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

不容把經濟危機轉嫁給普羅大眾! 創造就業機會政府有責!

先驅社

《先驅》第48期,19984

香港目前的經濟衰退正在加深,普羅大眾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缺乏安全感:失業不斷增多,仍然就業的一群不是擔心裁員就是面對生活水平下降。工商界擺出一副可憐相,要求普羅大眾跟他們一起共渡時艱,也就是要普羅大眾乖乖地接受裁員減薪。

香港基本上繁榮了幾十年,可是期間工商界從來沒有真正同普羅大眾一起共享繁榮。尤其自八十年代末至年前,香港繁榮依舊,然而貧富懸殊日深,實際工資多年來不是沒有增長就是增長甚微,就業機會逐步減少。好了,到狂炒樓市、股市,終於炒出禍來了,在這個時刻,卻來叫普羅大眾「共渡時艱」!這不是欺人之談又是甚麼?普羅大眾完全有理由拒絕這樣一種「共渡時艱」。

我們要求政府直接擴大或興辦公營事業來創造就業機會,因為單靠私營企業來創造就業是沒有保證的。現在,從中學到大學畢業生,以及大批參加再培訓計劃人仕都沒有工作。一面是種種公共服務如醫療、教育等等質素低下、供不應求,另一面卻是大批可以提供服務的人失業。難道那坐擁八千億儲備的政府沒有義務解決這個矛盾嗎?

工商界常常說:資本家好,工人就好。政府的政策也是一切首先保證資本家發財,說如此工人才有飯碗。問題在於,發了財的資本家,沒有義務一定要創造就業機會。實際上,相反的情況多著呢!那年年賺大錢的中電與電訊,在幾年前(那時還挺繁榮)還不是一樣大舉裁員!

其實,只要稍為降低大財團的剝削率,就可以大大增加就業機會了。

現在,最厲害的超級剝削之一,就是工時過長,使工人一個人幹兩個人的工作。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英國,但香港工時之長卻比歐洲高出一半甚至更多。而這個現象在失業最嚴重的時候更顯荒謬:一面是大批想工作而不得的失業者,另一面卻是勞累至病的在業工人。其實,只要削減工時(而工資不減),騰出的工作就足以吸納現有的失業了。事實上,歐洲工運早就提出法定一週35小時工作制,並且在法國已開始落實,以便解決失業。香港完全有條件實行40小時工作制。

有人說,要資本家多僱人手吸納失業,豈不使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

其實,影響本地競爭力的元兇,不是普羅大眾,而是貪得無厭的大財團,尤其是大地產商與大銀行。是他們把物價,尤其是樓價哄抬到比天還高,以致成為普羅大眾甚至是中小資本家的沉重負擔。為甚麼這些人不去追究禍首而要把危機一味轉嫁給受害者呢?

總之,普羅大眾不應再受蒙騙,更應打破聽天由命的思想,用自己的力量爭取下列目標:

設立失業救濟金!

訂立每週40小時工作制而不減工資,以吸納失業!

政府擴大及興辦公營事業,創造就業機會!

訂立起碼工資制!

利得稅改行累進稅!

普羅大眾的利益高於一切!

199829

分類:第48期, 政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