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

財政預算案強化貧富差距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先驅》第52期,19995

財政預算案發表後,贏得主流輿論的掌聲。不過我們更關心預算案所揭示的社會政策,是否能針對香港社會當前的結構矛盾,促進財富公平分配,令廣大的貧苦勞工階層受惠。

從資源分配的角度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基層市民對產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惡性循環,是造成經濟危機的主因。過去一年,香港的收入不均嚴重惡化,98年第四季每月就業收入低於中位工資一半者逾35萬人,比對上一季增加一成。另一方面,社會服務遠未能滿足大眾的需要,例如現時輪候公屋的申請表超過十五萬份。分配不均嚴重的結構,加上基層市民需要長期被漠視,最能滋生排斥和敵視的態度,所以不少港人將積壓的怨恨投射在外傭、綜援人士和港人內地子女身上,譴責代罪羔羊。

在拒絕檢討現時稅制公平性的時候,預算案宣佈退稅一成。撇開此舉無助改善處於稅網外的低收入人士的生活外,退稅本質上是一種累退式措施,收入愈高者得益愈大。預算案顯示有超過600間企業一次過獲退回稅款一百萬元以上。某報章計算出單單某大銀行從退稅中便可多得超過三億元,以單身人士綜援金額平均每月$2500計算,足以救助二萬名合資格的失業工友半年時間。

這種重富輕貧的傾向,在整份預算案中比比皆是。首先,一刀切地凍結公務員薪酬,並提出考慮減薪的造法,由於沒有先討論「應該減誰的薪」,結果可能只是變相帶頭鼓勵企業僱主和高層行政人員削減低層勞工的收入;沒有檢討過往將公職如市署清潔工和房署保安等服務外判造成的血汗勞工現象,反而進一步考慮把家務助理、供水服務、隧道管理外判、以至地鐵私有化;在失業嚴重、社會保障不足的情況下,卻通過削減綜援標準金額和取消多項津貼。

事實上,三百多億元的赤字主要並非因為政府擴大社會服務支出,而是由於退稅和停止賣地,後者顯然維持了壟斷地產資本的利益。勞工團體整年不斷疾呼的建議如改善社會保障、興辦社會服務以擴大就業機會等都充耳不聞。在大批港人內地子女有可能短期內來港的時候,預算案對現時社會服務的數量與實際需要之間差距的檢討卻採取拖延的態度,難以落實貧苦勞工家庭團聚的權利,亦恐怕造成新舊移民競奪本已是不足的福利資源。

迪士尼在大嶼山興建主題公園,雖云可振興旅遊業和增加就業機會,但我們必須留意:一、整個計劃起碼五年後才完成首期工程,對現時失業人士處境難有幫助;二、九十年代的新機場工程並沒有改善本港人口的所得分配,卻造成嚴重的工人剝削事件;二、「迪士尼公園」能否提供有尊嚴的工作,還要視乎規範跨國企業操守的章則﹝code of conduct﹞有否有被執行;三、要促進旅遊業發展,制止傳統社區文化、建築物和地方特色不受缺乏公眾民主監察的市區重建過程中磨平,效果未必遜色,但卻對社群生活方式和環境生態有多一份尊重;等。

透過重新公平分配社會財富,促進社會團結和諧,理應是政府財政及社會政策的時代任務,但是份財政預算不但無助紓援現時勞工階層的困境,還強化了資源分配不均和階級分化的現象。(/19995月)

分類:第52期, 政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