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
《先驅》第32期,1995年3月
人們不斷努力地工作,目的是要改善生活。過去幾十年,香港人的勤奮,加上其他因素配合,經濟得以發展,人們在衣食住行、娛樂等物質享受普遍比幾十年前大大提高了,但從環境的觀點來看,人們所處環境的質素卻越來越差——空氣、水質污染及噪音等問題正向我們侵襲。市中心及工業區的空氣污染得使過路者不想吸下半口;該等區域的居民呼吸系統的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很多泳灘已受污染,市民享受嫸水之樂的好去處已減少了很多;近岸海洋生物大減,使近海作業漁民再難以維生。交通、建築及人為的噪音使不少人患上神經衰弱,片刻的安寧成為奢侈品……
經濟發展忽略環境付出的代價
過去,經濟發展只著重短期的、少數人的利益而沒有顧及對環境的破壞。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官塘、葵涌等工業區的工廠,廠家們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追求最大利潤,將沒有經過過濾的廢氣任意排出,使居民的氣管毛病增加,造成的酸雨侵蝕了建築物及鋼鐵的表面,居民的頭髮和所穿的衣服洗滌次數要更頻密……廠家們賺了錢,但他們不需對環境破壞負責,而將這部份的經營成本轉嫁到市民身上。
近年,市民對環保的意識普遍提高了,對經濟發展需顧及環境因素的要求亦提高了,這逼使政府在進行基礎建設前作環境影響評估,並在某些情況下採納評估報告的意見,在發展基建的同時,進行環保工程。
一月初,政府在沒有什麼壓力的情況下同意作額外投資,在大嶼山十號及十一號貨櫃碼頭,斥巨資興建兩座人造山,以減低當碼頭運作時對附近愉景灣居民的滋擾。據報,人造山的高度將足以使愉景灣居民在視線範國內,不會見到貨櫃碼頭;同時,人造山可防止碼頭運作的噪音影響住在對面的愉景灣居民。
雖然這項環保工程的成效現在尚未可知,但這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考慮到減少環境破壞、減少對市民滋擾的例子。可是,最近政府在航班升降問題上,計劃採取與上述原則背道而馳的做法。
飛機噪音影響市民生活質素
去年十二月中,民航處為了令「本港」增加45億元直接或間接的收益,明知會使更多居民受飛機噪音滋擾,仍建議增加航班的升降次數。
民航處的建議是在早上六時半至七時及晚上九時至十二時半共增加32班航機升降。
究竟這建議會對市民有什麼影響呢?環保署根據最近一次以747航機為試驗的評估發現,若民航處的建議獲接納,受飛機噪音影響的人數將由33萬增至38萬8千人。深水步和九龍城區的25萬名市民平均每晚被弄醒的次數會由現時的7次增至11次;至於九龍域、觀塘和港島東區的另外9萬名市民,更會被弄醒由現時的21次增至27次。
根據環保署分析,在九龍城一些受嚴重影響的地區,其中10%的降落,噪音會超過105分貝而達到噪音「驚駭」水平。
很明顯地,若政府實施民航處的建議,幾十萬市民將會進一步受飛機噪音的影響,但有商界、旅遊業人士卻指出,為了整體利益,居民應該忍受。他們辯稱增加升降班次所帶來的四十三億,「並不是政府的收益,而是整個香港經濟及市民的收益……如果仍然限制啟德的容量,則影響了從事所有與航空、旅遊、貨運等有關行業的(十幾萬)員工的生計和福利……」(楊孝華,明報95年1月13日)
放寬航班升降班次後,除了政府實際收取的抵港航機停泊費及離境稅共二億元外,其餘絕大部份收益恐怕只會掉進有關行業老闆的袋裡。公司生意好了,一般打工仔女只會忙上加忙。這對有關行業的十幾萬僱員有什麼好處,他們心裡自知。
若說建議實施後可增加一些就業機會,相信這可能會是的,但本港一般僱員面對的問題不是沒有就業機會,而是很多職位僱傭條件太苛刻,有些工作薪金低得連維持工人基本生活也不能!況且,就算新建議真的會為全港市民帶來45億收入,平均每日只會使每名市民增加2元收入,但卻使四十萬居民每天的睡眠受到滋擾,影響居民的精神健康,造成要由個別市民自己負擔的「經濟」損失。何況所謂收入,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只是空談。
有些居民組織要求,假如政府一意孤行,應對受影響的居民作出賠償,例如安裝隔音設施。既然這政策不是由民主程序決定,更不是由受影響的市民決定,況且經濟收益亦非歸他們所有,而他們的生活環境受破壞,提出這些要求當然合理。
但粗略估計,若受影響的居民有十萬戶,要為他們安裝像民航處長樂鞏南在九龍城渡宿一宵的教會宿舍所設有的雙重窗及空調系統,每戶最少要萬多元,十萬戶就要十多億!這比政府因此建議所增加的收入還要多幾倍。另一方面,大量使用空調會造成另一種環境污染及能源浪費。再者,有什麼方法可使放寬航班升降的得益者對受影響的居民作出合理賠償?
綜合上述各方觀點,我們認為若真的為了整體市民的利益,就不應再增加啟德機場的升降班次。環保政策為何厚此薄彼?
最後,想藉此談談政府在處理飛機及貨櫃碼頭噪音手法迴異的問題。
政府同意在愉景灣畔額外斥巨資興建人造山以減少貨櫃碼頭運作時對居民的騷擾,另一方面,卻打算放寬航機升降班次的限制來換取45億的經濟收益,而不顧四十萬居民會受影響,為何做法如此厚此薄彼?
不難理解,放寬航班升降,商界會即時得益;而斥資興建隔聲人造山,所用的錢是香港人的,港英亦即將離去,它對將來毋須作什麼承擔,現在賣個大包,減少抗議聲音,何樂而不為。況且,愉景灣是中上住宅區。而受飛機噪音滋擾的區域大多是草根階層住宅區,將污染物、厭惡性行業等放置在草根階層區域或其附近,正是政府的一貫做法呢!葵涌貨櫃碼頭對附近麗景村一帶的居民長期帶來很大的滋擾,為何政府又沒有作出什麼改善措施?
不難看出,市面流行的那套公共政策要合符經濟效益的說法,其實絕大部份只是符合大有錢佬的利益,例如要在沙螺洞興建高爾夫球場,發展商自然要賺一筆;打高爾夫球亦是奢侈的玩意,普羅大眾根本玩不起。對環境更有嚴重的影響:要興建高爾夫球場,就要剷除大量樹木叢林,使原有的動植物品種大大減少,影響生態平衡。另外,又要使用大量殺虫葯及化肥來養植那青荵的草坪,染污附近一帶環境。
現時的情況在在說明港英是一個欺壓窮人而怕有錢佬,要照顧大財團的利益而犧牲普羅大眾生活質素的政府。
為了普羅大眾的利益,要市民的生活質素真的得以改善,最終的方法只有建立一個權力來自普羅大眾,要向大眾負責的政府。並且要根本改造這個環境染污的最主要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一九九五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