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

承認分裂現實,爭取和平統一 ━━論最近兩岸關係的危機

向青

《先驅》第53期,19998

79日台灣的李登輝接受德國電台訪問時提出「兩國論」,把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消息傳出後,馬上引起大陸方面猛烈的抨擊,在台灣內部以及香港和海外也很震動。許多人都擔心兩岸關係急劇惡化,甚至引起戰爭。除了台灣本身之外,至今所見各方面的評論,多數指責李登輝的言論造成危機,連美國輿論也不例外。不過,連最強烈指責的人也承認,李登輝這個新的說法在實質上與過去的說法並沒有分別,只是說得更加清楚而已。既然如此,就沒有理由說李登輝製造新的危機。別人作出多麼強烈的反應,責任在別人身上,不應推給李登輝這個說法。一看見中共政府作出強烈反應,就不分皂白地指責那引起這個反應的言行,既不考慮這反應是否合理,也不考慮那言行是否合理,那等於是主張大家在中共的強大勢力面前一味屈服,放棄一切是非善惡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如果大多數中國人都採取這種態度,我敢說,不但合理的和平統一不會實現,恐怕整個中國社會和整體的中國人民都不會有光明的前途。

兩國論的作用

我並不是認為李登輝對兩岸統一問題的態度完全正確,相反,我認為他在兩岸對話中一直堅持先談事務問題,不肯直接談政治問題,足以證明他對統一並不熱心。他現在提出兩國論,很可能是故意激怒中共。所以,如果中共真心尋求和平統一,應該不管李登輝發表什麼言論,始終逼他開始政治談判。反過來,如果中共因此取消原定今年秋天舉行的汪辜會談,可能正合他避談政治問題的心意,而讓中共負起拒絕會談的責任。如果中共這樣做,而企圖把責任完全推給對方,在道理上是不能服人的。因為事實上拒絕會談的並不是台灣方面,而是中共。等於說,既然提出兩國論,就表明了根本反對統一,所以談判變成無意義了,這是強詞奪理的說法。李登輝的兩國論,是說現在事實上中國分裂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一個中華民國,並不是主張把這情況永遠維持下去。在道理上,承認現在中國分裂為兩個部份這個事實,顯然不等於主張維持分裂。相反,只有承認事實上是分裂,才需要爭取統一。倘若沒有分裂,何需爭取統一呢?在實際上,李登輝和台灣其他官員已經再三聲明:台灣對大陸的政策沒有改變,國家統一綱領依舊存在,尋求兩岸統一仍是台灣的目標。民進黨企圖趁此機會來修改憲法,把台灣獨立的立場寫到憲法裡面去,已經失敗了。有關的提案根本沒有機會列入國民大會的議程。

台灣當局現在要清清楚楚地把兩岸關係確定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主要目的是表明在未來的政治談判中雙方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而不是一方是合法政府,另方是叛亂團體,或者一方是中央政府,另方是地方政府的關係。這本是1991年以來台灣當局一貫的態度(過去所說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和「一個國家,兩個政治實體」,實際的含義就是這樣),也是很自然、很合理的態度。但是中共政府一貫的態度卻是絕對不允許台灣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同它談判。它所堅持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就是根本否定中華民國的合法地位,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是合法的中國政府,而台灣是它的一省,台灣當局只能以台灣省的割據政府的地位同它談判。以前台灣當局也是用同樣的態度看待中共政府的。它認為中共政府是叛亂團體,中國的合法政府始終是中華民國政府。不過台灣當局(正式的名稱始終是中華民國政府)在1991年修改憲法的時候承認了現實,承認自己的統治權只限於台灣,也承認了中共政府在大陸的合法性。這是它放棄與中共政府敵對的態度,走向和平統一的一步。它自然希望中共政府也採取同樣的和解態度。但是中共的和平統一政策始終是要求台灣接受它的統治權,也就是要求台灣歸順或投降。所謂一國兩制,比香港特區更優厚的待遇等等,本質就是這樣。既然台灣從來就沒有接受過中共政府的統治,而且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在政治自由民主方面台灣都勝過大陸,台灣人民和政府都不甘心接受中共的原則,不甘心承認中共的統治權,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他們為什麼要歡迎中共的和平征服呢?在中共所設定的框框之內談判,怎能得到保障台灣人民的權益的結果呢?更不用說由統一而促進全中國的進步了。

730日大陸的海協會把當天才收到的台灣的海基會的信和辜振甫解釋兩國論含義的談話稿退回,並且說「兩會接觸、交流、對話的基礎不復存在」。看來今秋的汪辜會談是一定取消了。中共這種傲慢、專橫的態度,比起從中英談判開始一直到今年打擊香港司法獨立事件中對待香港的惡劣態度有過之,無不及。由此可以看出,中共現在允許台灣選擇的只有兩條路:不是徹底屈服,就是迎接戰爭。

戰爭的危機

人們有理由猜想,兩國論(現在李登輝否認他79日的談話是兩國論,持這個名稱是別人炒作出來的,但這點並不重要,我們不妨繼續使用這個並不壞的名詞,也不必要求李登輝承認)造成這樣的後果,是李登輝意料之中並且私心盼望的。按照他的計算,中共現在還不敢動武。萬一中共動武了,他相信美國和日本會支持台灣。但是,另一方面,許許多多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地為中共助威造勢的報道和分析,都說美國官方很不滿意李登輝的言論,決定壓制他,減少對台灣的支持。不過,那些對台灣不利的消息,一個個很快證實不確了。美國固然重申只有一個中國的立場,但同時也繼續強調應該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重申執行美國對台關係法,並沒有停止售賣武器給台灣。根據種種事實看來,台灣官方希望靠兩國論來擴展外交關係和提高國際地位是完全失敗了;但中共想使美國接受它那種觀點,認為台灣提出兩國論就使兩岸對話的基礎不復存在,等於宣佈台灣獨立,所以應當受懲罰,也同樣沒有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中共攻打台灣,美國會不會支持台灣,始終是個讓人猜測的謎。我的看法始終是:台灣在並沒有宣佈獨立的情況下受到中共進攻,美國不會坐視不理,至少會增加供應武器,以及作精神上的支持;但如果戰爭是由於台灣宣佈獨立而引起的,即使美國仍會給台灣一些支持,也一定很有限。至於直接參戰,美國一定極力避免。在台灣不理美國的勸阻而宣告獨立的情況下,美國參戰更是不可能。我相信這是值得台灣和大陸雙方的鷹派都認真考慮的一點。

大家都看得出來,儘管中共聲勢洶洶,它大概不會很快就對台灣進攻,至少在明年新總統上台宣佈大陸政策之前不會動手。以後怎樣,還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誰也不能預先作出完全確定的推斷。無論推測中共一定會動武還是一定不會,都沒有充份的理由。站在人民的立場,重要的不是去猜測會不會有戰爭,而是判斷這場戰爭要產生什麼後果,到底是值得支持還是反對。

戰爭的後果

如果簡單計算雙方的兵力,中共方面當然能夠壓倒台灣。再加上經濟和政治的壓力,中共方面的優勢顯得更大。但是若把人心的因素也計算在內,結果的難以確定的程度就大大增加了。去年年頭我有一篇文章談到:到了大軍壓境的時候,一國兩制的方案對台灣人的吸引力可能大大增加,以致瓦解軍事抵抗(《先驅》981月號,《建立民間的兩岸統一運動》)。其實,如果戰爭延長了,在中共軍隊裡同樣可能產生厭戰情緒,甚至最後使中共戰敗也有可能。即使中共很快戰勝,以後在征服者與台灣人民之間很可能還有漫長而多種多樣的鬥爭,使中共在台灣的統治陷入類似俄國在車臣的處境。所以,如果戰爭激烈或持久,固然要直接造成巨大的人員損失和物質破壞,即使能夠速戰速決,直接的損失不太大,這場戰爭所引致的人民苦難也未必就到此為止,很可能還要延續很久,擴大許多。

由這場戰爭所造成的統一,會給中國人民帶來什麼好處呢?據我所知,沒有人給這問題提出過具體的答案。連整天強調不惜採用一切手段去實現統一的中共以及它的捧場客,都從來沒有正面而具體的答覆這個問題。如果把問題稍微改變,詢問雙方自願實行民主的和平統一有什麼好處,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那自然是:至少可以大大促進兩岸之間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以及共同的政治改革,甚至可能促進更深刻的社會改革。但是,倘若統一是由於台灣被武力征服而達到的,結果就大不相同了。首先,這樣的統一不會在兩岸或任何一方造成政治的民主進步,只會造成倒退。因為武力強迫統一本身就是嚴重的反對民主原則的行為,征服者中共又是一貫強烈反對民主的。它不但不會因為這統一在大陸開放自由民主,而且一定會破壞台灣原先已有的自由民主。回歸兩年的香港是個很好的先例,還沒有正式接收之前,中共已經迫不及待地制定種種反自由、反民主的方案,恢復港英末期已經廢除了的惡法。兩年多裡面,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實際上,港人的自由民主權利都已經被削減。那些唯恐天下不專制的擁中派(中是指中央、中共,不是指中國)還不斷叫囂港人的自由太多。大公、文匯兩家官報提供廣大而顯著的篇幅給他們發表高論。香港還是在英國雙手交還而港人乖乖歡迎之下接收的。一旦中共以軍事征服者的身份踏入台灣,要怎樣對待自由民主,可想而知了。在政治轉向反動、專制的條件下,經濟和文化上也不會有真正讓普羅大眾受益的發展。不必否認,由於統一實現了,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可能比過去暢順(這只是可能而已,決不是必然的。香港的先例表明:香港特區與大陸之間照舊不能自由來往,尤其不能自由遷居,還有不少人並未犯罪而被特別禁止來往)。但這並不是只有在強制統一的前提下才能夠達到的。甚至在尚未統一的時候,只要兩岸都真正停止敵對,積極促進合作交流,就可以取得同等的成就。

總而言之,大陸與台灣之間如果開戰,對人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無論台灣還是大陸的人民都毫無理由支持中共用武力強迫統一,而應當盡力反對這個戰爭,堅持用和平而民主的方法實現統一。大家要高聲宣佈:誰發動這個戰爭,誰就是對全體人民犯下滔天大罪。

民間和平統一運動的立場

我在去年初的文章裡已經提出:現在兩岸當局都不是真心而盡力地爭取合理的和平統一,所以很需要有民間的和平統一運動。一年多以來,已經有了一些這種性質的團體和活動。正在李登輝提出兩國論的前後那幾天,還在香港開過一次研討會。可惜這個運動還不夠強大,還沒有發生重大的影響。我那文章裡面提出了七條意見,認為可以作為民間運動的立場。現在我的看法還是一樣,所以照舊把那七條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1)我們人民現在應該要求台灣和大陸雙方政府立刻無條件地開始談判統一問題。談判內容隨時向人民公佈。

2)人民(不論團體還是個人)也要積極對統一問題發表意見,並且爭取機會與任何一方政府討論,特別是在政府的談判有障礙的時候。

3)無論政府間的談判還是民間的討論,都應不限於實現統一時台灣方面怎樣改變或不變的問題,而還要包括大陸方面和全國性的問題,例如國家憲法和統一後的國名和國旗的問題等。

4)要在海峽兩岸都形成強有力的群眾性的統一運動。

5)統一運動的最高目標,是在實現統一的同時,實施由充份民主方式制定出來的新的國家憲法。最低目標是在雙方自願並且充份保證各自內部自主權的基礎上先行統一起來。

6)民間統一運動能否自由發展,不受政府壓制或操縱,是測定任何一方政府是否有和平統一的誠意的第一準則。

7)堅決反對用武力手段解決統一問題。對征服行動,兩岸人民要合力反抗。也反對為了統治者的私利而拒絕和平統一,讓人民遭受戰禍。

針對最近兩岸關係的演變,我覺得民間的統一運動有必要宣告如下的態度。

1)反對認為台灣方面提出兩國論就使兩岸對話、談判的基礎不復存在的見解。台方有權提出以中華民國的名義與大陸方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談判。大陸方面當然也有權反對,而提出其他的名義。為了解決這問題本身,正需要雙方對話,而不是停止接觸。

2)呼籲兩岸人民以及所有關心中國統一問題的海外華人一致要求兩岸當局在短期內各自公開提出對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政策。要求大陸方面具體說明它對台灣的一國兩制政策的內容,至少要像1984年發表中英聯合聲明時對香港政策的說明那樣詳細。台灣方面的政策說明也要有同等的詳細。

3)呼籲兩岸人民和海外華人一致要求大陸方面正式宣佈決心爭取和平統一,決不採用武力手段。

倘若民間的和平統一運動失敗,不久將來大陸與台灣之間爆發戰爭,雖然台灣方面仍和五十年前一樣是由國民黨執政,而對手仍是中共,表面看來好像是以前的國共內戰的繼續,其實性質根本改變了。因為現在的共產黨和國民黨雙方的政策都跟從前大大不一樣了,而共產黨尤其變得厲害。所以明白事理的人不可以拿以前的態度來對待現在的戰爭。在五十年前的內戰中,廣大人民大有理由支持中共,對它的勝利表示歡迎,至少可以接受。現在卻毫無理由採取同樣的態度了。如果讓它征服台灣,只會加深專制和反動,不會造成任何進步。我相信,最多再等五十年,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會同意這種看法,而且能夠公開說出來。

199982

分類:第53期, 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