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島義一 譯者:稻垣豐
《先驅》第41期,1996年12月
在剛過去的日本大選中,日本自民黨競選政綱,增添了要實現公然參拜靖國神社,把韓國獨島(日本名為竹島)和中國釣魚台成為『日本固有領土』的主張。由此而引發了國際譴責的浪潮。
來自韓國和香港的抗議
韓國外務省指責執政黨自民黨這個未有先例的政綱,認為這不是有責任感的政黨所為;因為,無論從國際上和歷史上看,韓國都擁有「獨島」的主權。此外,韓外務省還嚴厲批評了「公然參拜靖國神社」的主張,認為是日本政府,把第二次大戰時期的侵略戰正當化的表現;這對於兩國友好,以及未來關係發展均有不利的影響。所以,韓國駐日大使提出抗議,並要求刪除這部份政綱。
在香港,由於保釣人士陳毓祥,駕船到釣魚台抗議日本侵佔釣魚台,遇溺身亡,促使香港保釣運動升級。日本擁有釣魚台的自民黨政綱,對香港的保釣運動,猶如火上澆油,更形高漲。
侵吞釣魚台及獨島是全面侵略的開端
釣魚台(日本名尖閣列島)之所以劃歸為「日本領土」,是明治天皇政府於1895年決定的。當時日本政府為確立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以及正準備全面入侵中國,發動了一連串的戰爭。結果,日本奪得遼東半島和台灣。日本在侵略台灣及確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屠殺了大量的台灣人民。1896年3月,天皇正式頒令(敕令第十三條),片面把釣魚台編入沖繩縣。因此,併吞釣魚台,是侵略中國領土的開端。
日本帝國主義侵吞朝鮮,始於1875年的江華島條約。其後從1904年至1905年,日本通過日俄戰爭,掃蕩了在朝鮮半島上的俄羅斯勢力,以武力脅迫朝鮮簽訂第一、二次日朝條約,並於1905年把「獨島」片面地納入日本領土。
第一、二次日朝條約,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控制朝鮮內政外交的不平等條約。簽約後的朝鮮政府,被日本安排一名總督來朝監察,而且無論是財政和外交方面的問題,均要獲日本指示。所以,併吞「獨島」的事情,是同日帝對朝鮮侵略和殖民統治的歷史不可分割的。現在,自民黨新增的政綱,竟認為「獨島」及「釣魚台」應歸為日本領土,簡直就是把過去的日帝侵略行為及殖民統治正當化的表現。
自民黨主張公然參拜靖國神社的原因
自民黨替其「參拜神社」的政綱解釋稱:為了感謝那些保衛祖國而陣亡的人,更重要是為了確立國家和國民的態度,實現「公開參拜靖國神社」是很有必要的。
這些言論,簡直就是全面肯定和贊美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二千萬亞洲人民的侵略戰爭,把侵略和屠殺的行為,美化為「保衛祖國」,使屠夫變成壯士!
「靖國神社」不僅是個追悼「陣亡戰士」的紀念公園,而且是把參加過天皇戰爭的每一個陣亡者當作「神」來祭祀的神社,一般平民是沒有資格安魂於此的。「神社」象徵著天皇名義下陣亡的全部榮譽,是為煽動人民參加侵略戰而建立的。它作為日本陸軍和海軍省管轄內的唯一的神社,具有侵略動員機構的特點。園內展覽的,都是「戰利品」和「皇軍炫燿的輝煌戰績」,還建立贊美侵略戰爭的紀念館和軍隊設施。它本身就是個侵略戰爭的軍事設施。
除展現侵略軍事設施外,神社內供奉的,主要是從甲午戰爭、台灣侵略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西伯利亞侵略戰、九一八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等二百四十六萬多的陣亡軍人,他們都被奉為「神」。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連東條英機這種二次大戰甲級戰犯等十四人,也供奉在神社。所以日本政府代表,公然參拜神社,無疑是顯示了日本政府不承認對亞太侵略戰,要負上責任。
日首相橋本參拜神社的象徵意義
今年七月,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打破十一年來沒有在位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做法,以自民黨總裁的身份,實踐其黨綱的精神,率黨員參拜神社。橋本個人過去曾擔任過共同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的會長,又當過戰爭遺屬會會長(日本戰爭遺屬會是自民黨大量選票來源的團體),經常推展公然參拜神社的活動。當然這個參拜公然化,不是他個人的性格,而是象徵這樣的情況:以PKO(和平維持活動)為開端,進行對外派遺自衛隊的日本帝國主義活動。今年四月,美日首腦會談和「安全保障條約再定義」之後,公然準備境外軍事活動,開始了有可能出現「陣亡者」的時代。
在未修改憲法之前,政府要動員戰爭的企圖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陣亡者的話,就可以拿為借口,修訂「和平憲法」了。我們不能承認自民黨黨綱的主張,它會導引軍國主義的復辟,韓國政府要求刪除那些綱領條文,是完全正確的。
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辟而鬥爭
現在,政府直接把釣魚台和獨島主權歸日本的事件擴大,派遺自衛隊設置「離島防衛隊」。為了亞洲及日本民眾的利益著想,我們要跟亞洲人民團結起來,反對軍國主義,追究日本的戰爭責任,實現戰後賠償,爭取廢除安保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