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
《先驅》第62期,2001年(冬)
首先解釋一下為甚麼重版這本六十多年前出版的關於蘇聯的書。
不久之前,世界主流輿論曾把那即將來臨的21世紀吹捧為永久繁榮而且和平、自由的新世紀。他們說,20世紀裡最大的社會禍害(經濟蕭條、世界大戰、共產主義)都已成過去,將不再出現。但是今天,新世紀的頭一年還沒有過完,不但各地反對所謂全球化的經濟新秩序的群眾示威一浪接一浪,而且全球經濟衰退的局面已經確定形成,有關復甦的預測一再推遲。在無限自由的金權的支配下,大多數人民不但沒有機會自由發展,連維持健康又不失體面的起碼的生活都越來越無保障。9月11日以後,人民的痛苦再增加一項,就是反美的恐怖主義與美國的恐怖報復之間的交戰。這樣的世界形勢促使越來越多有學問的人相信:社會(共產)主義革命並未成為歷史陳跡,人民還會重新起來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嘗試創建一種廢除了階級和剝削、真正讓人人都能夠自由發展的平等社會。無論如何,人類到底有沒有新的出路,以及出路在哪裡,總是值得繼續研究的問題。在這研究中,過去人民同類奮鬥的經驗,尤其是像俄國社會主義大革命的成功與失敗這麼重大的歷史經驗,自然必須十分重視。因此我們把這本研究俄國(蘇聯)經驗的很重要的書修訂譯文,重新出版。
在許許多多研究蘇聯的書之中,這本書特別值得注意,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這書對蘇聯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成一派而且經得起歷史考驗的見解。第二,作者托洛茨基(1879-1940)不但是俄國革命與蘇聯的研究者,而且是主要的實際締造者之一。
在蘇聯崩潰已有十年的今天,人們很容易覺得它的崩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一直到戈爾巴喬夫上台實行改革的頭幾年,世界上預見到蘇聯即將崩潰或者蛻化變質的人,還是絕無僅有。連一直不遺餘力去促使蘇聯倒台的美國政府領袖和高級顧問們,也對倒台來得這麼快而且採取那種內部塌陷的方式深感意外。在更早的年代,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直到80年代初,許多並不擁護蘇聯統治者的學者專家們,甚至以為蘇聯式的制度會推廣到全世界,或者跟資本主義制度長期共存之後互相「趨同」,融合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但是托洛茨基從上世紀20年代中期起,已經指出:蘇聯的制度只是一種過渡性的制度,如果不能迅速得到經濟上先進的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來支持,就無法避免倒退回資本主義;而蘇聯日益嚴重的官僚主義化,正是促成這種倒退的巨大因素。到了30年代中期,蘇聯計劃經濟的巨大成就,跟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形成明顯的反差,蘇聯的聲望在西方工人和開明進步的知識份子裡面大大提高,湧現了大批所謂蘇聯之友,出版許多著作介紹和頌揚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就。也在那時出版的《被背叛的革命》與眾不同,把蘇聯真實的成就和那些違背社會主義原則的醜惡的情況和趨勢兩方面同時指出,特別指出並且解釋下述幾個要點。
第一,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所有主要的社會主義思想家所想像的那種和諧、進步的制度)還沒有在蘇聯實現。生產資料的國有化,只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起點,而不是完成。國家機關的消亡才是社會主義實現的明確標誌。
第二,在單獨一國之內根本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最多只能為社會主義奠定若干基礎;社會主義只有在全世界才可能實現。
第三,蘇聯共產黨的官僚專制政權,雖然在基本上還保衛著過去革命所造成的社會制度,但同時不斷敗壞這個制度,助長新的社會矛盾,破壞工人階級自覺的奮鬥力量,所以成為蘇聯內部阻擋社會主義道路的最大障礙。不推翻官僚專制政權,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社會主義。
第四,蘇聯共產黨官僚統治層的本性,是要取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恢復資本主義的。它只因為害怕剌激起工人階級的政治革命,所以當時還不敢實行資本主義的復辟。後來的歷史事實,充份証明了托洛茨基的見解多麼正確。
共產主義失敗了嗎?
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的中期開始,人們普遍認為蘇聯就是實踐共產主義(馬克思派的社會主義)的典型。由這種見解出發,許多革命者就以當時的蘇聯制度為師,而反對共產主義者就把蘇聯的種種弊害當作共產主義(至少是列寧派)的錯誤和罪惡來攻擊,最近十年來更把蘇聯的倒台作為共產主義徹底失敗的最大証據。其實,只要稍微認真地研究一下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就知道這是極大的誤解(倘若不是故意曲解的話)。托洛茨基(他可以和列寧﹝1870-1924﹞並列為俄國革命和早期蘇聯的二大領袖之一)是最早指出蘇聯共產黨的墮落(從工人階級的革命黨變成極權主義的官僚統治黨),並且對這個演變作出理論的分析,同時又對它進行實際政治反對的人。他關於這方面的著作很多,而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我們現在重版的這本書。這書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共產主義革命路線的真相,明白它和代表蘇聯官僚專政的斯大林主義(毛澤東思想也是其中一個變種)怎樣根本不一樣。關心勞動人民的出路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前途的讀者,可以從這本書得到很大的啟發,尤其是可以了解到:蘇聯的倒台只能証明斯大林主義行不通,決不能証明共產主義革命路線行不通。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主義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趨勢中得出共產主義結論的。他們完全了解,而且比任何人更鮮明地描寫了資本主義偉大的進步作用,但同時也看出這進步作用的限度。資本主義在大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進步以及各方面的文明進步的同時,又使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民(尤其是無產階級)陷入相對貧困(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同時欠缺生活保障。而且,生產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後,繼續發展的潛能就越來越受到制度的阻礙而不能發揮了。於是出現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大規模失業、爭奪市場的戰爭等等──總而言之,無產階級和一般勞動人民陷入極大的痛若。飽受這種痛苦的人民遲早會了解這種痛苦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的矛盾,因而會起來推翻這種制度,創建全民共同富裕、真正自由平等、「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從來不曾在單一國家的範圍內穩固發展,只有在廣泛而密切的國際經濟交往中才確立起來。所以比資本主義更進步的未來的共產主義制度,自然也只能在全世界的範圍上成立。但是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不可能一下子就實現,而必須經過一個過渡時代逐步完成。連這個轉變的第一步,那就是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一切勞動人民的政權(簡稱為工人國家或工農國家),也不可能一下子在全世界實現,各國革命一定有先有後。這樣,從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國家成立,到共產主義制度真正實現,就一定是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段過渡時期裡,人類要解決許多複雜的、前所未有的問題。關於這些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只提出了很簡單的、屬於基本方向性的意見,而沒有詳細的分析和具體的建議。他們認為這些問題只能到時根據具體情況由勞動人民自己去解決。他們根本不相信可以預先設計好實現共產主義的整套方案,更不以為工人國家一旦成立就必定能夠一直發展下去,完成共產主義事業。他們的理論反而確實預計到共產主義革命有反覆進退和成敗交替。所以,把蘇聯等最早一批工人國家的失敗當作共產主義根本失敗的証據,是站不住的。真理其實在反方面。今天生產技術已經達到那麼驚人的進步,同時資本主義制度又真正征服了全世界,連一度失掉的地區(那些共產黨統治的工人國家)也收復了,但是大多數人民的生活不是更好,而是更不安定,更痛苦。不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生活困苦,連經濟繁榮時期裡的生活也難免貧困和不穩。雖然群眾還沒有採取共產主義的革命的道路,但是已經越來越明顯而且大規模地表示反對資本主義的現狀了。這不是恰好証明共產主義理論所指出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和歷史發展趨勢是正確嗎?
第一個能夠穩定下來而且有明確的共產主義目標的無產階級政權是在俄國成立的,但俄國屬於資本主義世界裡比較落後(欠發達)的國家,所以俄國(蘇聯)的共產主義事業遇到的困難特別大。它在真正建設共產主義制度之前,必須首先在經濟和文化水平上趕緊追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否則它的工人政權就不能長久生存。俄國共產黨本來以為共產主義革命會很快擴展到歐洲的先進國家,但是這個希望落空了,於是蘇聯陷於長期孤立。在孤立中很快出現了一個新的(過去沒有人充份考慮到的)問題,那就是國家機關和執政的共產黨(二者實際上互相纏結起來,很難分辨了)的官僚主義化。黨國本來應該是共產主義事業的領導力量。官僚主義的毛病使這領導作用大打折扣(犯了許多錯誤,其中有很嚴重的錯誤),然後很快更使黨國根本蛻變成為官僚的機關:不再努力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和建設社會主義,而是自覺地維護和擴大官僚本身的特權了。列寧很早就感受到官僚主義的嚴重威脅,但由於早死而沒有親眼見到黨國在本質上的官僚化。托洛茨基眼見了黨國的墮落變質,而且成為官僚反動的首要敵人,不久就被他們打倒。但同時托洛茨基也形成了關於工人政權(尤其是在落後國家的環境裡)的兩重性和官僚化的理論。這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共產主義理論的重要補充,在《被背叛的革命》這書中有系統的說明。這理論的內容要點,除了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的之外,還有幾點需要簡單介紹和預先說明一下。
國家消亡的理論
這本書有許多地方談到國家的消亡(死亡)的問題。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了方便不大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的讀者,這裡說明一下。所謂國家消亡,不是指廢除國界,世界一家,而是指國家機關這一套階級統治的工具消失了。馬克思主義指出,國家機關(就是政府官員、軍隊、警察、法院、監獄等整套東西)不是人類社會在任何時代都有的,而是社會分裂為階級之後,為了實行一個階級對其他階級的統治才成立的。即使在號稱為平等、自由、民主的社會(例如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形式上國家權力來自全體人民授權,一切國家機關最後都要向人民負責,但只要社會還有階級差別,實際上國家權力也是操持在某一階級的手上,是壓迫(統治)其他階級的工具。所以到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階級差別消失了,國家機關自然也要因為沒有需要而消亡了。也只有到了那時,國家才能夠消亡。那時候,社會上的物資非常豐裕,可以滿足人人的合理需要,而一般人都有很好的教養,不會自私自利或貪得無厭,也不會使用暴力跟別人爭鬥。即使有極少數的例外情況,也可以靠有關的人或者湊巧在場的普通公民用集體力量來處理,而不需要設置專職人員(官僚軍警等)來維持社會秩序。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真能實現嗎?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那是另一個問題,大有辯論的餘地。但如果你一面自稱相信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一面又說在階級消失了之後還有必要保存國家,甚至還要加強專政,那就是自打嘴巴,胡說八道。托洛茨基在這本書裡正是這樣揭露了斯大林派官僚的謬論及其根源。
知道了「國家」的含義是這樣,也就容易明白為甚麼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所需要的國家不是普通的、本來意義上的國家,而是特種的、一成立就開始消亡的國家。因為,國家向來是少數人用來永久壓迫大多數人的工具,而無產階級所需要的卻是大多數人(勞動人民)暫時壓迫少數人(剛被打倒的剝削者)的工具。少數人為了壓迫大多數人,必須有一套脫離群眾、高高在上而且特別武裝起來的國家機關。但是大多數人為了鎮壓剛被打倒的少數剝削者,卻可以由群眾自己來執行,不需要那套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特殊機關。這點雖然不是勞動人民奪取政權後一下子就完全做得到的。但一開始就必須採取種種辦法向這目標前進。辦法包括:所有主要官員都由勞動人民選舉產生,隨時可以由群眾撤換,官員的工資跟一般工人相等,立法權與行政權合一,盡量讓所有勞動人民都能夠監督並有機會直接參與政府的工作,在軍隊與生產單位和工農群眾組織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繫,積極發展民兵制,逐步取代常備軍,等等。正因為這樣,所以說工人國家是一成立就開始消亡的國家。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防止官員們變成騎在勞動人民頭上的官僚,篡奪勞動人民的權力,阻止共產主義的實現。
墮落的工人國家
俄國革命後所建立的蘇維埃政權,本是按照上述原則組成的。但是由於內外環境的不利,很快就發生官僚主義的墮落。從1923年起,官僚反動派(托洛茨基借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名詞,稱他們為熱月反動派)已經在黨國裡面成為支配力量,一步步打擊和清除堅持革命路線的左派(托派)反對派,終於形成斯大林(1879-1953)的獨裁政權。這政權專制殘暴的程度,比起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和法西斯政權也有過之,無不及。這時候,在政治平面上,蘇聯政權已經不是無產階級的政權,而是官僚層壓迫無產階級的政權了。但是,在社會經濟平面上,官僚政權仍舊維持著無產階級革命所創建的國有財產(反資本主義)的制度,而且大力推進經濟建設。因此托洛茨基把那時的蘇聯定性為墮落(官僚主義變態)的工人國家。《被背叛的革命》這本書,就是探討這個墮落工人國家怎樣形成,有哪些主要特點,在世界歷史上佔甚麼地位,有怎樣的前途,以及社會主義革命者應當對它採取甚麼態度的專著。可以說,這是社會主義革命第一次大規模實踐的初步總結,特別可以說是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的續篇。
毛澤東時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過去受共產黨統治的東歐各國,基本上都是模仿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制度,所以它們都屬於官僚專制的變態的工人國家。托洛茨基關於墮落後的蘇聯的分析,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這些國家的成敗和演變。當然,反過來,這些國家(還有古巴、朝鮮、越南等國)的經驗,也可以用來補充和修訂托洛茨基的分析。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斯大林主義盛極一時的世界性擴張,表明世界反資本主義運動的實際發展比托洛茨基所預見到的更為曲折複雜。不過,到了八十年代末,那些變態工人國家的官僚統治層紛紛親手實行資本主義復辟,終歸証明了托洛茨基所指出的根本的發展方向是對的。如果不接受托洛茨基這方面的貢獻,恐怕今後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很難有順利的發展。
這書的中譯本在1939年初次出版。原譯文有些地方不大準確,有些用語也和現在所通行的不一致。這次修訂,只求盡量準確表達作者的原意,並不打算修改所有比較陳舊的詞語。原譯和這次校訂所根據的,都是英文本。
為了讓更多只想初步淺嘗的讀者認識一下這本書,我們先出版這個節選本。全書有十一章,外加著者的導言和兩個附錄。這裡選了其中六章和導言,約佔全書篇幅四成多一點。如果想充分了解托洛茨基的見解,自然要讀全書。
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