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
《先驅》第34期,1995年9月
七月下旬向東海發射導彈的演習提早結束了,但是才過幾天,中共又宣佈由八月十五到廿五日舉行更大規模的實彈演習。這次演習現仍在進行中。而這正是國民黨開代表大會,要決定明年三月的總統候選人的時候。同時,中共對「千古罪人」李登輝的咒罵一直繼續著。大家都看出,中共至少想把李登輝拉下總統的寶座。有人覺得,恐怕中共決心用武力實行統一了。
中共是否決心動武?
大家都知道,台灣海峽的緊張形勢是今年六月李登輝訪美之後出現的。在這之前,兩岸之間的和平交往發展到49年以來的最高峰。由於雙方勢力強弱懸殊,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一向在中共方面。和平統一的主張早在四十年前已經由中共提出。不過初期的說法是「和平解放」,其實就是要台灣國民黨政府投降,最多答應給予「寬大處理」或「優待」而已。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實際上已經改走資本主義道路,兩岸的社會制度已經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同時中共把「和平解放」的說法改為「和平統一」,並且提出一國兩制的方案。這樣,兩岸的和平交往才開始。但是中共始終不肯宣佈放棄使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據他們自己說,這是因為如果宣佈決不使用武力,就可能永遠實現不了統一。那麼,在什麼情況下要使用武力呢?中共說,如果台灣宣佈獨立,脫離中國,就要武力對付。在中共眼中,李登輝的「務實外交」(擴展外交關係,爭取加入聯合國……),尤其是公然訪問美國,就是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就是勾結外國、分裂祖國,所以當然有可能招致中共動武。不過,中共是否已經決心動武呢?是否形勢已經令他們覺得不能再觀望呢?動武有沒有必勝的把握呢?有沒有比動武更好的辦法呢?
把李登輝推行「務實外交」當作是宣佈台灣獨立,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至少是言之過早了。李登輝的政府始終沒有宣佈拋棄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他們一方面盡力擴展台灣的對外關係,包括正式的外交關係,同時也繼續發展台灣和大陸的聯繫,包括表示願意商談統一的途徑。至於爭取加入聯合國,和要求大陸承認台灣是個政治實體,也並不等於反對統一、堅持分裂。過去西德和東德的關係演變是個最好的先例。原先兩德是互不承認、互相敵對的。七十年代初才互相承認,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而那正是走向和平統一的開始。中國的情況在許多方面和德國當然很不一樣,但是德國的例子至少表明:當一國之內有兩個政權的時候,互相承認和雙方加入聯合國,可以是和平統一的步驟,而不表示分裂到底。所以,如果中共現在就動武,只能證明他們所不能容忍的不僅是台獨,而且是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兩岸分離的狀況。也就是說,中共已經忍不住要動手去征服台灣,已經拋棄和平統一的立場了。反過來,如果中共始終願意和平統一,真正只有為了對付台獨才動用武力,他們就不應現在就決心動武,至少還要再觀察一下以後的演變。換句話說,如果中共還沒有拋棄和平統一的立場,他們最近的軍事演習就不是戰爭的前奏,而只是壓制台獨傾向的手段。
我認為,現在沒有根據斷定中共已經決心用武力去征服台灣。中共攻擊李登輝的論調,大可了解是為了打擊台獨傾向而扶助統派。他們張大其辭咒罵李登輝,與其說顯示他們的心理偏執,倒不如說是故意虛張聲勢,加強效果。中共一再炫耀武力,並不足夠證明他們已經決心真正動武。如果真正決心動武的話,反而會盡量不動聲色地部署軍力,不讓台灣預先接到警報了。
壓制台獨,不必動武
如果中共目前並不急於征服台灣,只想壓制台獨傾向,那麼,就沒有必要真正動武。使用種種壓力(包括武力威脅)就夠了。最近的軍事演習加上聲勢洶洶的言論抨擊,已經明顯地產生效果。台灣的統派立刻加強了活動,發動了「我是中國人」的示威遊行。國民黨的分裂有進一步的發展,反對李登輝剌激中共政策的力量增加了。在明年三月的總統直接民選中,李登輝要面對的有力對手也增加了。
根據民意調查,支持台獨的人,在最近的危機之前本來只佔三分之一左右,最近更略降了。民進黨雖然正式把台獨立場列入政綱,但支持民進黨的選民並非完全支持台獨立場。在去年省市選舉中,民進黨並沒有特別強調台獨。陳水扁贏得台北市長,是民進黨的重大勝利,但陳水扁在競選中並沒有標榜台獨立場。支持台獨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真正要求脫離中國(或認為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另一種只是不願意接受中共的統治,以為台灣宣佈獨立就可以阻止中共來統治。後一種人到了看清楚現實情況,知道台獨不但不能阻止中共,反而剌激中共提早實行武力征服的時候,就會不再支持台獨。甚至連李登輝的半台獨立場,也可以了解為爭取獨派群眾的手段;引起中共強烈反應後,他也會改變姿態。現在中共的武力恐嚇,正在這方面發生作用。所以更有理由相信中共現在不急於動武。
戰略和政略的考慮
如果中共現在出兵攻打台灣有必勝的把握,那麼,就應該相信中共動手的機會很高。一下子把四十多年躲在台灣的對抗政權消滅,完成統一大業(收回港澳已不成問題,正在按照時間表進行),這對中共統治集團的好處太大、太多了。犧牲上百萬軍民性命和造成巨大的經濟、文化破壞,在他們眼中算不了什麼。任何特權統治層都是這樣看問題的。但是,真有這樣的把握嗎?
單看正規軍事力量的對比,中共是有必勝把握的。甚至可以說,現在是千載一時的機會。再過一兩年,形勢反而會對中共不那麼有利了。現在中共的炮兵、導彈、空軍、海軍都已完成了初步的現代化,對台灣佔明顯的優勢。台灣連本島和海峽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都不夠力量保持。台灣空軍正在更新機種,要過一兩年才可以完成。能夠對付中共導彈的反導彈,也還沒有。沒有制空權,則海峽上的軍艦只能等死。台灣的潛艇也太落後,不能有效防衛海峽。台灣只有短程導彈,如果用來向大陸報復,只能射到東部沿海,等於抓破大陸的皮膚,對於整個戰局不起作用。所以台灣軍方預計不能阻止敵軍渡海登陸,而且所有暴露的軍事設備和政治、經濟要點都會在開戰兩三天內被摧毀,整個西岸的發達地區大概都要毀滅。他們的防衛部署只能是:空軍不用來在初期硬拼(如果硬拼,大概幾天就完蛋了),暫時躲藏在山區的掩蔽處,等到敵軍在西海岸登陸時才出來對付海灘上的敵軍。主要的戰事將在台島上進行,準備苦撐一年,要敵軍付出上百萬傷亡的代價才能夠完成佔領。所以,單純從軍事觀點看,現在是中共攻打台灣最好的時機。一兩年以後,可能台灣的防衛能力提高,較難於攻打了。
中共會不會抓住這個時機,就在最近期內動手呢?中共當局在決策時不能單純考慮軍事方面,尤其不能光考慮正規的軍事行動,還不得不考慮到政治和經濟的問題。一旦打起來,在國內和國際上會有什麼後果呢?把台灣佔領了,正規軍事行動結束了,會不會還要應付台灣人民游擊隊的反抗呢?會不會還有無了無休的非軍事的反抗行動呢?取得一個好像今天的車臣、過去的越南那樣的台灣,到底有什麼好處?沉重的戰費負擔,對於大陸經濟建設造成多大損害?到了中共在台灣泥足深陷的時候,大陸的人民會有什麼反應?國際上會有什麼反應?如果中共理智地考慮這些問題,他們就不會輕易動手,尤其不會在台灣並未宣佈獨立的時候就動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現狀繼續維持下去,對於中共當然有不利之處,但是不至於嚴重到不能容忍。「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任何政府都不能無限期容忍對抗的政府存在於本國領土之內。只要中華民國政府還存在,對於中共政府總是個威脅。人民會覺得中共的統治權還沒有最後確定,也許有一天台北政府會重回大陸。這種機會不論多麼小,總不能說絕對沒有。人民更會拿台灣同大陸比,會向往台灣,會對中共提出更多的批評,甚至採取反對行動。總之,中共自然很想取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甚至寧可保留台灣現有的實際獨立地位,只要取消中華民國這稱號,承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省就行了。這就是台灣的「一國兩制」方案的主要內容。台灣不肯接受這個方案,中共遲早會實行武力征服。不過,現在中共並沒有理由急於動手。台灣政府現在只求自保,已經不再自稱有權統治大陸,更不提反攻大陸了。台灣的發言人甚至低聲下氣,承認在兩岸關係中「以小事大」,只求大陸不要過份欺負。李登輝的「務實外交」也不過但求擴大一點生存空間而已。所以台灣政府對中共的現實威脅很小,而且並非在擴大中,中共沒有必要急於消滅它。
國際反應
有人以為一旦中共攻台,美國一定會介入,保護台灣。這種看法的錯誤,是以為今天美國對台灣的立場還和五十至六十年代一樣。大約直到兩年前,我也持有這種眛於現實的見解。其實,自從中共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起,美國對大陸和台灣的態度已經根本改變。最近十年,中共恢復資本主義的路線毫無疑問了,各國資本家都爭著來中國市場發大財,美國更不會為台灣而得罪中共了。在五、六十年代,美國保護台灣是為了所謂對抗共產主義的擴張,今天早已沒有這個需要。這是現在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的首要理由。其次,自從在越南戰敗以來,美國的民心一直是很反對捲入外國的內戰,尤其是沒有把握速戰速決的戰爭。捲入對中共的戰爭,更是第一大忌。所以現在凡是研究美國的世界戰略的人,可說人人都相信美國不會為保護台灣而捲入對中共的戰爭。如果戰爭是由於台灣正式宣佈獨立而引起的,更可以確信美國不會介入。所以有些台獨人士以為儘管宣佈獨立,中共也「不能打,不敢打,不會打」,如果打起來,美國一定會支持台灣,真是莫名其妙、誤人誤已的見解。
如果在台灣並沒有宣佈獨立的情況下中共攻台,美國的反應又會有些不同。美國撤消對中華民國的承認,改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權後,一直公開繼續供應軍事物資支持台灣的防衛。這是中共在中美建交時正式同意了的。所以,如果中共進攻並沒有宣佈獨立的台灣,美國會增加對台灣軍事物資的供應,這點是沒有疑問的。如果美國願意介入戰事,它也可以有過得去的辯護理由。但是,上面已指出,美國一定極力避免直接介入。台灣軍方之所以準備開戰後要單獨苦撐一年,也正是根據這種估計。只有在台灣方面能夠長期抵抗,中共壓迫台灣人民的行為引起各國人民的反感越來越大的時候,美國政府才有可能進一步介入。
可以這樣推斷:中共在考慮是否要打台灣,或者什麼時候動手時,大概假定沒有什麼國際力量成為障礙,所需要考慮的只是國內因素。到了動手時,一定以台獨份子引入外國勢力為藉口,但在實力計算中會把外力當作微不足道。
陳履安競選總統
中共對台灣的威嚇已經產生效果。最明顯的就是促成了陳履安出來參加明年三月的總統競選。陳履安擺明是因為最近海峽兩岸關係緊張,李登輝的處理不當,才出來競選。他對記者說:「兩岸和平互動要基於真誠的心,不是內心搞鬥爭和用心機,這種訊息對方會知道的。」又說:「若是用關懷和和平的心,一定可以和平共處。」他要讓民眾看到一場「比較乾淨」的選舉。
陳履安在台灣是個名望很高而且很特別的人物。他現任監察院長(這是個很尊貴而一般認為清高的官位),據說為人謙虛、有禮、篤信佛教,近年專心修禪,似乎有淡出政壇之意,現在突然以救世的姿態出來競選。他早年留美,學工程。返台後起初擔任教育工作,後來歷任經濟部長和國防部長,是台灣第一個文人擔任國防部長的(受李登輝委任)。他在國民黨組織內也大有影響。十七歲已入黨,曾擔任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和中央黨部副秘書長。他的家族關係使他的地位更特殊。他是陳誠的長子。陳誠差不多有四十年一直是蔣介石的心腹人物。一九四九年撤離大陸時,蔣介石就派他去主持經營台灣,曾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國民黨副總裁等職。台灣農村的「三七五減租」和土地改革,就是在他主持下實行的。但在死前一年多遭忌失寵,不少人替他不值。這種關係使陳履安不但在國民黨和外省人裡面名望很高,在台灣本地人裡面也有好感。佛教的信仰在台灣十分普遍。陳履安的虔誠佛教徒身份更助長他的名望。已經有佛教組織和高僧(包括在美國的星雲大師)宣佈支持他。他承認國民黨政府有許多罪過,自己也有連帶責任,現在「只能以贖罪之心情,希望有個贖罪的機會,讓大眾過得好」。他宣佈競選總統時,也宣佈了退出國民黨。在所有的本來屬於國民黨而現在同李登輝競爭的人裡面,陳履安大概是號召力最強的。
獨立還是統一的問題,一直是台灣最受重視的政治問題。在今年年底的立法院委員改選和明年三月的首次總統直選中,這個問題更會是決定投票方向的主要因素。誰當選總統,現在自然不容易猜測,但相信當選者一定有明確的或統或獨的立場。現在的整個形勢,應該是比較有利於統派。能夠得到大多數選民支持的那個統派,相信不會是投靠中共以謀私利的那種統派。連即將由中共接收、似乎根本無力自衛的香港,那些醜惡的親「中」派還沒有把握控制大多數選票,何況台灣?
台灣人民禍福關乎全中國人民
我們一向強調:香港民眾抗拒中共壓迫、保衛自由、爭取民主的奮鬥,決不是孤立的,更不是與大陸人民對抗,而是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和生活福利的事業的一部份。台灣人民的奮鬥也是一樣。如果台灣人民被中共征服,不但是他們自己的悲慘命運,也是全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那時中共一定更加驕橫,肆無忌憚,作威作惡。所以,台灣人民堅持民主自決權、抗拒中共無理壓迫,一開始就會得到大陸人民不少的同情。奮鬥得越勇敢,堅持得越長久,策略上越正確,所得到的同情和積極支持也越大。即使中共不顧一切,實行武力壓迫,最後也難免在全中國人民越來越大的反對下失敗。
台灣人民抗拒中共的策略考慮,最重要的就是統獨問題。宣佈獨立既不能阻止中共進迫,在現實條件下又不能獲得國際的承認和支持,徒然招致中共提早進攻,更讓他們能夠利用虛偽的民族大義欺騙不少的人民,所以是不智的做法。反過來,採取爭取統一的原則立場,並不表示立即無條件統一,更不表示接受中共那個「一國兩制」的招降方案,實在是一條不會損害任何部份人民的利益,只會凝聚廣大人民力量的合理道路。況且近年台灣同大陸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各地的經濟也在迅速地一體化,在這樣的潮流中,以平等、自願的聯合為目標,豈不比以互相分離為目標合理得多嗎?
我們主張統一而反對台獨,並不表示我們贊成壓制台獨派的活動。我們認為,政治路線的好壞對錯,應該由全體人民決定,不應由任何統治者任意專斷。只有在全體人民當中經過自由平等的辯論,才可以得出正確而合乎民心的結論。所以我們反對任何強力壓迫,主張無論統派也好,獨派也好,大家都有活動的自由,大家都要拿出民主的風度,平心靜氣地作理智的探討。在這中共倚仗武力,加緊壓迫的時刻,台灣人民更需要避免不必要的內部分裂,給中共造成機會。如果由於禁止獨派活動而達成統一,在形式上統一後一定還有長久而激烈的衝突。
準備人民戰爭
前面的分析指出:中共大概還沒有打算馬上進攻台灣,最近的威嚇手段的目標,大概是阻止獨派在選舉中上台,並且要把李登輝拉下馬。自然沒有人敢說最近中共絕對不會動武。只要兩岸對立狀態繼續存在,而且中共政權的專制性質不變,戰爭的危機就始終存在。一旦戰爭爆發,台灣人民有什麼取勝之道呢?
我不是軍事專家,自然提不出什麼戰略意見。不過,根據我所有的現代史知識,我相信台灣人民抵抗中共的制勝之道在於人民戰爭。光靠正規的軍隊,不論台灣方面怎樣提高現代化的裝備,也難望戰勝中共,阻止共軍佔領台灣。但是,如果台灣人民決心打人民戰爭,就有可能像四十年代中共在大陸那樣最後取勝。當年越南戰勝法、美,南斯拉夫戰勝德國佔領軍,也是同樣的道理。人民戰爭不只是一種軍事的路線,更是政治路線。必須發展民主運動,至少形成一個能夠組織民眾,能夠在正規軍隊被摧毀之後發動民眾自己起來戰鬥的核心力量,才有可能發展人民戰爭。我相信,台灣人民需要現在就開始這種努力,要從各方面發展工農大眾的民主力量,還要爭取全民軍事訓練的民主化,爭取軍隊本身的民主化(如果現在軍隊裡的重重矛盾和重重黑幕維持不變,就更無力抗拒外敵的侵入了)。這不但是準備自衛戰爭的最有效方法,也是阻嚇中共攻台,以及間接促進大陸民主運動的方法。
199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