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反對自由放任!

廖化

《先驅》第43期,1997年4月

港英高官否認炒樓已至熾熱程度。我們在此不必饒舌,跟他們爭辯。市民大眾心中有數,不會對他們的言論太認真,正如人們不會對港英歷年的遏止炒樓的措施看得太認真一樣,這些措施結果怎麼樣,大家都很清楚。

比較有效一點的措施不是沒有人建議過。有人主張開徵資產增值稅或物業轉讓稅;有人主張對空置樓宇課稅;有人建議大力增建公營房屋。我們先驅社也提出過要求,例如管制地產商利潤,改變目前房地產集中在大商家手中的狀況等。

不過,從董建華到高官,從大商家到御用經濟學家,其招牌對策是:增加土地供應。彷彿樓價高企是因為住宅用地不足似的!事實相反,目前,大地產商手中的土地儲備多到足以滿足100萬人的居住需求:近年每年都有幾萬個單位空置。每年的樓宇供應量都比家庭數目多出幾萬個。去年底市場上就有三萬四千個單位空置。〔註一〕是地產商實行寡頭壟斷,屯積居奇導致樓價高企,而不是供應不足。有人形容現在的情況是:

有地不起樓,有樓不賣樓,賣樓變炒樓,炒樓變空樓。

更多的士地供應只會進一步養肥地產商,也就是進一步增加他們的操縱市場的能力。目前,七大地產商提供了新樓的八成供應量。如果再把他們養肥一點,從長遠來說,樓價也只會更高。

這樣簡單的道理,高官學者們不會不知道。明知而故犯,無他,利之所在而已。政府不會認真解決問題,是因為它嚴重依賴賣地收入,以及其他種種間接的土地收益(差餉、印花稅、同市價掛勾的居屋售價及公屋租金、地產商及銀行的利得稅等)。

港府、地產商、銀行、律師行,可視之為一個禍港秧民的黑暗帝國。這個黑暗帝國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大幅降低普羅大眾的生活質素。這邊廂,把收入八成用於供樓的大有人在,因資本家賣廠蓋新樓而失業的工人數以萬計,而那邊廂,十年之間,李嘉誠的財富由不足100億增至500億,郭炳湘由80億增至一千多億,李兆基由幾十億增至790億。那種拼命攫取暴利的醜行,才真正像抽鴉片,一抽便上癮呢。

高官學者們常強調,對樓市之所以要審慎,因為用藥太猛,推跌樓市,便可能影嚮整個經濟。何況,那數以萬計的小業主也會蒙受損失。

這不僅是勒索,而且是謊話。

繼續讓這個黑暗帝國壟斷地產或從壟斷中謀利,這才真正有損經濟。黑暗帝國,食水太深,一方面,使工業淪於消失,使各行各業的中小資本日益經營困難;另一方面又侵蝕了廣大市民的購買力,這不僅使市民生活質素下降,而且反過來也令各行各業的生意更難做。而最後把最大負擔肩負起來的,還是普羅大眾,因為中小資本總會千方百計把高昂的經營成本轉嫁給後者。

要有效地打擊炒風,自然需要從根本上制止地產商壟斷地產,而這樣做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到同地產有密切關係的行業,不過,從長遠而言,這還是有利無害的,因為各行各業的經營成本會降低,市民的購買力也會提高,結果是市場更繁榮些。反過來,讓現狀繼續,發了大財的地產商及銀行家並不會把全部利潤投資到本地,增加就業機會;相反,他們不斷把大比例利潤移出國外投資了。發了大財的香港政府,也只會繼續其「國」富(平)民窮的理財原則。

普羅大眾要認識到所謂自由放任,在資本主義下面,其實就只能是自由炒樓,放任壟斷。其次,只有大家組識起來,把全部權力抓在自己手裡,建立一個真正為普羅大眾謀幸福的政府,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有保障的生活。以為靠游說香港政府(包括未來特區政府)可以解決問題,只是幻想。

註一:根據政府提供的數字,私人住宅單位近年的空置率如下:

中小型 單位 大型 單位
年底空置量 空置比例 年底空置量 空置比例
1992 31,330 4.2% 2,740 4.5%
1993 29,850 3.9% 2,390 3.9%
1994 22,430 4.7% 3,020 4.8%

(明報1995年2月22日)

分類:第43期, 政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