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點
《先驅》第53期,1999年8月
菲律賓共產黨多年來一直是菲律賓最有影響的左翼團體。但自從1986年「人民革命」以來,它一直處於劇烈內部鬥爭,並在1993年產生大分裂。去年五月,部份離開菲律賓的黨員成立了革命工人黨及革命工人軍。《國際觀點》最近訪問了該黨政治局成員Pedro Sikatuna。我們翻譯這個訪問時略加刪節。
這兒扼要介紹一下分裂的前因後果是必要的。菲共一向奉行毛澤東主義的路線:建立以農民為主的游擊隊以從事「長期的人民戰爭」;農村包圍城市;各種鬥爭陣線都要服從武裝鬥爭的路線;黨的一元化領導,意思是黨外無黨,黨內無派━━黨內不同意見者不可組成派別,黨外也不可以再有其他黨自稱代表工農。此外,菲共亦模仿毛澤東對中國的性質的分析,認為菲律賓也是「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所以革命要分為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
菲共路線受到的最大考驗是1986年的「人民革命」。馬可斯的長期獨裁終於引發了人民的全面反抗,迫使馬可斯舉行大選。阿基諾夫人為代表的自由派資產階級乘勢參選。這時的菲共卻囿於「農村包圍城市」的思維,號召杯葛大選。結果是它自陷孤立,從此不論是黨還是它的武裝部隊━━新人民軍━━都走向低潮。事後菲共刊物承認杯葛是錯誤的,但是認為基本路線沒錯。許多黨員對黨輕率錯過人民革命大為不滿,要求黨內民主及檢討錯誤。菲共領袖西崇寫了一份文件,叫做《重申我們的基本原則及糾正錯誤》,認為毛澤東主義的路線仍然有效並號召開除反對者。從此他們被稱為「重申派」。另一方面,那些開始質疑原有路線的則被稱為反對派。反對派的意見並不統一。爭論不斷深入,涉及一切最重大的關係,例如:武裝鬥爭與政治鬥爭;改良與革命;合法鬥爭與地下鬥爭;黨與群眾;黨內民主與集中。此外還涉及究竟菲律賓是「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還是「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問題,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等。1989年柏林圍牆崩潰後,反對派更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斯大林主義的模式。
爭論的內容是豐富的,但是不夠充份,也不健康。這是因為菲共秉承斯大林主義的共產黨的不容民主討論的作風。任何異見很容易被打為修正主義者。事實上,菲共最近一次的代表大會已經是31年前的事了。不經常召開代表大會去解決紛爭及決定黨路線是共產黨的特點。但此次論爭實在太激烈。反對派要求召開代表大會,但被拒絕。1993年,四個地區組織及三個全國機構宣佈獨立。1998年5月,幾個大反對派聯合組成了革命工人黨,並將其轄下的游擊隊改編為革命工人軍。這個新黨的主要根據地在呂宋島及棉蘭老島。據說新黨有二千黨員,四千支持者。革命工人黨最近向第四國際申請成為觀察員。這篇訪問有助大家了解有關爭論及新黨的情況。
━━本刊資料室
□問■答
□目前菲律賓是否真正有了民主空間?
■警察及軍隊不再可以肆無忌憚地橫行。這些改善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人民鬥爭得來的。但我們深信情況可以變得很快。如果危機加深,現有制度中自然會有人毫不猶疑地把鎮壓升級。所以我們黨保持地下狀態。
□為什麼你們那麼強調在農村及城市貧民中建立社區組織?
■黨與群眾組織的關係是其中兩個複雜的新問題。我們不想像過去菲共那樣控制及支配群眾組織。但我們又該如何恰如其份地領導和影響他們?我們所知道的就是,若果取得國家權力,我們須建立一些雛型組織以便將來可以起蘇維埃(工人代表會議)的作用。在取得權力之前,我們便要創立一些組織以便達到目的。這是新思維的一部份,也是同毛澤東主義時代告別的新時期的開始,我們還沒有完成這個路程,但現在我們知道怎樣邁上新階段。
□是怎樣的新思維?
■我們是毛派傳統的過來人。現在,許多理論問題仍在摸索。我們對巴西革命者幫助建立的工人黨的經驗很有興趣,尤其是他們在地方政府的工作經驗有興趣。不過,積習難返。在黨員中仍有這樣的想法:任何新鮮主意都須要首先由領導機構研究過,才輪到由黨員討論,據說這才能正確引導黨員。這個新黨是由幾個不同的反對毛澤東主義的派別組成,所以我們的建黨要付出很大努力。當前急務是在新計劃上團結一致。我們知道黨內民主與爭論才是確保團結之最好方法。但付諸實踐委實不易。
□怎樣不易?
■這是一個痛苦過程,但我想現在來得比較容易。最難的事情是按照新思維去重新解釋菲律賓的情況。我們認為菲律賓處於一種很不平衡的發展階段,反映某種特別的落後資本主義,但有些同志仍未把握這種與毛派的所謂「半封建」模式大不相同的理論在綱領上有何現實意義。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這個新綱領是包含這樣的立場,即有必要超越反帝及爭取民主的口號,有必要提出過渡要求。
我認為革命工人黨比其他離開了菲共的流派走得更前。以馬尼拉為基地的Popoy Layman的一派只把工人運動理解為工會運動。人們對他們的印象是他們不視貧農為真正工人。我們所謂工人階級則包括工業工人、服務業工人,半無產階級、城市貧民及鄉村貧農,以及農村其他半無產者。
□大家都是前菲共黨員,但凡出現爭論,似乎比較容易變得有點教條主義……
■不幸的是有些同志是過份沉迷於理論,要把一切東西都硬塞進表面上是乾淨利落的概念中去。比如,我們曾經有過一個爭論:究竟農民是否分化為不同階級立場,我們又是否應當維持一個單一的農民組織。我的意見是土地問題把農民階級團結起來,不管其中的表現形式是關乎土地改革,是灌溉的紛爭,還是種植園主不付工資。Lumad(土著)為其祖先土地而鬥爭也是農民問題。只有歷史才能告訴我們哪一種戰略、戰術及組織方式才是最合適的。所以我們要少點教條主義,要注重實際,而不是無休止的爭論。
□革命工人黨成立已一年,你是否滿意一年來的進展?
■去年八月的成立大會是一大成就,我們不僅成立新黨,而且這次大會還是菲國革命者之間長久以來第一次進行那麼徹底、那麼民主的討論。菲共自1968年以來都未曾開過一次代表大會呢!我們仍在鞏固新組織,有很多組織工作要做。但建黨基本上是一個意識形態及政治問題,而非組織問題。
□菲共組織很不民主。但你們的黨又如何?
■新章程包括了黨內派別組織(factions)的權利。我個人是反對這點的,因為組織派別應視為最後手段,而眼前的規定卻容許黨員即使只有一點分歧都可以搞派別組織。有些歐洲革命黨區別開派別組織與派別(factions and tradenices━━請參閱註釋)。或許我們該容許派別而非派別組織。當然要到碰到實際情況才能說得準。我們的新經驗仍未積累到足以確定無誤地與過去訣別。
□新黨的財政問題已經穩定下來了嗎?
■缺乏經費是一大問題。30年來菲共建立了龐大的聯繫,又通過對所控制的遊擊地區的資本家實行「革命徵稅」而得到收入。因為中央控制了所有資源,又由它分配給方幹部,所以黨中央是大權在握的。革命工人黨不接受這種超級集中的模式,但又沒有老黨所有的資源。幹部若能拿回交通費已經幸運了。
□在毛派路線時代,武裝部隊一直既是收入來源,又是主要開支的地方。
■革命工人黨拒絕像菲共那樣搞綁架及勒索。我們想停止「革命徵稅」,但現在除此之外我們別無收入。我們也嘗試說服人們捐款。另一方面,游擊部隊向當地人民獻出自己的種種本領。這樣比較易於請農民向士兵提供糧食。這也會增加農民收入。今天,對一個同志的最厲害批評是他沒有積極幫助當地人民。
□你們的軍事路線同過去有什麼不同?
■我們拋棄了什麼「持久的人民戰爭」這套舊戰略,改而把政治鬥爭放在首位。游擊隊變成群眾運動的護盾。當我們更接近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時,武裝鬥爭仍會大派用場。所以我們只會改良我們的游擊隊而不會解散。
在我的地區,菲共的新人民軍原有的一百個根據地現在只剩四個。其餘有一半已經成為我們的革命工人軍的根據地。當地人民知道革命游擊隊可以保護他們免受地主、黑社會及警察的進攻。有些地方是農民親自請求游擊隊留下。
我們注意發展群眾運動。在農村,地主與佃農總是對立的,我們就組織農民爭取土地權利,把合法與不合法的手段結合起來。如果地主開始使用暴力,使合法解決變成不可能,我們的游擊隊就會介入。我們正在推動一些城市中的游擊隊支持者從事公開而合法的群眾運動。我們決定了一條新軍事路線。我們打算把最為軍事化的地區降溫,並在那裡重建公開的政治組織。過去的激烈鬥爭造成很多傷亡。這種激烈對抗不僅沒有幫助到「持久的人民戰爭」,反而削弱了進步運動。要重整軍事隊伍是不容易的。我們將之化為小隊,派他們去幫助當地的合法團體並就黨的新路線展開教育工作。
□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的關係怎麼樣?
■在城鄉兩地,鬥爭都由黨領導。游擊隊起著一種補充性的禦防角色。這同毛派方式大不相同。直至九十年代初,我們的主要政治工作就是為農村的「持久的人民戰爭」創造條件。現在,黨的低級組織已經實行非軍事化。地方級的領導仍要為軍事工作決定先後次序,但同菲共不同,他們已經與實際軍事指揮分開。
在一些較強的農村據點,我們正在探索一種雙重權力的新方式。我們不像毛派那樣排斥一切合法工作及視一切地方官員為敵人。我們嘗試把合法及軍事工作結合起來,以盡量方便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這表示參加選舉,與地方政府中進步份子合作。中央政府仍是我們的敵人。但在地方是可以找到盟友的。
□這是否意味你們比過去較關注選舉事務?
■革工黨深信此點。但這不易令支持者信服。30年來菲共都是相反路線。但我們沒有公眾人物可以有效參選。去年大選我們在局部地區參選,但成績很不好。我們以前認為槍桿子與選票一樣好。從前我們會杯葛選舉,甚至充公票箱。但現在我們參選,應採取什麼選舉策略?
□游擊隊會否成為公開工作的阻礙?
■不會。「非法」工作使我們有民主空間,使政府更難鎮壓我們。一旦建立了群眾基礎,就會大不相同。如果沒有游擊隊,我們就什麼都不是。誰還會同我們談判?
新人民軍沉迷於維持一個龐大的游擊隊伍,這就忽略了其他鬥爭。我們大部份活動都不需全職游擊隊員。我們以前把神父及教師從其城市住地調去山區作政治教官。其實鼓勵他們在原住社區做教育工作更好。
不論我們還是毛派都不難吸收新血,但我們寧願維持一個不大的游擊隊,並鼓勵軍事活躍份子從事群眾鬥爭。許多游擊隊員分配去做情報工作,及在群眾組織中發展非武裝的自衛組織。我們認為這種方式長遠而言比毛派的起義路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