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社
《先驅》第50期,1998年11月
香港陷入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困境,失業數字不斷增大,在業者也越來越多人受到減薪的打擊或威脅。流行的口號「共渡時艱」變成了壓迫打工者的藉口,變成了劫貧濟富辦法的美名。
高唱「共渡時艱」的人,一味強調老闆方面的困難,把這當作充足的理由來叫打工者乖乖接受減薪、裁員、加「辛」等等辦法,叫打工者去幫助老闆渡過難關。其實,老闆方面的困難不過是賺錢暫時減少而已,但打工者方面就連起碼的生活保障都失去了。老闆的財力比打工者優越。為什麼不要求老闆幫助打工者渡過難關,反倒要求打工者幫助老闆渡過難關呢?有些「學者」想叫我們相信:這是不可抗拒的市場經濟規律。他們一面說,市場經濟或「自由經濟」是最好、最進步、最符合人民利益的經濟制度,同時又說,這種制度的規律註定了打工者要周期性地忍受失業和減薪等痛苦。多麼奇怪,他們居然不覺得這是自相矛盾!
打工者要堅決反對這種歪論,反對這種代表剝削者利益的經濟理論。我們萬萬不可以接受這種思想支配,以免迷失方向,找不到奮鬥自救的出路。
一切經濟制度(更不用說經濟理論)都是人所創造出來的。並沒有什麼千古不變、絕對不可抗拒的經濟規律。資本家以賺錢(而且越賺越多)為首要目標,要求其他一切都服從它,對它讓步。我們打工者(也就是大多數人民)應該堅持:保障人民生活(而且不斷改善)才是經濟活動的第一目標,其他一切都應該向它低頭。我們承認市場有它的功用,在一定的時代是不可欠缺的,所以不能隨意廢除。但我們不能把一切都交給市場支配。市場至上就等於金權至上、等於剝削者至上、等於打工者的生活沒有保障。所以我們要堅決反對市場至上。我們認為政府有責任保障人人有工作,立法規定最低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工資不減。
為了應付裁員減薪的壓迫,打工者只有用集體行動去抵抗才可能有效果。每家公司、商店或其他工作單位的打工者,都要趕快組織起來;至少也馬上開始互相聯絡,共同商討怎樣應付裁員減薪的壓迫,而同時考慮怎樣著手組織起來。大家要約定,如果資方提出減薪,人人都拒絕單獨表示接受,而反過來要求資方同我們打工者集體談判。如果資方要裁員,我們打工者也要集體決定怎樣應付。
打工者組織起來,用集體行動去抵抗資方的壓迫,不論在眼前能否達成實際效果,長遠來看,都一定有利於爭取打工者的利益。只有打工者組織起來,堅持奮鬥,才能夠真正取得集體談判權。集體談判權不能靠外力恩賜。只有組織起來,打工者才有力量在勞力市場上同僱主抗爭。反過來,如果打工者純粹各自打算,在勞力市場上互相競爭,只會人人都處於弱勢地位,任由資方剝削。因此,我們呼籲一切打工者趕快組織起來,同時也呼籲一切勞工社團以及熱心的個別人士都馬上開始推動一切工作單位的打工者著手組織起來。我們還希望打工者注意一點:在與資方談判和其他集體行動中,要堅持工友(同事)內部的民主決策原則,還要堅持本單位打工者的集體自主權,不要依賴領導人或工會工作者包辦、代辦。
必須承認:由於香港打工者一向相當欠缺組織,而且不大注重集體爭取權益,在今天這樣的經濟不景環境中才開始建立組織,是不容易取得重大進展的。但是,遲做好過不做。如果今天還不開始組織,以後的進展只會更慢。即使眼前組織的發展不大,有個開始也是有用的。甚至暫時完全沒有實際的組織成就,單單讓多一些人認識到組織起來的必要性,同時認識到市場至上論的荒謬性和醜惡性,也是有意義的。打工者的力量,全靠組織起來。因此,我們呼喊:
打工者,組織起來!
199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