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期

美國工黨新近成立了

李民

《先驅》第39期,19968

「我們支持孕婦有不把孩子生出來的權利,但我們反對墮胎權!」

聽了這句話,你一定會覺得說話者頭腦有點不健全,因為說話者好像在支持A,同時又反對A。儘管有點誇張,這句話反映了美國新近成立的工黨在墮胎問題上的態度。

在今年六月舉行、有千多名代表參加的成立大會上,工黨通過了支持婦女有墮胎權的黨綱,但為了安撫那些反對墮胎權的大會代表,黨綱在這方面的行文羞羞答答,隻字不提墮胎權(abortion rights),只用了「支持孕婦有權決定是否生育」(prochoice)的字眼。

美國工黨類似的調和、折衷的做法,同樣出現在其他問題上。

在成立大會中,代表們就工黨的路線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政府工黨應不應該在總統和其他選舉中推舉自己的候選人?

對於這個問題,大會原本的主流意見是:既不派出自己的候選人,也不支持其他黨派的候選人,工黨目前的目標,是要向當權的政黨和官僚施加壓力,使他們更多地留意工黨關切的問題。這種意見認為,只有當「數以十萬計的」(hundreds of thousands)人參加了工黨之後,工黨才應該改變路線,推舉自己的候選人。

這種主流意見背後的真正動機,是要遷就一些猶疑不決的工會領導,他們仍然支持某些民主黨政客。工黨提出自己的候選人,無異於強逼這些猶疑份子,要他們在民主黨和工黨之間馬上作出選擇。這是許多工黨籌建者所不願看到的。

這種主流意見自然受到反對。有人指出,工黨不打算推舉自己的選選人,會限制自己的發展,因為人們參加工黨的原因,恰恰是期望工黨能推出自己的政策路線和執行這些路線的候選人。這種反對意見認為,即使目下工黨未具備條件在選舉中提出自己的候選人,也應該盡力爭取,越早脫離這個狀況越好。

在這種壓力下,主流意見作出修改,把原本的「數以十萬計的」(hundreds of thousands)修改為「相當數量的」(significant numbers)人,也明文規定在下次1998年的大會檢討這條總路線。

前面提及的主流意見,還遇到來自另一方面的反對意見。這種反對意見認為,工黨在未有條件提出自己的候選人時,應認支持民主黨的候選人。一個來自北卡羅連納州的代表說,若果工黨把國會中「好」的民主黨議員排除出去,必定會自食其果。無論如何,成立大會畢竟通過了不支持其他黨派的候選人。然而,這種對民主黨政客的幻想並沒有根本消除,這將會成為工黨以後路線爭論的導火線。

工黨成立大會上還討論了組織發展的問題。現在工黨由兩個部份組成:全國性工會組織和以個人名義參加的會員━━後者分散在全國36個黨分部。對於今後工黨的發展,一種意見認為應以其他工會的加盟為主,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以發展黨分部為主。最後,大會在這方面也採取了折衷的辦法,把兩種路線調和起來。

另一點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成立大會並沒有通過任何行動計劃,把不同工會和不同城市的黨員聯合起來,也沒有具體措施提高工黨在美國的知名度。這令人懷疑工黨能否有所作為。事實上,對於成立這個第三黨,工會份子有許多分岐。勞聯產聯(AFLCI0)的主席斯威尼(John Sweeney)就對成立第三黨不感樂觀,他認為工黨的作用僅僅在於對民主黨造成一點壓力而已。

儘管工黨有上述困難,我們並不能低估它成立的意義。美國雖然是頭號發達資本主義強國,但長期以來,群眾性的工人政黨一直缺乏,這與西歐的情況大異其趣。在各種選舉中,工會一般地附和民主黨,而民眾則只能在民主黨和共和黨這兩個差別不大的資產階級政黨中作選擇。工黨的成立,雖不能馬上對民主黨和共和黨造成成威脅,我們甚至也很難確定這個新生政黨的最後命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工會運動在戰後的整個傳統已經給畫上休止符,工黨的成立也告訴世人,美國工人階級對現存的兩黨政治多麼不滿。

對於港台的勞動群眾,這次美國成立工黨意義也是很重大的。在美國爭取成立工黨,這目標已經提出了好幾十年,如果不是更長久的話。單單這次成立工黨活動的勢力,自「工黨倡建組織」(Labor Party Advocate)成立以來,也足足花了五年的時間。再者,自八十年代開始的國際和美國國內形勢,都不能算是對美國工運有利。這個時候成立工黨,可以算是逆境中的突破的。見賢思齊,香港和台灣的勞動民眾應該勇往直前,為建立自己的群眾性工人政黨而努力。

分類:第39期, 美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