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斷送台灣農業命脈的GATT

柳白(台灣)

《先驅》第33期,19956

【台灣通訊】

一份對台灣未來農業發展影響深遠的並關繫著台灣人民未來基本生計的「農業政策白皮書」在95420日公佈了。這份白皮書的草案在去年十月由農委會公佈,在僅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未經過任何民意代表參與的討論和爭議就靜悄悄地由行政院核准並已經公開對外發行。立法委員們可以為每個月幾千元的農業津貼爭執不停,卻對這份重要的農業政策決議過程袖手旁觀,這是台灣奇異的、扭曲的政治。

這份「農業政策白皮書」是台灣為了要參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已改名為WTO)所作的農業政策上的重大變革。它說明了台灣為了要急於參加關稅總協定面對資本主義強國在農業政策上所作的種種讓步,其中包括了稻米保證價格僅再維持三年,玉米、高梁和大豆轉作補貼明年起停發,並於1996年起政府全面停止收購,另外,對蔗糖和菸葉的補貼也將在六年之內削減24%。這份白皮書中更包括了台灣糧食政策的重大改變,台灣放棄了稻米生產自給自足的目標,而改為所謂「供需平衡」,其實就是開放稻米進口。此外,另一重大政策的改變就是將大規模的農業土地轉為工、商、住宅用地,將農地從目前的九十多萬公頃減少到七十多萬公頃。農地的減少,補貼的取消,不但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逼使他們轉業,更將使台灣民生之本的糧食完全陷入於無保障的依賴狀況。

GATT成立近五十年的歷史中,雖然在各大國之間工業產品關稅削減上穫得成就,但是農業關稅的削減和各大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始終無法解決。最初是美國為了保護本國農業和美國政府對農業的補貼政策等而將農業貿易的問題排出GATT的議題之外。隨著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歐洲共同體各國在1962年設立了他們自己的「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al Policy)來保護他們的農業以便與美國抗衡。而大國日本一向都堅持他們的農業保護政策。在1986年關貿總協的烏拉圭回合的談判到去年才結束。烏拉圭協議中雖然有對非關稅性的農業保護政策和政府對農業補貼作一些限制的規定,但大國之間彼此了解這些規定都無法付諸實行。自東京協議在七十年代末完成後,就是因為許多協議都沒有辦法執行才使得GATT面臨解體的危機。烏拉圭回合是在這樣狀況下在1986年勉強開始的,但一拖就是八年。東京協議不能執行和烏拉圭回合的拖延都顯示出資本主義大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但他們卻用不能執行的條款來逼使台灣和其他弱勢國家接受作為加入關貿總協的苛刻條件。台灣以已發展國家的資格加入這個組織,但和已發展的大國之間的談判只有節節讓步的餘地。

台灣參加GATT是如此不經討論完全沒有民意參與地被決定下來。更是諷剌的是行政院長連戰去年九月被「中華民國工商建研會」為了紀念國民黨建黨一百週年的系列活動中請去演講「台灣經濟奇蹟的回顧與前瞻」。連戰說:「在台灣加入GATT之後,我國農業產品會因此喪失競爭力,此時會有更多的農地擴大釋出轉為工商業利用……」(中國時報,1994925日第6頁)工商業領袖借著黨慶的機會給行政院長宣佈重大政策改變幾乎也不出台灣政治的慣例。連戰用台灣放棄農業讓它破產作為對「台灣奇蹟」的前瞻來討好工商業的巨頭倒是一場好戲。回顧過去所謂台灣奇蹟不就是在一步步放棄經濟自主權下靠著台灣工農辛苦血汗創造出來的嗎?

分類:第33期, 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