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試談「合一事件」龔涉

龔涉

《先驅》第42期,19972

九四年尾荃灣「天台屋」事件帶來整個社工界的震蕩:荃灣合一社會服務中心的社工與荃灣德仁樓、卓明樓天台屋居民帶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煮食爐、石油氣罐等等「訓馬路」,抗議當局清拆他們的住所但卻沒有作出合理安置。結果社工與居民被警方拘捕。事件引起社工界以至社會其他人士對社會行動及社工角色很大的爭議。

想不到最近又有關於合一的事件發生。在社工界造成比「天台屋事件」更大的震撼。

事緣去年七月尾合一執委提出三條「參與社會行動守則」,引起前線員工不滿,雙方一直為這三條守則而爭論。到了十月三十日,六名員工代表欲列席執委員會被拒。翌日該六名員工被即時解僱,解僱事件激化了合一員工與執委會之間的衝突,合一員工強烈要求被解僱的同工無條件復職,但執委會一直堅持不讓步。其間,不少社工界的前線同工、服務對象,工會人士以及其他同情者加入聲援合一同工,有人亦想居中調解員工與執委會之間的矛盾,但執委的一直不為所動,後來更傳出執委有意解散合一的消息。直至本年一月十二日,執委會正式宣告解散合一,合一所提供的所有服務即時停止。

對合一解散,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一來提供服務的志願機構自行解散在香港是十分罕有的事。二來合一自建立二十多年來,在爭取基層權益、推動基層組織方面表現非常積極,任職合一的員工亦異常投入,使整個機構充滿朝氣。

有人說合一管理階層與前線同工的矛盾,以至整個機構面臨解散,乃「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發展到今日的地步,不過是各樣矛盾發展至頂點而已。

荃灣合一社會服務中心成立於1973年,當時亞蘭斯基(Saul Alinsky)提倡的衝突模式組織居民手法剛引入香港,合一亦以此手法組織基層居民,爭取自身權益。此後合一不斷開拓基層的組織工作,協助木屋、臨屋、公屋輪候、舊區重建、公援家庭、邊緣勞工等爭取自身的權益。這些被剝奪了應有權利的弱勢群體,很多時都會與既得利益者的代表—港英政府,站在對立的位置上,甚至許多時被港府透過法例去卡壓其抗爭行動。面對這樣的處境,合一同工每每都敢於行使「公民抗命權」,挑戰殖民地惡法。

其實港英政府對社區發展服務,僅視為市民對政策不滿的出氣口,便於舒緩與基層市民的衝突而已,因此從來都不希望社區發展工作,引發市民出提出真正挑戰社會權力結構及利益關係的訴求。

港英政府多年來對社區發展服務已是處處設限,例如在八五年將社署的社區工作組解散,後來更將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NLCDP)委員會主席轉由政務處官員出任,加強對社區發展服務的控制,近年又常放出言論要削減鄰舍層面社區發展的資源。

這一切都在於限制社區發展服務的發展。削弱其在地區政治中可發揮的潛質。

另外,對於引起社會關注的「激烈」社會行動,港英也是十分避忌的。近年合一同工便因多次涉及「激烈」社會行動而遭警方鎮壓,甚至逮捕。其中較引起注意的有九三年「三二五」事件:合一社工與葵盛居民因在房署門外要求當局凍結租金而被捕;以及前述的九四年「天台屋事件」等。這些事件發生後引起社會上頗大的回響。當權者港英政府面對本身權力受到挑戰,固然指這些行動破壞社會秩序,違犯法紀;另一方面,社會上一些保守勢力,其中最明顯的來自社工界本身,亦大加譴責,並指其違反社工原則,引起社會不安云云。

飽受壓力的合一前線同工,並未有因此退卻,反而透過上述事件的效應,爭取機會與各界人士交流自己的信念,取得不少人士及團體的支持,同工亦堅持自己信念及工作手法,繼續其組織基層、爭取權益的工作。

可惜同工的堅持,得不到管理階層的體諒和支持。明顯地在「天台屋」事件後,執委會內部分委員對同工的工作手法已有所不滿,但與前線同工的矛盾還未致表面化,但到了後來,特別是簡祺標牧師出任執委會主席後,情況便開始變化。

九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執委會提出三條「參與社會行動守則」的初稿,其內容使合一員工以至其他社會人士嘩然。這三條守則規定:(一)員工在私人時間參與社區工作,特別是社會行動,必須經機構的總幹事批准;(二)員工在工作範圍內不得採用違犯法律的手法;(三)禁止員工從事社區工作或社會行動時採取暴力行為,包括有意傷害他人的言語或行為。

守則的第一條明顯侵犯了員工的個人自由,並為員工從事社區工作及社會行動造成一定的障礙。另外守則第二條要求員工不能用違反法律的工作手法也很值得商榷。香港的法律,特別是公安條例中有不少違反人權的地方,尤其現在「籌委會」法律小組建議回歸後還原惡法,取消現有保障人權的一些法律條文。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仍堅持「合法」抗爭,不啻自縛手腳。

合一同工當然不甘默默接受這些不合理的守則,遂透過剛成立的員工會,要求與執委會磋商有關三條守則的問題。十月三十日晚,六名員工代表帶同針對三條守則的工作手冊大綱按照與執委會先前安排,前往該晚在天恩堂舉行的執委會會議,但到場時被執委會主席簡祺標拒絕列席會議。其後主席與其他執委離開天恩堂改往亞斯理堂秘密會議,議決即時解僱六名員工代表。

在九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執委會以「不尊重上司」、「衝擊執委會會議」為理由,即時辭退六名社工。此舉立即引起整個合一的同工強烈的不滿,他們隨即透過員工會要求執委無條件讓六名同工復職,但執委會並沒有答允同工的要求,此後不斷有接受服務的街坊代表、勞工團體、社工總工會、勞工處及一些獨立人士的介入調停,然而執委會態度非常強硬,完全沒有讓步。

合一同工在此期間不斷透過傳真、公開集會等,號召同業及接受服務人士的關注,亦曾到組成合一的六間教會會堂派發傳單,希望事件得到更多人士的注意。面對同工一系列的行動,執委會除了堅持拒絕與員工代表談復工問題外,更多次指被解僱的員工不理性,「心智不成熟」,到教會滋事,對執委作「人身攻擊」等。

執委會多次拒絕員工談復職問題後,員工在取得接受服務的街坊的共識下,於十一月廿七日開始罷工半日。對此,執委會毫不動容,這時甚至有執委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透露會將合一解散。

十二月七日,執委會召開「合一前途諮詢大會」,與會者除合一執委及員工代表外,還包括教會代表、社總、勞工團體、街坊代表及其他獨立人士,大多數與會者均表示不希望合一解散,及期望執委及員工盡快解決復職問題,可是對他們的要求,執委會並沒有明確的回應。

十二月尾,從報章報導得知,有執委會委員已與社署商討合一在結束後遣散員工的問題,及如何延續合一現時提供的服務。

此時,人們已感到合一解散乃勢在必行。很多社工界前線同工及居民組織紛紛發表聲明要求執委會擱置解散合一的行動。而個別前任及現任合一執委以及不少前合一員工、大專講師更組成「救救合一」,試圖重組解散後的合一,繼續其提供的服務。

一月十二日,合一執委會終於正式宣告解散合一,合一現時提供的服務亦告即時停止,不少服務對象頓時失去社工的協助。其中葵涌、山谷道、青欣臨屋區等居民正面對清拆重建,欠缺了社工的協助使他們感到十分徬徨,對爭取應有的權益造成頗大障礙。

其實合一同工多年來的工作手法及抗爭目標,相當程度上都避免觸及整體社會政治制度。一直以來他們都希望發動基層市民,自我組織爭取自身的權益,基本上不依靠政黨等既有政治勢力,也不積極鼓吹政治制度的重大改變。八十年代議會政治剛發展時,部分合一同工曾嘗試透過選舉進入建制,但很快便退卻。此後,合一基上採取「非政治化」的社會抗爭。

有人相信堅持「非政治化」,不觸動整體政治制度的社會抗爭,會有較大的「空間」,但合一事件恰恰告訴我們,專制的政治制度會壓縮一切的社會抗爭,哪管是政治化或非政治化的抗爭!所以,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造整個政治制度,使之完全民主化,任何局部的「民間」抗爭都很難有持久的成果。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