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昌
《先驅》第42期,1997年2月
今年香港支聯會和往年一樣,按例舉行元旦民主遊行,從中區的遮打花園遊行至灣仔新華社。今次在遊行前,還舉辦了個名為「跨越九七、迎接挑戰」的論壇,請了韓東方、司徒華、廖成利和劉慧卿出席。
幾位講者的發言,最值得一記的,要算是司徒華和廖成利兩人擦出的火花。論壇先由韓東方發言,接著輪到司徒華。司徒華的整篇發言都是衝著民協廖成利而發的。首先,他十分強調人的堂堂正正的跨越,同貓狗蛇蟲的爬越、「捐」越是完成不同的;只有前者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接著,司徒華又指名道姓,警告民協,不要再把其「又傾又砌」的路線,即一面參與臨立會工作、另一面標榜民主的做法,說成是從他身上學回來的(指司徒華從前參加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工作)。司徒華並不承認他本人曾實行過,或者主張過這樣的路線,也指出當年他參加起草委員會與今天民協參加臨立會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最後,司徒華以一部西方電影Not the song but the singer的名字的相反的寓意來結束講話。他說香港民眾支持民主派,並不是因為民主派這些歌手把民主之歌唱得好,反倒是民眾對民主的熱忱造就了民主派的名聲,其實是Not the singer but the song。他希望今後民主派要認認真真把民主之歌唱好,做到歌與歌手相得益彰,即Not only the song but also the singer。
廖成利接著發言。他指出司徒華的發言並不尊重他,因為司徒華把他那種對臨立會抱另類態度的人士當作畜牲、不是人。廖成利強調辯論要以理服人,不要以人身攻擊和漫罵代替說理,他倒很樂意聽取反對的意見。他又指出司徒華一面杯葛臨立會,另一面不排除參選由臨立會規定細則的,在九八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是互相矛盾的做法。因此,司徒華與民協的態度,並非原則上有分歧,只能算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而已。廖成利又謂,臨立會是政治現實,不參與害處更大。他這番發言並不討好;坐在我旁邊的兩位聽眾便一邊聽一邊罵。
論壇設有台下發問和發言,絕大多數提問和發言都是針對廖成利的。反對臨立會的意見中,有從其合法性出發的,也有從臨立會的假選舉、真欽點的特點出發的。廖成利回答質詢時,卻忽略後者(參與臨立會的實際利害)、著重前者(合法性問題),把問題輕輕帶過。台下的發言也有針對支聯會的。一位發言者形容支聯會過去的活動,是放大光燈,即只照遠、不照近(只關心深圳河以北的民運)。對此批評,司徒華並不接受,卻顧左右而言他。
到了後來,司徒華和廖成利都分別作了補充。司徒華指出參加98年由臨立會規定出來的第一屆立法會選舉,與反對臨立會的原則並無衝突,這同香港人申請使用香港身份證,卻反對殖民地統治並無衝突一樣。司徒華再次殺氣騰騰地把廖成利痛罵了一頓,這次指廖成利自己心虛,對號入座,自認畜牲,司徒華其實並沒有指對方不是人云云。大抵是同仇敵愾的關係,司徒華設置的「陷阱」湊效,廖成利再被痛罵,筆者旁邊的聽眾都很雀躍。平心而論,卻不能不承認司徒華態度實在有點倨傲,像傳統家長教訓子女一樣,漫罵而不講理,明明是自己暗示對方不是人,卻又否認,逞口舌之快。
劉慧卿遲到,發言主要介紹前線這組織,無甚可記,論壇在下午一點半開始,兩點四十五分結束。大約有一百名市民參加。元旦民主遊行則約於三點半開始,據報有四百多名市民參加,期間並無不愉快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