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嵐山
《新苗》第28期,1994年3月
還記得年紀很小的時候,看過以下的一齣超人卡通片:
地球上的石油突然大量消失,超人於是四出查看,發現原來是一批外星人所為。被超人找著的一個外星人訴說了他們的辛酸史:「我們的星球,從前也和你們的地球一樣,有綠水青山,有燦欄的陽光照耀大地。但由於工業發展,空氣受到污染,污煙瘴氣包圍著整個星球,陽光不能透入,於是氣溫下降,整個星球經年冰天雪地。人們不斷燃燒燃料取暖,卻製造了更多廢氣,使倩況愈來愈壞。到現在,燃料已差不多用盡,很多同胞凍死了,我們唯有到地球來取石油……」超人聽了,很是感動,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幫助他們——他以極高速旋轉飛行,製造了一個很大的旋渦氣流,將污煙瘴氣捲走。這個星球終於重見光明,氣溫回升,人們回復從前的生活。
這卡通片以完美的結局收場(雖然它關於污染的成因與解決方法並不科學),但地球上並沒有一個超人能為我們解決問題,而很多發展中國家,污染問題更是愈來愈嚴重,中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環境污染是中國急需解決的課題
今年二月二日,中國國家環保局發表公報,指出「中國目前的環境狀況相當嚴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1)在較早前的一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國際研討會」上,國家環保局就列出七個需優先(即急需!)解決的問題——水質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工業有害廢渣和城市圾垃污染、水資源缺乏、水土流失、森林覆蓋率低和草原退化,及物種資源減少。至於在污染的控制上,中國把控制工業污染作為重點,選出了大約九千家污染大戶,列為重點控制污染的對象。(2)
中共以往發報消息,多是「報喜不報憂」。由以上有關污染問題的公佈,可估計到問題的嚴重性。另外有許多具體報導亦指出,國土已是千瘡百孔,急需救亡。由於大陸的污染問題太大、太複雜,下文只集中在空氣污染方面談談。
工業城市的污染問題
最近,一個外國記者到過東北一個工業重鎮本溪,描述了以下觸目驚心的情景:市內屹立著四百多間工廠,它們的煙囪日夜不停地噴出灰黑色的、鐵銹色的、或其他不同顏色的煙霧。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是每立方米740微克,較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安全標準(每立方米90微克)高出七倍!本溪的九十三萬居民,每天便要吸入一噸半的工業塵埃。因此呼吸系統毛病(如肺癌)的死亡率是西方國家的兩倍。有時,距離工業區兩公里的市中心,能見度只有二百公尺。就連普通的人造衛星也無法探測到這個中型城市的位置,因為它被空中的塵土遮蓋著。從街上走一趟後回家洗澡,洗出的水是黑黑的,自然不在話下…(3)
只顧發展有法不依
本溪的污染那麼嚴重,主要是由於工廠沒有安裝適當的污染物處理設備。廢氣、廢水等可肆意排放出來。
其實,中國是有一套相當完備的環境保護法及守則,但沒有人遵守。
國家較早前規定了將國民生產總值的0.7%用在環境保護上。這並非一個小數目,假如真的實行,用得其所,污染情況定可改善。但在現實中,很多官僚、私人資本家置此規定不理,只顧「發展」、牟利。他們往往以要先發展經濟為藉口,說富了起來便有錢攪環保。
但現時各項「發展」也為整體社會帶來巨額的損失。官商所得到的豐厚利潤,其實是建立在對工人生命的殘害、對環境的破壞、及對人類資源的盜用之上。有人估計,連同人命損傷、各種建設的破壞、農業減產等,全國因環境受破壞的損失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況且,人命的損失是不能、不應以金錢計算。
近來,自從當局採取了一些措施,本溪的環境得到些微改善,但絕不能說好。據一位在第二鋼鐵廠負責環保的工程人員說,他們已在兩個鍊鋼爐的煙囪加上過濾器,但錢不夠,只有讓其他煙囪繼續排出廢氣。假如要達到國際環境標準,他們還需二億元人民幣增購設施。但在未來幾年,他們不會積存到這麼多錢。(4)
為什麼呢?本溪生產全國所需鋼筋的6%,及大量鋼鐵、三合土等建築材料。過去幾年,建築材料價格飛脹,可是工廠所得的利潤沒有依比例地增加,主要原因是重重的中間剝削。
本溪的情況,反映出大陸在工業化過程中,不顧環境生態所帶來的問題。空氣污染不單危害城市的居民和建設,亦禍及農村和自然界。酸雨成了他們的殺手。
禍從天降——酸雨的為害
大陸的主要能源是煤,佔能源使用量四分之三。但大陸用的煤,多數含硫量很高,燃燒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這種物質在大氣中經過一系列的化學變化而成為硫酸。硫酸可溶於雨、雪、霧、露中,降下來的就是酸雨。
酸雨對農作物、森林等產生嚴重危害。面積大,範圍廣,不論是城市的近郊或偏遠的山區,不管是湖泊還是河流中的生物,只要在酸雨區便會受到損害。
酸雨嚴重的地區如雲南、梧州、柳州、桂林、河池等,森林材積損失率達10.9%,貴州為15.4%,而重慶更高達22.15%。廣東、廣西酸雨受害地區糧食減產5%,蔬菜減產5-10%,重慶市蔬菜減產24.4%,其近郊及附近的縣份,水稻減產22.7%,玉米減產29.6%,小麥減產14.4%。單是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四個省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直接及間接損失就高達一百六十億元人民幣。(5)——這巨大的損失卻要由老百姓承擔。
要解決酸雨問題有很多方法,包括減少用煤而使用其他清潔的能源(如風力、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原煤脫硫技術;加強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等。
人們也許會問:整治環境及進行有關科研的錢從何來?現在污染至如此地步,責任誰屬?既然國家有相當完善的環境保護法,但沒有人貫徹執行,問題在那裡?政府說要加強控制污染,但貪污腐化的官僚會否真心誠意地為人民擔起這項任務?……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究。
註釋:
(1)《信報》1994年2月3日
(2)《信報》1994年1月26日
(3)(4)撮譯自瑞典Dragens Nyheter日報,1994年1月9日
(5)《中國:世紀大災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