資之類)兩類,則外判前的「行政費成本」低而「實際提供服務成本」高,外判後的「行政費成本」變高而「實際提供服務成本」變低。(資料來源自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張超雄博士一次演講,特此註明)這項研究說明什麼呢?1.外判服務不一定能省錢2.外判後資源從服務使用者和基層員工轉移到管理階層。如果香港全面推行福利服務外判,難保不會出現上述英國的情況。

利潤掛帥 摧毀福利

最後,從根本上說,福利服務是人的服務,不是一盤生意。它應該而且只能按大眾的需要提供,而不能按照利潤或「成本效益」、「是否省錢」的原則提供。正因為私人公司以賺錢為目的,是利潤掛帥,所以我們反對政府老人院舍讓私人公司參與競投,也反對老人院舍外判化。我們有理由懷疑,社署的做法是為私營安老院集團製造賺大錢的機會,是加快社會福利私營化的重要一步。

再不抵抗 必輸無疑

總之,政府把安老院舍外判只會方便政府推卸對福利事業的承擔,把社會福利商營化,同時犧牲長者和界內同工的利益。這次,贏家不一定是政府,因為俗語說搬起石頭擲自已的腳──惡政早晚會激起更大反感。財團一定是贏家,因為見到無限的商機。我們員工呢?老實說,再不抵抗就一定是輸家。

2001228

分類:第59期, 政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