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期

工會有何用?工會是什麼?

向青

《先驅》第50期,199811

在幾十年來最暗淡的經濟陰影籠罩下,香港工會最近有一定程度的丁財兩旺。也許目前香港有效的創業門路之一,是創辦或者擴展工會。倘若這個行業裡不久冒出若干新的成功人士,是福還是禍呢?

這個問題,我相信,並沒有簡單而確定的答案。

首先,不同階級立場的人,大概會有不同的答案。打工仔(女仔也是仔)可能認為是好事,資本家就會覺得禍事臨頭了。

工會的作用,當然就是維護打工仔的利益。由於種種原因,過往香港工會的實際作用不大,一般打工仔對工會也不太重視。所以現在還需要有多些成功的工會的實例,才能夠吸引更多打工仔加入工會。

工會靠什麼力量達到成功呢?人們首先會想到工會的創辦人、領導人、專職或主要的工作者,總之可以說是工會幹部。毫無疑問,工會幹部是很重要的。但是單靠他們有多大把握在勞資鬥爭中取勝呢?他們固然有相當的才幹和專門知識,但是一定勝過資方的董事長、總經理和人事部門負責人嗎?況且資方還有強大的財力呢!

工會的力量主要靠工人團結起來共同奮鬥。工會就是組織起來的工人,是他們團結起來所產生的整體力量。這裡面幹部很重要,但並不是完全靠幹部。工會幹部好比混凝土建築裡面的鋼筋,普通會員好比其中的水泥和沙石。沒有鋼筋就不夠堅強。光有鋼筋而沒有水泥和沙石以及適當的結構和調配,也不能成為強固的建築物。

打工仔受到資方越來越大的壓迫就想要靠工會的力量去抗爭,這當然是好事,是正確的想法。不過,也不要忽略一個事實,就是:有些工人以為參加了工會,就有工會幹部來包辦一切,完全代替自己去同資方抗爭,簡直無須自己出頭露面。甚至曾有工會負責人,在談到為什麼要有工會、要有集體談判權的時候,也說過:因為許多打工仔不想或不敢站出來抗爭,所以要有工會去代他們出頭。我認為,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前面已經指出,如果沒有工友行動來配合,光靠工會幹部,力量很有限,所以同資方抗爭時成功的機會也不大。這樣,那些一味依賴工會幹部的工友漸漸就會對工會失望,有的就會退出工會。

由此可見,最近工會會員增加較快,不一定表示工會實力真正加強了。必須工會會員和幹部都對工會的作用和辦法有正確的了解,積極地互相配合起來,工會的力量才真正加強了。工會力量加強之後,還要不怕採取有力的實際行動,例如罷工,才有較大機會戰勝資方的壓迫。

目前,在經濟不景之下,資方正在加緊對打工仔進攻。減薪裁員的消息每天都有。有的老闆乘機提高剝削,也有的為了轉嫁困難。打工仔想反抗成功,最重要是實際上有堅固的團結。至於正式的組織架構,倒不一定一開始就非有不可。只要實際上把有關的打工仔團結了起來,就等於已經有了組織。如果夠條件正式成立組織,或者加入某一已經存在的工會而取得實際的協助和支持,當然更好,應該去做。反過來,如果宣佈成立新組織,或者加入某一工會,但是沒有做好實際的團結工作,就等於靠散沙做基礎來進行建築,那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打工仔組織工會,為的就是反抗壓迫,維護本身的利益。工會的立場,當然應該是確定地站在勞方,決不能站在資方,也不能站在中間或者調解的立場。這點是天經地義的。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工會了。可是近來有些工會領袖發表一種怪論。他們表示不會只顧爭取勞方的利益,不會完全不替資方著想。他們還宣稱要避免勞資關係緊張。這種人實際上已經違背了勞方的立場,否認了資本主義社會裡的現實:勞資關係變得緊張,一定因為資方壓迫太甚,不會因為勞方要求太高。當資方大力壓迫時,勞方採取反抗行動,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正當的權利,所以不可當作壞事來避免。如果上述那種態度的工會領袖很成功,如果將來冒出更多這類的成功人士,當然這也可能反映出香港工運比起今天是發展到較大規模了,但這並不能真正為一般的打工仔解決問題,甚至反而會在工運前途上形成新的障礙。

大家知道,西方有些很「成功」的工會領袖,所領導的工會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會員,他們的言論行動受人注意的程度同政府的部長、總理甚至總統差不多,所領的薪金也差不多。他們在工會裡實行獨裁統治,控制著工人,而不受工人監督。他們一般地壓制工人群眾對資方的鬥爭,但有時為了對抗資方太過死硬的態度,也會發動有限度的罷工或其他行動。嚴格地說:他們並不是工人運動的領袖,而是勞動市場上代表勞方而享有壟斷權並且榨取暴利的經紀人。那些獻身於工人階級自我解放事業的人,稱這種工會領袖為工會官僚,這種工會為黃色工會。

香港大概不容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即使某些工會領袖有這樣的志向,恐怕也難有機會實現。不過,這並不表示香港不可能有工會官僚。無論如何,工會會員和忠誠的工會幹部現在就有必要關心工會內部的民主問題。大家要盡力發揮群眾的積極作用和民主權利,不要依賴和吹捧領袖。工會不等於工會的理事會或者幹部。擁護工會不等於擁護理事會或者幹部,好比愛國不等於愛政府或者愛執政黨一樣。

香港工運是大有可為的,因為過往那樣的繁榮難望重新出現,打工仔需要團結自救,同時為整個社會打開新的出路。但是不能期望短期內一定有顯著的成效。所以工運真正是任重而道遠,需要有志者以獻身的精神長期艱苦奮鬥。

19981012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