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 編譯
《先驅》第53期,1999年8月
一旦冰山開始溶解,它就會以驚人的速度解體。假如人類不立刻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災難將會很快出現!
由於人類燃燒大量石化燃料,使二氧化碳、沼氣、二氧化氮、水蒸氣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不斷上升。這些氣體像蓋子似的將熱量罩著,使地球氣溫上升。
最近,來自80個國家的2,500名科學家指出,假如溫室氣體的排放維持在現水平,下世紀地球的平均氣溫會升高攝氏1.5-4.5度。只有短期內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60%,才能阻止地球暖化。
1998年的氣溫是自1866年有紀錄以來最高的一年。1980年至今,就有15個年頭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990年至今,就有7年是最熱的。另外,有科學家根據樹木年輪分析,過去數年是600年來最熱的日子。
有科學家從上述資料推斷,假如溫室氣體的排放沒有減少,南北極部份冰塊會溶解,到下世紀末,海水會上漲1公尺。
然而,愈來愈多研究人員指出,氣候上升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令南北極產生驚人變化。科學家承認,由於多個複雜的因素互相影響,很難預測冰山會在什麼時候和怎樣解體,但它一開始發生就難以阻止,正如扣動了手槍板機,子彈便一發不可收拾。
假如30年內全球暖化不能遏止,那會怎樣呢?史前氣候學可以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12,000年前,由於某些原因,自然界突然產生大量溫室氣體,使冰雪溶解。地球的氣溫在20年間突然升高了10度,而北極的氣溫則在50年內升高了25度,這使冰河時期結束。到了今天,假如地球的氣溫有如此巨大的變化,人類會難以適應。
大氣暖化,會導致冰雪溶解,當這自然反應加劇至某程度時,就會引起海洋中水流循環的急劇轉變,擾亂地球熱力的分佈。
假若北極地區的冰雪溶解,大量淡水流進海裡,這股寒冷的水流會使歐洲的冬天更冷,甚至會引發新一次的冰冷時期。
但另一方面,大氣暖化使冰山崩裂,浮冰增加,它們將熱量反射到大氣層,使氣溫再上升。同時,格陵蘭等凍土地帶及結冰的海洋縕藏著大量二氧化碳,暖化的空氣會使這些地區解凍,釋出更多溫室氣體,使地球加速暖化。
由此可以推斷,地球氣溫逐步上升,地球最凍的地區━━南北極━━會遠較其他地區的暖化速度快。而事實上,自1940年代,南極洲的平均氣溫已上升了2.5度,而冬天更上升了5度。現在的南極洲是過去4,000年來最熱的。那兒的Larsen A冰蓋多年來慢慢溶解,到了1995年終告突然解體。類似的情況估計會在未來數年更大規模地出現。這些冰蓋溶解,不會使海水水位上升,因為它們是在海水上凝固,溶解後密度會增大,體積縮小。盡管如此,這些冰蓋不溶解仍是重要的,因為這樣可阻止南極大陸的冰原溶解、大量水湧進海洋。
今年年初有學者估計,南極洲西部冰原正開始不可逆轉的溶解。假如真的如此,海水的水位會在短於一世紀的時間上升6公尺,地球上一半人口居住的地區會被水淹,羅亞方舟到時可派用場了!
南極洲有兩片冰原,西部冰原較東部的面積小,但較活躍,它儲存著3,200萬立方公里的雪,約佔地球雪量的十分一。
學者指出很難確定冰原什麼時候會溶解,但當我們知道它開始溶解就已經太遲,沒有什麼可以做了!
至於北冰洋,它的冰層在過去20年已薄了三分之一。該區氣溫的上升較地球其他地區高出一倍。1978至1994年間,它的面積縮少了5.8%,相當於一個法國。
至於其他冰封地區,如格陵蘭、阿拉斯加、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冰雪亦已大大減少了。在山上的冰川,開始溶解後,由於潤滑作用,大量冰雪便會迅速下滑溶解,使大量淡水注入海洋。
阿拉斯加一些地底冰塊及曾經是永凍土的地區現正溶解,上千里範圍的多個森林區正被淹沒。在某些地區,冰凍的苔原在過去一世紀向北移了130公里。現在阿拉斯加很大面積的地區,地面溫度只要升高0.1度,冰雪便會溶解。由於凍土所儲存的二氣化碳,是大氣的三分之一,所以一旦解凍,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現在要阻止地球暖化,為時未晚,但時間無多了!
以現時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30年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將會到達危險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卻仍拒絕認真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現在北美、歐洲、日本、澳洲和紐西蘭佔排放量的75%。它們將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和利潤凌架於世界人民的利益。
美國是這方面最大的禍首。它佔地球人口的4.5%,但在1990年,它排放的溫室氣體卻佔地球的36.1%。估計到了2010年,它的排放量會較1990年增加30%。
我們急需要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但若不改變現在的經濟制度和生產模式,這是不能改變的。以私人利潤為目的的生產,已將人類和自然環境推向災難的邊緣。只有建立能保護地球,重視幾十億人的利益的新制度,才能使我們免於災難。
(編譯自1999年6月2日澳洲出版之Green Left Weekly ‘Antarctic meltdown: can we stop it in time?’ 作者:Norm D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