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Lockwood & K. Bullimore
丁洋 譯
《先驅》第52期,1999年5月
英國兩名社運人士凱倫(Helen Steel)及大偉(Daivl Morris)在12年前出版了一份傳單「麥當奴有什麼問題?」便被快餐集團巨頭麥當奴控以誹謗。他們長期抗爭,在今年3月31日,贏了一場勝仗。
這宗「麥誹謗」案的審訊時間是英國歷來最長的。在97年6月,法官判麥當奴勝數,凱倫與大偉需賠賞6萬英磅,因為他們未能證明麥當奴真的如上述傳單所寫道,用「exploited children」的宣傳策略及殘害動物。這次訴訟,他們被拒絕申請法律援助,亦不能由陪審團審訊。
他們在今年一月提出上訴。上訴庭法官認同大部份原先的判定,但指出傳單說麥當奴的員工待遇差,及其食品脂肪高,增加患心臟病的機會,是合理的,將賠償減至4萬英磅。凱倫與大偉在庭上要求跨國企業在有關公眾利益的事件上不能再控告他人誹謗,但遭駁回。他們準備向上議院上訴,如有需要,會向歐洲人權法庭控告英國政府。
麥當奴原先的目的是要禁止「麥當奴有什麼問題」這份傳單流通,可是事與願違。自訴訟開始,在英國派了300萬份,其中40萬份是在判決後的那個週末派發的。
這傳單探討第三世界饑餓、環保主義、健康、動物虐殺、員工受剝削及審查制度等。它又指出從能量角度看,製造肉類並不化算,因為牲畜需要進食7公斤穀麥才能夠長出1公斤肉。
為支援凱倫與大偉而設的網頁「麥射燈」(http://www.mcspotlight.org)已有超過6千5百萬人次探訪。
麥當奴有何不是
這訴訟給麥當奴一定的政治打擊。
一名曾扮演麥當奴集團大老闆朗奴麥當奴的演員詼諧地道歉說:「我為年青人洗腦,使他們做了錯事」。
證人揭露了不少麥當奴中鮮為人知的運作。有證供引述了日本麥當奴總裁的一段說話:「日本人是黃皮膚及矮小的原因,是吃了2000年的魚生和飯。如果我們轉吃麥當奴的漢堡包和薯條,1階段年後,我們會高很多,膚色轉白,頭髮轉啡。」
為麥當奴作證的癌病專家亦得承認:「含高脂、糖、鹽及肉類,而纖維、維他命、礦物質少的膳食(在描述麥當奴食品的營養價值),是與乳癌、腸癌及心臟病有關。」
麥當奴的成功在於它的市場策略,在世界任何地方,其漢堡飽的餡是3.875吋直徑,而麵飽的直徑則是3.5吋,令人覺得餡料豐富。
麥當奴的目標是要壟斷快餐市場,令人們將漢堡飽於麥當奴。英國麥當奴的市場服務經理說:「我們的目標是佔據所有傳播空間……因為我們要進佔顧客的思想」。
剝削員工
麥當奴是世界上僱用最多年青人的僱主之一。在英國,就算員工每兩星期工作超過96小時,它也拒絕支付超時補薪。經理們也有權隨時增減員工的工時。
在員工手冊中寫道:「有時你需要下班後繼續工作,當不需要你時,即可放工。」甚至用膳時間亦會縮短。在任何情況,用膳時間是不會有工資的。
英國的麥當奴員工若通過表現評核,是可以加薪。公司的文件指出,一般員工若要時薪增加5便士(約港幣6角),需取得76分(以100分滿分計),加10便士需87分,加15便士需93.5分。指引定為取得87分或以上的僱員,其表現需經常超出公司的要求及期望。
1992年,一間英國分店的經理由於指使職員致電虛報在鄰近的Burper King有炸彈,以增加本店的銷量,結果被判入獄6個月。
這次「麥誹謗」運動突出麥當奴的駭人紀錄,但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可口可樂、Nike等數以百計的大企業。
很多人意識到麥當奴的問題而提出杯葛,但杯葛只能使個人患癌症的機會減低,集團行動的方向應該不單是針對麥當奴,更應改變這個容許企業剝削員工、為害環境及孩子的制度。
(原載於澳洲Resistance 199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