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壞消息還是好消息 ━━談談有關香港收入不均的一些數字

吳欣

《先驅》第42期,19972

最近香港政府公佈了九六年進行的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反映收入不平等的堅尼系數(系數介於零與一之間)從71年起的0.43節節上升,91年是0.47396年則達到0.518。由於系數愈高、收入不平等情況愈嚴重,這表示香港的貧富不均現象不斷惡化。

可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這個結論。114日《信報》的《本報評論》便力排眾議,認為「香港的收入分布形勢不是愈來愈壞,而是愈來愈好」!《評論》比較91年和96年的香港家庭每月收入,扣除通脹之後,「清楚表示」過去5年,「處於較低收入級別的戶數急劇減少,處於較高收入級別的戶數成倍地高速增加;大量較貧戶急速變成較富戶」。「愈來愈多的香港家庭(指原先收入較低者)得以享受急速增加的購買力」!

《評論》的根據,即使是完全符合事實,只能說明過去幾年裡窮人的收入除了補賞通脹之外,還有點實質增長。但這同「享受高速增加的購買力」實在有天攘之別。他們從前不坐的士,現在一年會坐幾次,你卻說他們都有私家車代步,這不是誤導嗎?

要了解香港近年收入不均情況的變化,其實一點也不困難。港府日前公佈的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按住戶收入高低將全港一百八十多萬戶平均分為十組排列,然後計算每組收入所佔住戶總收入的比例。最高收入的一成住戶(月入約五萬元以上),其收入已佔去住戶總收入的41.8個百分點,比86年和91年的35.537.3都要高。相反,其他各組的收入比例,卻比91年的為低,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這些組別得到的相對份額愈來愈小。把86年的數據也考慮進去,至少持續了十多年的收入日益不均的現象就更為明顯。

《信報》的評論安慰我們:儘管你們的收入的相對份額減少了,你們的絕對收入還是有所增加的,你們要知足呀!但是,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自己的生活和收入能隨經濟發展而同步增長,是完全正當的期望。為什麼《信報》評論的作者倒叫我們要滿足於長期低於經濟增長的生活改善?你知不知道什麼是上進心?你們一類人強調的「香港精神」去了哪裡?

那位作者以為,只要讓市民知道其收入有實質的改善,市民就會欣然接受。他不知道,古今中外重大的革命事變的發生,許多並不是因為起義的人民生活得越來越差,而是因為現實的改進程度達不到自己的理想而引起的。因此,市民因收入增長遠遠低於經濟增長而引起的不滿,既應該尊重,也不會因花言巧而消失。「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這個道理。那些自由放任的擁護者不可以不三思。

《評論》亦對堅尼系數作了一些分析,指出一般認為堅尼系數愈大,表示收入愈不平等的看法其實不盡準確;系數大小同收入不均的程度,其實並沒有直接關係。我很同意《評論》這個看法,因為收入分布是很複雜的東西,不可能用一個數字來完全表達。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堅尼系數存在的弱點,而無視大量更清楚的收入日益不的事實。

《評論》指出對堅尼系數的傳統誤解還是有用的。五年之後,香港家庭收入的堅尼系數或許會有所下降,那時候香港的勞苦大眾就要提醒自己:系數下降,不一定代表收入不均的減少!那時候,倘若《信報》評論的作者會力排眾議,作出這樣的警剔,那我便心悅誠服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